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_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论文

创建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_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论文

创办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特色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创办特色学校或办出学校特色是当前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但是,学校特色如何界定?内涵是什么?学校特色形成的条件和实践模式是什么?如何创办特色学校?创办特色学校的意义、规律是什么?学校特色建设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关系是什么?特色学校与办学特色的特征及相互间的区别是什么……这些都是有待人们探讨的问题。本刊曾陆续介绍了一些特色学校的情况及有关理论的探讨,今年第1期又继续刊发了这方面的文章。从本期起,本刊拟开辟“创办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专栏,旨在通过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希望大家就学校特色建设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进行讨论,同时也欢迎提供创办特色学校的经验介绍文章。来稿请在信封上注明“学校特色讨论”字样。

**

研究学校特色建设的理论创办特色学校

如何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把学校办成特色学校,已是摆在每一位中小学校长面前亟待回答的问题。“教育要改革,理论必先行”。为此,我们需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认真研究学校特色建设的理论,探讨办学特色的内涵和创办特色学校的意义与途径。

一、办学特色的内涵

我们所看到的对“办学特色”的表述有:

“所谓办学特色,就是在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风格和特征。包括:办学模式的特色、课程教学的特色、教育途径的特色、学校管理的特色等。”

“办学特色可以理解为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特征。”

“校长的办学风格,是在坚持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善于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主观能动性,确定适合本校的工作目标和标准、管理措施和办法,大胆改革实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综合上述看法,并结合我们的切身体会,我们认为,“办学特色”至少应包括三层意思:

1.形成“办学特色”要选准教改“突破口”,并表现出具有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特征。

如有的以学校教育社会化为突破口,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教育模式;有的以发挥教师特长为突破口,进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新尝试。我校则是以课堂教学“四优化”(优化教学、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结构、优化训练内容)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五自”(自理、自学、自律、自强、自护)能力为目标,形成素质教育目标新体系。

2.形成“办学特色”的实质是为了创办特色学校,由“突破口”带动学校实现整体优化。

《纲要》在提出中小学教育要办出特色时,有三个前提:一是要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三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而,形成办学特色的实质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实现《纲要》中所提出的“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总目标。如果认识不到形成“办学特色”这个实质,就容易产生片面性,对“办学特色”只是表层理解,仅做简单的加法,如:“一般班+特长班”或“基础课+特长课”等,这就收不到办学整体优化的效果。我校就曾经把音乐课的“乐器进课堂”和体育课的“小学女篮传统校”等视为学校特色,实践证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这仅仅是学校的某些特点,而不是办学特色。从理论上看,“特点”与“特色”虽然都具有独特性,但二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特点”只是相对独立的某一点;而“特色”却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实效性,能“以点带面”,牵动全局,并影响到学校整体培养目标的实现。

3.办学特色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实践证明,办学特色决不是校长头脑中所固有的,也不是校长的臆断,而是在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的基础上和在广大教师的教育改革实践中产生、形成的,是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办学特色的确立,一定要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校曾利用假期举办了由学校领导和教师骨干参加的“学校特色建设研讨班”,认真学习了《纲要》和有关理论,分析了自己的办学基础,研究了我校生源及其家庭和社会环境,讨论了我校应该确立的办学特色,最后取得了共识:①办学特色的确立应以创办“双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特色为目标,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②办学特色的确立还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我校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优势在课堂教学;短处是生源较差,学生“五自”能力急需培养。③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看,应把办学特色确立为:以课堂教学“四优化”为中心,以培养学生“五自”能力为目标,形成素质教育目标新体系。

二、创办特色学校的意义

1.创办特色学校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

《纲要》在提出办学特色问题时,首先强调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现实,要求教育要提供多方面、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这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过去那种“千校一貌,万生一面”的办学模式和那种忽视学生能力发展,把升学作为办学唯一奋斗目标的中小学教育,是难以适应现实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因此,创办特色学校正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需要。

