“后非典”时期特殊文化的改名_野生动物论文

“后非典”时期特殊文化的改名_野生动物论文

“后非典”时期给特种养殖正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典论文,特种论文,时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深圳疾控中心、香港大学等单位证实从果子狸、蛇等野生动物身上找到冠状病毒与人类"非典"的病源相同以后,不少人把各种野生动物视作"非典"的罪魁祸首,这可以理解。但把人们长期驯养繁育的野猪、梅花鹿、野鸭、鹌鹑、鸽子、天鹅等特种经济动物也划为野生动物而加以歧视,个别地方或部门甚至禁止饲养、销

售特种经济动物,给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如浙江省的西湖养殖总场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野鸭原种基地,该场最早是从几只野生野鸭繁殖发展而来,经过十多年的人工驯养和不断繁育扩大,现在种鸭群体达到3万多只,每年给省内外供应几百万只种鸭,直接挂钩的基地农户达350户。公司投资2500万元从丹麦引进了现代化屠宰线,产品除销往香港,并准备出口日本。再如象山的宁波南方野生动物养殖有限公司,是畜牧业中效益显著的龙头企业,养有野猪1.3万头、灰天鹅6.7万只、野鸭3.9万只,去年实现产值1.4亿元,利税2500万元。他们利用野猪与家猪杂交,后代保持一定的野性,猪肉有特殊的风味,产品一直畅销不衰。但最近这两家企业均陷入产品滞销、加工线停产、苗禽无人要的困境。

为此,我们提出一些看法:

一、野生动物不能食用。对野外生长的野生动物,特别是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不能捕杀、食用。同时,从卫生安全的角度看,这些动物感染疫病、寄生虫的情况不清楚,采食的食物是否有毒、有害不清楚,生长的环境条件也不清楚,捕猎以后又没有经过严格的检疫检验,所以不能随意食用。

二、要客观区分野生动物与特种经济动物。西湖野鸭、南方野猪、灰天鹅等家养的"野生动物",虽然名称中有一个"野"字,其实早已是人们的饲养对象,是特种经济动物的一部分。如"西湖野鸭"已作为浙江省种畜禽新品种之一,早在1998年就通过省农业主管部门的审定,它的饲养条件比普通家鸭更优越,感染疫病的可能性也要小一些。南方野猪的体内含有家猪血统,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野猪。其实,家养畜禽都是人类的老祖宗把野生动物经过长期饲养育成的,原来都是"野生"的。

三、要加强畜产品生产的安全管理。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已知的动物可传染性疾病

有200多种,其中半数以上可传染给人类,普遍存在的人畜共患病有54种,如我们熟知的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狗狂犬病、猪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日本脑炎)和炭疽病、家禽的禽流感等病。所以,传统的家养动物和驯养的野生动物(特种经济动物)均要加强管理。在驯养条件下,只要我们对其饲养的环境卫生、疫病防制、兽药、饲料、饮水的使用,以及产品的检疫检验、屠宰加工的卫生条件等加以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是可以利用好这些野生资源的。

四、推进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发展。特种经济动物是浙江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有数十亿元的产值。饲养特种经济动物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应该鼓励发展。畜牧生产管理部门要在加强管理、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改善人们的肉食结构和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

联系电话:0571-86099095转208

标签:;  ;  ;  ;  ;  ;  

“后非典”时期特殊文化的改名_野生动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