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来,配网线损管理都是电力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管理环节的一个重点与难点。以往在开展线损管理时,主要以技术管理为主,并没有对电力系统的构造进行分析与管理,因而线损管理一直存在着管而不善、管而低效等问题。为了有效提高配网线损管理质量,就要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改善线损管理工作的水平。本文通过介绍电网公司配电网的现况,分析线损的几种典型情况以及基于配网自动化的应用,提出线损分析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可行性。
关键词:线损分析;配网自动化;运用
引言
配电网的线损在电网公司的经营过程中日益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黑洞,针对配电网的线损问题,目前已经通过配网自动化的手段逐步提升配网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实时探知配电网建设的故障,并辅以无功补偿和线路改造等手段降低线损。
本文的重点就是通过在配网自动化建设的基础上,来寻找一种可行的信息化手段来分析和发现线损的原因,并提供可行的技术分析手段及时预警问题的节点,为城农电的改造提供改造依据。
1概述
在进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工作时,应用到大量的监控设施以及数据采集设备。同时,配网自动化系统中还包括了无功补偿技术,用到的设备主要包含变压器、监视设备以及馈线开关等等。首先,对于监视设备而言,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配电网变电站无功以及有功功率的检测与监视,同时对相关配网线路的负荷状况、开关等进行检测和控制。其次,对于无功补偿而言,其主要通过是电容器的自动投切,进而实现对馈线功率因数智能优化。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电力运转环节信息、数据的全面采集,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可以对其进行实时处理,
2产生线损的几种情况
配电网线损的产生主要是在配电网经年运行中逐渐累积下来的,几个主要情况如下:
(1)老城区的配电网投运时间长,部分装备已显陈旧落后,造成供电半径大、导线截面偏小,绝缘水平低。部分农电的供电半径过长,大距离线路形成的阻抗造成了线损;
(2)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配电网络不断扩展造成网络混乱薄弱,配电变压器容量不够,无功补偿不足;
(3)计量装置的误差或误接线,其中包括超期轮换电能表、计量装置产品不合格和互感器二次回路接触不良等造成的计量损失造成线损的产生;
(4)部分配电网存在错抄、漏抄和窃电的问题,造成人为的线损。
上述的1、2、3点都可以通过线路改造、无功补偿等技术手段来降低线损率,但问题在于准确分析出变压器过载、低电压、三相不平衡、功率因数低等问题的节点所在。第4点可以通过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监控,也可以做到及时发现和制止。所以说,线损分析已经成为电网公司提高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环。
3线损分析在配网自动化中的运用分析
3.1在配网改造中的应用
首先,要做好计量管理工作,确保计量精度达到要求。这一过程中,要注重新式电能表的应用。其次,电力企业要定期对电能表做好检查、校验以及更换,确保计量装置的应用效果,降低计量环节出现的误差。此外,要根据当地实际状况做好电网规划工作,对电网布局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比如,在进行10kV配电台区的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小容量、短半径”的重要原则。同时,在进行供电方式的选取方面,要对导线的选型以及供电的半径进行重点分析,并且要对接线方式进行研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要对三相负荷进行合理的调整,一旦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出现了不平衡的问题,电力人员要及时做好负荷实测和调整工作,进而保证变压器三相负荷维持在平衡状态。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不仅将导致线损问题成倍增加,同时也不利于配网的安全运行,因而要对三相负荷的调整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在进行线损管理工作时,要加强对科学性手段的应用。该环节中,尤其要注重配网自动化线损采集设备与装置的应用,进而对配网运行状况实行在线实时监控。一旦发现有违规用电或者是计量异常等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
3.2线损采集装置的分析
通过在配电网中安装相应的配网自动化线损采集设备,可以实现对终端信息的精确采集。同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及时的传递、汇总与管理,可以对配网工程的运行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具体来说,所采集的信息不仅囊括了电能数据、电能质量数据,同时还需要对开关运行状态信息进行采集。技术人员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判断之后,可以及时查明线损问题的出现原因,进而为线损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
3.3线损软件系统的分析
在进行软件的设计工作时,需要对线损统计的考核单元进行定义。这一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相应的拓扑关系和不同管理单位的特定需要。通过对售电量与供电量的分析,可以计算得到相应考核单元的线损率。同时,通过对计划指标值和实际线损率进行对比,可以为后续的降损措施制定提供依据。相比于电网工程的安全性而言,配网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对于供电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要不断提高配网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效果,确保配网设备能够正常运转。此外,对于信息采集系统而言,管理人员要进行身份验证的设计,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防止外部非法入侵等问题的发生。如果电力企业的内部信息出现了被篡改、被窃取的问题,将导致电力企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进行线损分析系统的设计环节中,还应改善系统的自动报警功能,一旦系统受到攻击或发生异常,要能及时发出信号并提醒管理人员进行维护。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应用到的理论有两部分:①就是线损分析理论。对于这一理论而言,需要将等值电阻以及潮流计算结合使用。通过对计算结果求均值,再与相应的修正系数相乘,就能够得到线损统计理论值。该方法能够提高人工数据与在线数据的共享效果,并且投资相对较低。②对于实际线损分析理论而言,主要应用算法以及数学模型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导入,进而实现线损的自动统计以及成因的自动化分析。
4线损控制运用中的对策
4.1使用无功补偿,提高配网设备的利用率
对于原有供电设备来讲,在同样有功功率下,因功率因数的提高,负荷电流减少,因此向负荷传送功率所经过的变压器、开关和导线等供配电设备都增加了功率储备,从而满足了负荷增长的需要;如果原网络已趋于过载,由于功率因数的提高,输送无功电流的减少,使系统不致于过载运行,从而发挥原有设备的潜力;对尚处于设计阶段的新建企业来说则能降低设备容量,减少投资费用,在一定条件下,改善后的功率因数可以使所选变压器容量降低。因此,使用无功补偿不但减少初次投资费用,而且减少了运行后的基本电费。
4.2应用线损软件系统,实现精细管理
应用线损软件系统,实现配网线损自动生成分析,为用电检查工作提供数字依据,使用电工作有据可查,实现用户管理信息为其他业务共享,全面提高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结语
配网工程运行环节中,线损问题很难避免,要想降低线损,减少电能资源的损失,就要做好线损月度的分析与管理,加强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这一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相应的线损分析系统,对信息的采集与分析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还要注重无功功率补偿技术以及先进采集设备的应用,进而有效控制线损率,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汉敬.配电网线损在线监测及分析系统设计方案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
[2]何明跃.电力综合线损分析系统的架构及实现方法探析[J].中国科技博览,2012(8):140-141.
[3]曾永浩.配网自动化中的线损分析应用[J].中国科技投资,2013(26):45-46.
论文作者:王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线损论文; 负荷论文; 设备论文; 配电网论文; 功率因数论文; 系统论文; 变压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