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退出”了吗?_大学军训论文

军事训练“退出”了吗?_大学军训论文

军训“OUT”了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4年8月19日,辽宁省阜新市育才中学高中部女生王静薇,在军训期间因军姿不好被老师说要开除,回家后跳楼自杀。8月24日,湖南省龙山县皇仓中学军训教官和师生发生冲突,造成42人受伤,其中40名是学生。军训所发生的这些事件引发一些争议。学生军训是否还有必要存在?以国防教育、培养意志为初衷的军训,如何防止“好经被念歪”?

      问题一:军训要不要取消?

      正方观点一:军训是法律要求

      杨宇军(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校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是很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的普通高校、职业高中和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是根据《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中有关规定作出的安排,对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增强受训人员的国防意识,提高受训人员个人的身体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军训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军队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要求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规定,加强军训教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学生军训工作的管理水平。

      反方观点一:现行学生军训模式弊大于利

      孙东东(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目前,我国大中小学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都要接受为期两周左右的军训,它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是目的不明确。当初提出让学生参加军训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但有研究表明,通过短短的几周军训,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不但没有加强,回校后反而会出现短暂的逆反性松懈。

      其次,内容僵化,脱离实际。目前军训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队列训练、拔军姿和整理内务上。军训结束校领导检阅,就算完成任务,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作秀,没有任何现实意义,而且与国防现代化的步伐严重脱节。要知道,靠正步走、拔军姿、叠被子是打不赢现代化战争的!

      正方观点二:军训,教孩子做人

      鸣石(作家):军训,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军训,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吃苦耐劳,怎样迎接挑战,怎样把握自由与纪律的尺度。军训,是我们增长才干的机遇,也是对我们的挑战。这要求我们用心融入其中,去学习,去锻炼,去磨砺,其目的是:增强国防意识与集体主义观念,深刻领悟“立德、力学、力行、立新”的真正含义;培养团结互助的作风,增强集体凝聚力与战斗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思想上的自立和独立,帮助我们养成严格自律的良好习惯。

      反方观点二:军训难以达到磨炼意志的效果

      李云勇(高中教师):军训不能磨炼人的意志,军训增强集体荣誉感的说法也靠不住。大热天去军训,别说孩子,就是老师、教官被那太阳一晒,也该脾气暴躁上火了。在抵触情绪中强化训练,难以达到强身健体、磨炼意志的效果。

      问题二:军训冲突连续发生暴露出什么?

      军训原本为了让孩子们在“劳其筋骨、苦其心志”中磨炼意志、促进成长,但是一些学校在军训过程中事故与意外频繁发生,让社会舆论质疑军训的结果与目的背道而驰。

      关键词一:军训“老三样”

      陆一宁(记者):中国的学校军训有一点经常被诟病,练习的内容总是“站军姿、踢正步、打军体拳”。不少人认为,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服从精神和形式主义,与独立自主的精神相违背。

      “站军姿”练的就是服从,“踢正步”要的就是形式,这看起来与独立自主的精神格格不入。但问题在于军事训练上的这种要求,一定会损害学生“独立自由”的精神。恐怕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军训所要求的服从和纪律,对于很多人来说,具有很大的正面意义。当然,目前的军训内容过于枯燥,“老三样”占据了过大的比例,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二:教官

      范先佐(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目前,学生军训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许多教官经验不足。

      从军训的质量要求来说,让现役官兵当教官是最好的。然而,即便现役教官对军训各方面内容都相当熟悉,他们却没有接受过教育资质方面的培训,不了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抗拒情绪及其解决办法。现在普遍流行的做法是在校国防生当教官,这些教官常常被认为心智、思想方面都不够成熟。而“以老带新”等做法虽然不易起冲突,但“老生”缺乏军人味,很难演绎军人精神,这种教官带出的学生,受训水平也就可想而知。

      关键词三:学生吐槽

      新生李木:我不觉得军训会磨炼出多少意志品质,就是黑了皮肤,白了牙齿。不一定要依靠军训来提高新生凝聚力,可以用其他办法,例如各种野外素质拓展,都能锻炼自我,也没有那么枯燥。

      新生李小琦:刚过去的5天军训,对我来说像过了5年。保持一个军姿站立要一个小时,汗珠不停地往下流,但不能动一下。旁边有同学撑不住了,稍微动了一下,等待他的是50个上下蹲。5天过去,我的脸被晒脱皮,皮肤晒成酱油色。

