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论文_魏亚梅

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论文_魏亚梅

黑龙江省巴彦县种苗繁育中心

在林业六大工程当中,林木种苗工程占据基础位置。现阶段林木种苗生产以及经营工作已经逐步迈入法制化的轨道,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都是发展种苗业后可获取的理想效益。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的推动之下,生态建设以及林业建设的发展速度有所提升,这对林木种苗工作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实际开展生态建设工作时,必须实现对林木种苗工作的不断强化。结合实际利用恰当的措施,改善林木种苗发展过程当中遇到的多种矛盾与问题。

一、林木种子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我国林木种子研究有以下特点:

1.研究范围较以前有所扩大,具体表现为研究树种大幅度增加,其中阔叶树种和经济林树种发展较快。

2.研究深度提高,例如我国开始从基因分子水平来探讨种子的发育、休眠和萌芽生理。

3.积极将新技术运用于林木种子生产,例如质量检验的CT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种子超干燥贮藏技术等;

二、育苗技术

1.播种

在土地当中直接播入林木的种子,就是指播种。在选择育苗技术时,需要结合种子种类,促使林木种子实现顺利发芽成长的目标。一般情况下,我们可将出苗期、幼苗期、速生期以及生长后期作为几个重要阶段对林木的生长过程进行划分。在开展播种工作之前需要严格、细致的挑选种子,这是有效预防种苗发生病虫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可在播种之前选择适当的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

2.繁殖要点

现行的林木繁殖技术种类较为丰富,这些都是顺利发展林业的技术手段。一般会借助插条、埋条、压条以及嫁接等技术开展林木繁殖工作。在种苗培育过程当中会涉及到乔灌木树种,利用乔灌木树种营养器官开展培育工作是有效保障树木亲本优良性能的途径之一,也可将其遗传变异的可能性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为主要的是对种苗成活率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嫁接时间的科学选择是实现抵抗病虫害以及抗旱问题的有效方式。一般是在春季以及秋季开展嫁接工作,嫁接时要保障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砧木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自身优势与特征,缩短开花结果的时间。

3.移植细节

在划分移植育苗工作后,我们可获得芽苗截根移植、幼苗移植、成苗移植以及野生苗移植等几种移植形式。移栽过程中主要利用带土坨移植以及裸根移植两种方法开展移栽工作。苗圃在实际开展移栽工作时,需要将苗的特点作为依据,实现对上述方法的科学选择。

三、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

1.种苗总量供过于求,结构分布严重不均衡

景观绿化尤其是公共绿化需要较大规格的绿化苗木,而当前苗木供求关系严重失衡,规格上参差不齐,小苗过剩,大苗紧缺。目前,我国国有苗圃已达到9000多个,从事苗木生产的个人和企业超过了30万户,生产能力不断增强,总量上已经远远超过了需求量。

2.缺乏信息化建设

在开展相应的调查工作后可以发现,没有建立信息系统的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苗圃当中。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仍旧沿用老旧的管理模式,这不仅是导致工作效率长期得不到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同时也会导致苗木管理难度有所增加,林业苗木的利润空间并不理想。受到集成管理信息系统缺失的影响,很多苗圃会利用手工的方式开展数据处理工作,无论是入库还是销售等相关数据的处理,都面临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苗圃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种苗品种以及交易量都会随之发生改变,整体上呈现出不断增加的状态,这会将更加庞大的数据带给运营机制,对传统运营机制来说是一个全所未有的挑战。

在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之下,林木良种产业的发展受到多种阻碍,其中就包括不能全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生产长期性以及社会公益性是影响林木良种经济产出特性的先决条件。林木良种基地的顺利运行,并不是短时间内即可完成的,从建设到投产可能需要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这对技术支持以及管理投入工作都提出较高要求,必须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在基地投产之后利用恰当的措施维持其运转的顺利性。

3.科技研发与经济建设不同步,种苗科技成果转化率

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60%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而在我国每年取得的500多项林业科技成果中,能够得到推广应用的尚不足1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林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相当低。目前,仍有较多的科技工作者脱离生产实际搞科研,使得许多科技成果仅能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无法运用到生产中。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

组织申报。审定并及时向社会公示适宜当地推广使用的林木良种;建立林木良种示范林展示良种效益;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林木良种重要性,提高领导和群众的林木良种意识。

2.种苗管理体制的优化与完善

首先是从宏观调控手段对其进行不断强化,可遵循以下几点内容开展种苗供需结构的科学调整。

(1)林木种苗生产与造林绿化工程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但是在传统育苗工作中二者的关系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不断强化,也可通过定向育苗的方式,有效避免盲目生产问题出现的可能性。苗圃在生产过程当中需要将合同要求的品种作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数量、规格以及质量。

(2)利用科学的技术以及手段完善苗木信息网络建设,保障林木种苗信息网动态更新的及时性不会受到破坏。

(3)产业发展政策导向的明确与完善,是有效维护经济与生态平衡之间关系的重要前提。通过这个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我们必须给予品种结构应有的重视程度,并通过开发利用乡土树种的方式,实现对林木生态多样性的有效保护。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之间互动的良好互动是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目标的基础条件。

3.施行林木种苗可持续发展战略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中基础设施老化、进入结实衰产期的,以及林木良种繁育设施不完善的基地,加强基地改扩建和林木良种升级换代,提高林木良种繁育能力,促进林木良种生产和良种苗木培育一体化。省级财政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生产补贴和林木良种苗木培育补贴,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为林木良种持续发展和促进林木良种使用提供保障。

结语:面对目前我国林木种苗发展的重大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应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科研与生产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强化行业管理,优化种苗供需结构,选育推广优良品种,在种苗生产基地建设上,继续巩固发展国有苗圃育苗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科学高效育苗,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英娜.楚雄州林木种苗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74-4876.

[2]文小红.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4(21):18-19.

论文作者:魏亚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  ;  ;  ;  ;  ;  ;  ;  

林木种苗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论文_魏亚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