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几个特征_产业集群论文

试论产业集群中的几个技术创新特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论文,技术创新论文,试论论文,产业集群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5,F27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及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体(Porter 1998),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地理特性以及集群内部成员间的产业关联特性。考察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它一般呈现以下四个特征。第一,集聚于狭窄地理区域内的大部分企业基本围绕同一产业、或紧密相关产业、或有限几个产业从事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第二,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以某一个或几个显著的产业特征作为联结,企业之间实行专业分工,围绕产业链出现了一些服务性机构和行业组织等。第三,通过集群成员之间供需关系的联结,实现部分采购本地化,创造整个集群的成本优势。第四,集群内部单个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规模不大,但是整个集群具有显著的规模优势,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

正是因为产业集群内部的这些特征,人们把它称为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准市场或准科层组织形式(Quchi,1980)。产业集群组织形式的形成和发展,导致了企业边界的弹性拓展和企业行为的变化。所谓企业边界的弹性拓展,指企业扩展并不通过垂直或水平购并等方式进行,而且以网络的形式实现。正是因为网络化组织内涵和外延的变化,导致了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和技术创新活动中行为的变化,如集群内部创新系统结构、合作创新模式、产品或工艺创新过程以及创新绩效等呈现出与个体企业行为、或正式契约下网络创新行为的不同。这些变化可以看作是对以熊彼特创新理论为起源的传统创新理论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创新范式。本文试图就产业集群发展导致技术创新组织、过程和绩效变化的特点作分析,以期揭示出集群内部的技术创新特征,为我们进一步揭示产业集群创新行为提供参考。

1 产业集群中的创新组织特征

对创新组织及其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一直是创新理论的重要课题。对于创新组织的分析,最早是集中在单个企业上的,这是由当时创新理论研究的局限所决定的。后来,越来越多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发现,来自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成功创新具有重要作用。很著名的SAPPHO项目,开始的意图是为系统地识别技术创新的特征,但当它测量了40对创新的100种特征后发现,外部因素对创新具有重要影响,如用户需求和网络,开发、生产和营销活动的连接,与科学、技术信息和建议的外部源连接,基础研究等。这些研究结果,引起了理论界对创新的合作形态和社会结构的关注,创新网络的兴起就是这一转向的重要标志。网络论者认为,创新网络可以有效降低创新活动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克服单个企业在从事复杂技术系统创新时的能力局限,从而使其成员赢得正和游戏带来的收益增长。

随着创新网络组织形式研究的深入,发现网络功能的发挥,似乎跟创新网络的空间配置有很大的关系。当地化创新网络,似乎比跨国技术联盟更能持久,原因是地理邻近带来了可以维持并强化创新网络的支撑因素,如文化认同和相互信任等(Baptista,Swann,1998)。特别是美国硅谷和128公路的高度创新水平,以及欧洲产业区的快速发展,更为这样的假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对具有空间集聚性的创新网络,与其他网络形式相比,其特殊性可以用图1来说明。图1根据网络内部参与企业数量的多少和网络空间跨度的大小,把创新网络的组织形式概括为四类:单企业单点分布网络、单企业多点分布网络、多企业多区域分布网络和多企业单区域分布网络。

图1 创新组织形式分类

图中的单企业单点分布网络,就是最早的创新组织形式。不过,这种创新组织形式至今仍是占有主导地位的创新组织形式,只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单一企业内部创新组织形式也呈现出网络化趋势,并导致了技术创新范式的转变和企业创新系统的改变。当创新活动中的不同功能向外部延伸,就出现两种有意识的组织变革形式:内部创新组织向不同国家或区域分散,实现单一企业内部创新组织的多区域分布;或者与外部供应商网络、技术网络、用户网络之间的联结,通过技术合作或战略联盟的方式,实现了创新组织从单一企业到多个企业的跨越。前者就是图1中的“单企业多点分布”的创新组织,后者是“多企业合作创新组织”。

在“多企业合作创新组织”中,由于企业分布的空间跨度不同,出现了两种具体组织形态:“多企业单区域分布”形态和“多企业多区域分布”形态。这两种形态中,人们似乎对后者更感兴趣,因为大量的研究都集中在这种形态上,现在的跨国合作、跨区域合作、虚拟组织、战略联盟、合作网络、技术外包等等,几乎都把视角定位在这种形态上。相反,对于“多企业单区域分布”的创新组织形态,似乎是视而不见,或者也简单化地归结到前面这种形式中。但是,正是这种特殊的创新组织形式,在进化着网络成员之间的联结关系和合作模式。这种创新组织内部的合作关系,已经不再完全依靠正式的契约;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彻底的交易关系;相互间联结的纽带已经不是单纯的资金纽带或契约纽带,而是充满着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纽带。这些变化改变了合作创新的基础,也改变着创新者的行为。