      秦川:在军训“最度日如年”的阶段,我是靠数树叶度过的,这是站着不能动的时候唯一能做的事情,算是苦中作乐吧。

      陈小雨:军训当然有必要,每天操正步、练站姿、跑步,而且晒得要命,特别累,但很开心。我们班的同学就是靠军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刚开学的时候,大家挺拘谨,军训一过,都打成一片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是特别怀念军训,甚至当时能晒出人命的大太阳,都觉得那么可爱。

      曾小纯:最不能忘记的就是英姿飒爽的教官们,那是我们和军营生活最接近的一次,虽然是在学校的大操场上操练,但还是有一种军营情怀在空气中飘动。这种经历是不应该缺失的,是不同于校园生活的另一种美好的体验。

      赖琛:建议可以增加一些娱乐性强的拓展项目,比如真人CS、攀岩、逃生训练、野外生存、智力竞赛等。

      问题三:军训改革,路在何方?

      学生期盼:

      新生王俊:我们想要的军训是既实用又时尚的。

      女生小黄:建议军训的时候男女生分开训练,男生练习盾牌、拳脚功夫,女生学一点军体拳的格斗功夫。可是,现在所谓的“军体拳方阵”都是抽调一部分身高差不多的女生去表演,大部分女生每天的功课是立正、稍息、齐步走。如果让所有女生都学学军体拳之类的防身术,将来万一遇到情况还能自救,多好啊!

      新生龙新洁:能加入白领的拓展项目吗?数十人围成一个圈,任凭人力如何冲砸,“阵型”却丝毫不乱——秘诀就在于参与者要“相互信任、亲密无间”——南京有高校曾尝试用许多在城市白领中流行的拓展项目,诸如“万里长城”“高空飞人”等,取代传统的走正步、站军姿,羡煞一帮90后美女帅哥们。既时髦又有趣,多好的军训项目啊!

      李静:韩国中小学生的军训很有意思,发给绳子等简单的工具,教他们绝地自救的本领,或者让学生一起抬木头,锻炼体能和培养团队精神。

      毛岸嘉:用拓展训练、互动体育游戏等形式代替或者充实原本的“老三样”,同样可以锻炼身体、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此外,也可以学一些游泳、急救等技能,让军训的内容更加实用。

      学校建议:

      中学老师:军训对磨炼学生的意志还是有很大的好处,教官对学生严格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由于部分教官的学历不高,确实有时会比较粗暴地对待学生。军训教官最好都是军校毕业的,具有良好的军事素养。

      高中校长:首先要保证军训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月,而且不要局限于新生,最好每个暑假所有学生都参与。至于军训内容,可以参照新兵入伍训练,进行标准化军事训练。当然,事先需要进行严格的体检,一些身体有残疾或者患有其他医学上认为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可以酌情告免。

      家长意见:

      一盼军训天气好。现在不少中学、大学都把军训时间放在学生新学期到来之前,这好像已成了惯例了。希望学生军训时间能比较灵活,不搞全国“一刀切”,不要让军训变成家长提心吊胆的季节。

      二盼军训莫收费。不少学校军训还收取什么“人头费”“训练费”。既然是全民的军事义务教育,应由政府统一埋单才对。

      三盼军训莫走过场。希望每年的军训能“丁是丁,卯是卯”,不要为了军训而军训,这样对学生的锻炼没有什么好处。现在有些学校为了完成军训课程,有走过场的现象。

      嘉宾观点:

      熊丙奇(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军训不应再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而应该由各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自主决定。近期军训中频发冲突,多数与教官强制学生服从有关。如果军训将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当前还有一定价值,但价值也有限,这就好比学生参加一次吃苦夏令营。

      涂敏霞(广州市穗港澳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军训作为目前许多高校以及中学入学前教育很有必要,一方面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另一方面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同时更好地促进新生之间的交流。

      但是,军训的时间应该更具弹性,不要是死板的一个月或者一周。让学生在阳光下暴晒,操练枯燥的军姿和正步,不够科学,也不够人性化。可以展开一些趣味性训练,比如日益兴起的素质拓展,这样能更好地培养新生的团队精神,寓教于乐的成分会更大一些,收效会更好。

      最后的话:

      从微博上网友的回复和评论来看,支持保留军训的网友占了绝大多数。军训,不仅留给他们难忘的记忆,还养成不少好习惯,没有军训的高中生活总是带着一丝遗憾。

标签:;  

军事训练“退出”了吗?_大学军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