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对PFNA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论文_胡培高,张国鹏,王珏,马大年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 淮安 211700)

【摘 要】目的:探析骨质疏松与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相关性,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后对髋关节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住院治疗的154例进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患骨质疏松及抗骨质疏松治疗与否进行分组,并在六个月后对各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并做对比分析。结果: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患者是否合并骨质疏松程度有明显相关性,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显著改善PFNA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评估患者预期髋关节功能应考虑患者是否有骨质疏松程度,为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应该重视抗骨质疏松的治疗。

【关键词】PFNA内固定术;骨质疏松;髋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670-02

股骨粗隆间骨折疾病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此类骨折常继发于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患者,给手术治疗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带来较多难题.常合并较高的死亡率与致残率[1]。近来临床使用的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n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逐渐增多,疗效肯定[2]。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住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1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住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并取得完整随访的1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伤前无明显髋关节疾病患者,其中男性67例,女性87例,年龄70-92岁,平均年龄(78.4±4.3)岁,AO型:A1型40例、A2型69例、A3型45例;根据住院期间患者双能骨密度检测结果,无骨质疏松患者A组44例,骨质疏松患者110例,对所有骨质疏松患者手术后进行骨质疏松宣教及建议VitD3 钙剂及阿仑膦酸钠治疗,六个月后回访发现,110例同时合并骨质疏松患者,严格按照医生建议抗骨质疏松治疗的B组患者62例,出院后未按照医生建议抗骨质疏松治疗C组患者48例.并对所有患者根据Haris评分标准进行患侧髋关节功能评分。

1.2方法

所有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患者手术前均做双能骨密度骨量检测,手术方式优先选择椎管麻醉(11例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实施气管插管),患者术中采取平卧位,患肢置于骨科牵引床,在影像机器的监视下行闭合复位。在股骨大粗隆顶点近端作大小约5~7cm切口,显露大粗隆顶点。在影像监视下放入髓腔定位导针,根据患者术中具体情况保护套筒大粗隆扩髓,选择合适尺寸PFNA钉推入股骨髓腔。调整髓内钉髓腔深度。放置股骨颈螺旋刀片及远端锁钉。透视检查内固定后分层缝合,不放置引流。手术后常规处理。并对所有骨质疏松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害性进行宣教,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建议钙剂,VitD3加阿仑膦酸盐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在患者六个月后对患者回访,并用Hariss评分对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

1.3 观察指标

按照Hariss标准,分别于手术后八个月对A B C三组患者按照Hariss评分标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对A B C三组间及B组与C组间作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多组间才有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手术后八个月后各组患者的Hariss评分结果表明,A组无骨质疏松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最高,为 78.2±9.8 ,B组与C组分别为69.4±10.3和 63.6±9.5,通过对比分析发现,A B C三组间髋关节功能Hariss评分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表明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与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有明显相关性。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改善髋关节功能,B组 与C组间髋关节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粗隆间骨折常见于中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大,合并骨质疏松患者渐多,跌倒是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重要诱发因素。文献报道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比例在3%左右 [3],多数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临床上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先后出现多种治疗方式,因为该疾病在内固定方式的局限性以及合并骨质疏松原因,手术治疗的并发症较多,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多采取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易引发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继发疾病[4]。近年来手术内固定方式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成为可能。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技术是基于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技术的改进版本。近年来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其效果优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技术报道越来越多[5],使得患者髋关节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我院于2011年开始对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PFNA内固定方式治疗,并取得一定效果.

研究表明有众多因素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骨质疏松是影响髋关节功能康复重要因素之一[6]骨质疏松被认为是全身性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目前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种类较多,常见的阿仑膦酸钠盐钙剂加VITD 3 以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等。我院2011年引进双能骨密度检测仪后,开始重视骨质疏松宣教预防及治疗。我们对PFNA患者手术后采取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钙剂与维生素D3以及压制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的阿仑膦酸盐治疗。[7]

本文通过收集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住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并取得完回访诊的15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表明,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骨量与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有相关性,骨量正常组A组髋关节功能Hariss评分为明显较B组及C组高: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B组抗骨质疏松治疗Hariss评分较C组未抗骨质疏松治疗组评分高。

参考文献:

[1]Leung F,Blauth M,Bavonratanwech S,Surger for fragility hip fracture-streamlining the process。[J] Osteoporos Int,2010,21(Supple):S519-521

[2]陆跃,陶然,徐华,等.股骨近端防旋岁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的疗效分析. [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8):720-721

[3]Koval Kj,Iuckenman JD,Handbook of fracture [M].3rded, Lippincott Williakins,2006,330-331

[4]樊晓臣.防旋转股骨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13-16.

[5]袁高翔,王蕾 等 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限元比较研究.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10):876-882.

[6]姜自伟,黄枫,郑晓辉等.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J] 实用医学杂志).2010, 26(22):4112-4115

[7]Bhutani G,Gupta MC,Enmarging therapist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rosis. [J] Midlife Health,2013,4:147-152

论文作者:胡培高,张国鹏,王珏,马大年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  ;  ;  ;  ;  ;  ;  ;  

骨质疏松对PFNA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的影响论文_胡培高,张国鹏,王珏,马大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