2.创办特色学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应该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从受教育者整体和数量上讲的。在校内要处理好优秀学生和后进生的关系;在校际间,要处理好重点校和一般校的关系。二是要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这是从受教育者个体和质量上讲的:既突出“每一个学生”,又强调“五育”,实际上就是要求教育使“每个学生”在“五育”上都得到全面发展,但这决不意味着让学生平均发展,把学生都塑造成一模一样的人。恰恰相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不排斥每个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且还要在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过程中,使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得到充分发展。每个学生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家庭条件不同,每个人的勤奋程度不同,因而他们的兴趣、爱好、才能、气质、个性、特长各异。如果学生这些各不相同的个性特点得不到最充分的发展,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将成为空谈。为此,学校教育一方面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无一例外”地对他们进行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也要“无一例外”地使他们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显然,只有创办特色学校,才能真正达到上述两方面的要求,也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3.创办特色学校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

《纲要》第二部分《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指导方针》提出了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特色的要求,它提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显然,中小学办出各自的特色,是适应社会对各种人才要求的需要,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框架的需要。

三、创办特色学校的途径

1.必须突出校长独特的办学思想。

要创办特色学校,关键是校长的办学思想要有特色。曾有人概括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表现,校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办学特色。”可以说,没有特色的校长,很难办出有特色的学校。沿着别人走过的路前进固然简便省力,可它毕竟不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果,一个唯上、唯传统、唯他人的“唯它”型校长是不可能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的。

我在任职的十几年中,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走自己的路和如何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的问题。经过多年艰苦思索和反复实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理想:依靠教师,科研兴校;开创务实,抓住主渠道,培育具有“五自”能力的“四有”新人。我按照这个思路,团结全体教师,努力办出了新阳路小学的特色。我体会到,校长要想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思想,关键就是要认真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全面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纲要》是搞好学校整体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对中小学校长来说,当前必须用《纲要》精神来提高自己的认识,明确自己的方向,规范自己的行动,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才能带领全校师生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进而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2.必须加强学校的教育科研。

实践证明,积极开展教育科研,认真研究和探索教育自身的规律,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是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纲要》强调指出:“要把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信息工作摆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加强教育科研,并在自己原来办学水平的基础上逐步探求创办特色学校的新路子,才不致出现好高鹜远或不切实际地照抄照搬外地、外校经验的情况。加强教育科研,能正确分析学校的实际办学基础,挖掘潜力,扬长避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产生创办特色学校的动力。学校应有自己的科研课题、科研规划,并有一系列实施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力特色学校思路策略的整体性。为此,我们提出了“科研兴校”的总体策略,提倡当专家型领导,科研型教师,合格加特长的创造型学生。我校加强对教育科研的领导,成立了科研机构,有计划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教育科研、科普活动,现已收到了明显效果。

3.必须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特长。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力量。具有良好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育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现“双全”目标的关键,是创办特色学校的力量源泉和重要保证。因为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必须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切实的贯彻,从而产生实际的效应,收到实际的效果。所以,校长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育实践还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指学校教师的群体特长,是他们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这是创办特色学校的真正财富。

总之,创办特色学校,不仅需要明确何为办学特色,为什么要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而且需要明确,创办特色学校,校长必须要有独特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办学思想,教师队伍群体要有创造性特长,干群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办学风格和稳定的办学特色。

创办特色学校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

办出学校特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中小学教育的要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是提高办学水平的需要,亦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当前急需认真探索和努力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此,笔者谈谈创办特色学校应注意处理的几个关系。

一、办学特色与整体优化的关系

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即在总的教育方针指导下的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这里的“个性”决不等于“一般班+特长班”,也并非是培养几个会唱歌、会跳舞、能绘画、能跑跳的尖子学生,就可以称为办学特色。如果只考虑培养学生具有某方面的技能,这仅仅是对办学特色表层化的理解。为此,我们赞同“办学特色为教育者在实施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特征”的说法。

我们从教育本质与功能方面去思考和理解,可以看到,《纲要》中所强调的中小学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是基于:一要对“应试教育”进行改革;二要面向全体学生;三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是说,《纲要》中所强调的办学特色,其目标是对每个学生素质与能力做最大限度的开发与培养,并达到最高水平,使之具有主动适应社会与发展社会的能力。

因此,办学特色决不是指少数人或部分人具有某种技能和本领,而是指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和交往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不只是指学校教育一个系统,而应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诸系统的综合。这就是说,办学特色不只限于某一点,而应是“以点带面”,最终使学校工作在整体上、全方位都反映出这种特点,使学生、学校实现整体优化。