那么,这种创新组织形式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首先,从网络关系进化看,企业创新活动及其产出与企业是否属于集群成员密切相关,或者说,企业创新产出与其所在地理空间有关(Krugman,1995;Lawson,1999;Ellison,Glaeser,1997),而导致这种网络特殊性的根本原因在于该网络内部存在集群学习,尤其是缄默性知识学习。而且,这种学习主要通过非正式网络完成(Freeman,1991)。正是由于正式或非正式互动学习的存在,使得集群内部各个成员的研究开发活动产生知识溢出效应,从而促进了集群成员创新水平的提升,而且这种有形或无形的创新网络在不断的联结中得以强化,产生成员之间更为密切的互动。随着集群学习的更加紧密化和地理集聚化,使得创新网络系统的形态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从创新系统的结构变化反映出来。显然,这种创新系统与企业创新系统、国家创新系统相比存在其自身特有的属性。可以说,集群创新系统的形成,使得整个网络的创新行为和创新范式发生了进化。

其次,从网络内部控制方式进化看,这种产业集群的创新组织形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市场机制控制和科层机制控制的缺陷,把创新组织的控制方式进化到介于市场和科层之间的中间状态。正是这种介于市场和科层之间的“准市场”和“准科层”组织形式,它既不是完全的科层控制,也不是完全的市场控制,而是结合进了参与该网络的“团队”成员的自我意识、共同语言、社会关系和价值观等控制手段,使得内部控制结构更有效。

2 产业集群中的创新过程特征

由于创新组织形式和内部控制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创新过程的变化。尽管对于结构和过程之间的关系,究竟是过程决定结构,还是结构决定过程,并没有绝对的界定,但对于集群这种创新组织形式而言,它对创新过程的影响虽是潜移默化的,但它却是真真切切的,而且这个过程往往不以单个企业的主观设想为前提,由于创新溢出,导致了创新主体行为的不可控性,以及创新过程上的网络性、非单向性。

信息创造和学习互动等活动过程对系统性创新至关重要。基于知识互动分析,我们认为,集群组织形式对创新过程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创新基础强化、成员间创新活动互动、创新风险降低、创新速度加快等方面。

首先,集群组织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现有创新研究认为,创新显著依赖于基础科学知识的发源地,如大学、国家实验室和其他研发机构。因为科学知识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新的技术机遇,这也就是国家创新系统为什么把大学等基础研究机构作为其中重要因素之一的原因。而在产业集群内部,尤其是处于中心城市、大城市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在地理上与科学研究机构临近,使科学知识能及时传播,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基础性知识。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硅谷和英国剑桥高技术产业区,硅谷的发展得益于斯坦福大学的基础知识支撑,而剑桥高技术产业区得益于剑桥大学的支持。我国北京中关村也有类似特征。

其次,集群组织促进了成员间创新活动互动。一般网络中的创新互动通过以契约为基础的合作关系,这种关系因为利益关系的复杂性、沟通障碍、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等原因,往往很难建立契约关系或者关系很难持续。但在集群内部由于相互间的了解、信任和社会文化制约,对于技术合作更为方便,而且合作成本低。由于成员间持续的互动,实现了用户、供应商和生产者之间的创新合作。

第三,创新风险降低。单个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创新努力的结果不能预料。但正是因为集群成员之间的紧密互动,以及在知识和信息上的共享,可以降低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第四,创新速度加快。集群创新速度加快同样与成员之间快速互动紧密相关,如生产者与用户企业间的合作,可以缩短反馈环。此外,由于集群内部知识的持续积累,使该集群拥有大量的创新经验和技术信息,从而有利于下一轮创新。还有,由于创新成员的地理集中,使得缄默性知识更容易编码,或通过平时实践和非正式个人接触,使得这些缄默知识更易传播,也促进快速创新。

3 产业集群中的创新绩效特征

巴普提斯塔和斯旺(Baptista,Swann 1998)通过实证调查,发现处于集群内部的企业比外部孤立的企业更创新。卡佩罗(Capello 1999)通过对特定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提出集群学习与小企业突破性产品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即产业集群有助于提升小企业的创新绩效。

那么,产业集群为什么能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呢?我们认为,集群创新的经济绩效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是产生集群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二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消除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按照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来自于单个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但由此带来的是企业管理成本上升和灵活性下降。如何解决单个企业的规模扩大和内部垂直整合成本之间的平衡,一直是一个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产业集群中得到了较为有效的解决。集群内部的单个经济组织由于可以有效地接近产业专门性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共享制度资源和公共资源,使每个集群成员都可以低成本地使用互补性资产,因此,它们在不牺牲个体灵活性的前提下就可以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获取收益。在消除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方面,由于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边界趋向模糊,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远较非集群成员之间对称,而且在与外部市场的联结上实现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使得集群成员对市场机制的适应性提高,降低对市场反应的盲目性。显然,就政府来说,这样的集群结构和市场适应机制,也可以降低制度安排的盲目性,提高绩效。

4 简要结论

以上分别分析了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组织特征、创新过程特征和创新绩效特征。在这三个方面特征中,创新组织特征是基础,它为集群创新过程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同时,由于创新过程的特殊性,促进了整个集群创新绩效的提升,而其根本原因在于创新过程的互动学习机制和创新知识的溢出。

除了上述三个特征外,产业集群内部的创新行为,仍有不少问题有待解释。如是什么导致集群内部成员企业之间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和创新绩效的差异性?集群内部技术领先企业和落后企业之间是如何学习的,其能力增长途径有什么特点?等等。显然,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可以为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集群竞争能力的培育和集群产业政策和激励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标签:;  ;  ;  ;  ;  ;  

论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几个特征_产业集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