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疾散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熊莉,唐倩林,彭迎春

(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一科 湖南 吉首 416000)

【摘要】 目的:探讨肤疾散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100例初治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和肤疾散,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时间及分级程度。结果:研究组出现放射性皮炎的时间晚于对照组;研究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级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肤疾散可有效防治放射性皮炎,提高皮肤的耐受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关键词】 肤疾散;鼻咽癌;放射性皮炎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9-0322-01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调强放疗5年生存率高达80%左右[1]。射线在杀灭肿瘤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有损伤,照射野内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达90%以上[2]。放射性皮炎主要表现为红斑、瘙痒、干性脱皮、糜烂、水疱等,严重者导致患者放弃治疗。目前缺乏对放射性皮炎防治的标准方案。肤疾散具有消炎杀菌、止痒等功效,我科将其用于防治放射性皮炎,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科收治的初治鼻咽癌患者100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2)采用调强放疗,每次照射剂量为2.12~2.24Gy,每天1次,每周5次,放射治疗次数30~33次;(3)自愿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已接受过放疗者;(2)有慢性或感染性皮肤炎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45岁。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4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期、放疗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患者保持放射野皮肤干燥、清洁,穿着宽松的纯棉衣物。照射野皮肤禁用碱性肥皂擦洗,勿在皮肤上涂酒精、碘酒等,勿暴晒。放疗期间,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患者易产生急躁、焦虑的情绪,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抗病信心。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放疗开始即使用肤疾散,均匀扑擦在放疗野的皮肤上,每天3~4次,直至放疗结束后1周。

1.3 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

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采用美国放疗肿瘤学研究组(RTOG)急性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0级:皮肤无变化;I级:皮肤出现滤泡样暗红色红斑、脱发、干性脱皮、出汗减少;Ⅱ级:皮肤触痛性、鲜色红斑,片状湿性脱皮、中度水肿;Ⅲ级:皮肤皱褶以外部位有湿性脱皮融合或凹陷性水肿出现;Ⅳ级:皮肤溃疡,出血,坏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正态近似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

研究组42%(21/50)的患者发生了放射性皮炎;对照组为80%(40/50)。研究组有19例(38.0%)患者出现I~Ⅱ级放射性皮炎,对照组有30例(60.0%);Ⅲ~Ⅳ级的发生率研究组为2例(4.0%),对照组为10例(20.0%)。研究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级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放疗结束时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 [n(%)]

3.讨论

由于鼻咽部特殊的位置,放疗成为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放射治疗通过电离辐射使组织产生大量自由基,使DNA双链断裂及损伤,导致基底层细胞分裂增殖受阻,从而减少向表皮层的迁移,角化明显减少[3]。在放疗初期,受照局部释放组织胺类物质,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瘙痒和皮肤红斑。高剂量的放疗会引起湿性脱皮甚至溃疡、坏死。汗腺和皮脂腺的破坏引起皮肤干燥、萎缩和纤维化造成皮肤弹性丧失。目前,防治放射性皮炎的药物很多,但疗效欠佳。如何防治放射性皮炎,减轻患者痛苦是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

肤疾散的主要成份为氯霉素、炉甘石、滑石粉、冰片等。氯霉素为广谱抗菌药,可防止继发感染,促使创面结痂、组织新生愈合,且氯霉素粉剂不被机体吸收,可避免造血系统不良损伤;炉甘石有收敛止痒的作用,使局部干燥减少细菌繁殖;滑石粉对组织无刺激,可保持皮肤光滑,减少皮肤与衣服之间的磨擦;冰片有清凉止痒作用,可减轻病人的刺痒感,避免患者搔抓引起皮肤破损。

本研究显示,使用肤疾散的研究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现的时间晚于对照组,且分级程度轻于对照组。由此可见,肤疾散可提高皮肤对电离辐射的耐受程度,减轻皮肤损伤,保证放疗顺利进行。肤疾散价格低廉,应用方便,治疗中无痛苦,无毒副作用,为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赵允,肖巍巍,韩非,等.419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疗效和影响[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0(19):191-196.

[2]赵晓昀,李素霞,梁妙珍.预见性护理干预模式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实施对口腔黏膜反应预防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38):143-146.

[3]戚晓霞,蔡蕴敏.片状水凝胶敷料预防急性放射性皮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14,21(6):728-729.

论文作者:熊莉,唐倩林,彭迎春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肤疾散防治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论文_熊莉,唐倩林,彭迎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