二、办学特色的确立与形成的关系

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实际上是校长办学思想个性化的体现。校长具有正确的办学思想,能利用学校的优势,发展自己的独特见解,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才能形成办学特色。可见,办学特色的确立是校长领导下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办学特色的确立不能人云亦云,要结合学校的实际,立足本校的生情、师情和校情来确立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在结合学校实际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自己学校的优势。

为此,我们发动教师广泛地开展调查和回顾,清楚地看到,复华小学学生具有守纪、基础扎实和学习习惯良好的优势。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按照培养目标办出学校特色呢?我们进一步学习理论,探索有关习惯培养的问题。最终认识到:习惯是一种自动化行为,是一个人心理品质的外在行动表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确立了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全面打好育人基础”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具体提出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的方法是从整体着眼,部分入手,重点突破,整体优化。实施的程序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专题突破,逐步提高。具体做法是点面结合,注重训练(示范训练、操作训练、竞赛训练、实践训练、反复训练),注重评估(制定复华小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打好全面育人基础”评估标准),让学生在严格的训练中知行,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明理,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学知,在活动课中发展特长。

三、办学特色与常规的关系

办学特色是一种创新。这种创新通常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育观念和办学指导思想有新意;二是办学措施、办学途径有创造性;三是办学成效有新气象、新面貌。创新并不等于花样翻新,更不能不顾实际地生般硬套外校经验,各校都需要充分分析自己学校的办学基础即学校常规。试想,一所学校连一个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都没有,谈何特色呢?因此说,办学特色是在学校常规的基础上改革发展而形成的。学校常规是办学特色的基础,而办学特色又是扎实的学校常规改革的必然产物。

办学特色并非一定都是开创性的。如某些学校历史上已经形成了特色并一直保留至今,因此办学特色可以通过继承和发扬传统而实现。这可以说是创新性在建设学校特色过程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我校在培养学生“守纪律”的好习惯时,从要求学生上下楼走路成行、无声和课间站队“快、静、齐”抓起,这实际上就是一日常规中所规定的。经过训练,到目前为止,我校学生做到上下楼自动成行、无声,课间站队15秒自动成行,肃静整齐。由于抓得实,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遵守纪律的习惯,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其它方面的发展和提高,这对形成办学特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四、办学特色与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关系

要使学校办有特色,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特长。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一所学校的特色,往往来自这个学校有特长的教师,以及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与升华。促使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并不断形成和完善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这是校长最根本的任务。

我校在组织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取得良好效果之后,又及时引导他们开展讨论,研究如何使之深入下去?经过讨论大家认识到:一是要把基本功训练的成果及时地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际能力;二是要引导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在总结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校开展“最佳一堂课”、“优质课”的评选,还定期举办“复华新苗杯”教学竞赛,帮助有经验的教师总结提高,使其尽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通过集中听课和研究,帮助数学特级教师赵玉霞总结,使其形成了“讲清算理,抓住规律,举一反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风格;帮助体育特级教师兰少环总结,使其形成了“注重课上,练在平时,促进学生健康水平、运动水平提高”的教学风格……教师们这些独特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五、办学特色与培养学生特长的关系

我们在努力把学校办出特色的实践中还认识到:如果一所学校办学有特色,那么这所学校的学生必定普遍有特长;如果一所学校的学生普遍有特长,那么这个学校的特色就会展现得更充分。因为创办特色学校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必然是全面发展、优化个性、各有特长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因此,发展学生的特长是创办特色学校的重要任务。我校的培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每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如何使孩子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呢?首先,要让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在哪里,懂得怎样去扶植培养;让每一个学生也了解自己潜在的长处在哪里,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努力。其次,要给学生以选择的余地,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地、完全地得到发展,变“补短教育”为“扬长教育”。再次,通过充分“扬长”的活动课,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特长的活动课应象学科课一样有章可循,要系列化、科学化。我们的口号是:让在复华小学生活、学习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项特长。

总而言之,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在选择什么特色、怎样建设特色等问题上,都要考虑到如何充分体现出育人这个本质特征。正如《纲要》所指出的那样,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既要重视共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又要注意个性特征,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努力办出学校自己的特色。

标签:;  ;  ;  

创建特色学校的理论与实践_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