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均衡:中国证券市场的新趋势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利润均衡:中国证券市场的新趋势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利润平均化:中国证券市场的新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趋势论文,中国证券市场论文,利润论文,平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今天,如果一个机构还是象几年前那样横冲直撞,以炒股票为目的,以做庄为手段,恐怕最终会撞得头破血流,乃至最后被市场淘汰出局。

十年来,中国证券市场经过由初创到市场的大扩容,形成了到目前为止已具相当规模的一个资本市场,经过多多少少的折腾,证券市场的发展使相当一部分人改变了命运,资产重新配置,重新组合,使一部分人完成了私人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市场也残酷无情地消灭了一批人。10年过去了,当人们还想期望着象10年以前那样,通过一笔买卖使自己暴富,然而时过境迁,人们发现:

第一筒金矿已经掘完

10年前,赚钱真是容易。将甲地收进的国库券运到乙地卖出,无须多动脑筋,只要脚头勤,三天一个来回,差价源源而来,甚至于在同一个城市中,在甲营业部买进的债券,当天卖给乙营业部,也有差价可赚。再有心一点,在不同时点对不同的券种进行转换,这种市场操作也盈利甚丰,当此营生手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以至于国家开办的证券机构来开展此业务之时,就意味着利润开始平均化,你再动脑筋,也赚不了多少,不动脑筋也赔不了多少。

到九十年代初,股票热掀起之时,赶早掘第一筒金矿的人,大多数人都完成了个人资产的原始积累,除非将已到手的资金再作风险更大的博奕而最终血本无归者外。在日后的市场发展中,一个人乃至一个机构,在进入投资领域中,有原始积累与无原始积累是两码子事,“马太效应”的惯性,使人感觉到命运的不公,于是,中国大地上短短5 年的股票热正是冲着这种理念而来,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发股票、做庄家,无疑都是为了挖掘第二座、第三座金矿。然而,如同当年的“圈地运动”,经过几轮高潮,“浮财”已搜刮得差不多了,市场留给后人的只是鸡肋,这股市最终还是趋向于利润平均化。92年、93年那种买了点股票认购证,一不小心使之成为富翁的神话已经不再。

中国证券市场进入1996年后,如果我们认真地审视一下这个市场,就会发现,1996年的证券市场——

平均利润趋向在当前表现得更为突出

以经典经济学原理而论,平均利润乃等量资本取得的等量利润,是部门间竞争和利润率平均化的结果。此条规律不仅在产业部门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在中国证券市场中,,经过几年的风雨洗礼,同样也显现了出来,资本总是往利润率高的地方跑,几经折腾之后,高利润伴随着的高风险经过无数次较量之后,最终仍趋于利润平均化。

证券市场的利润平均化最明显地表现在国债市场上。10年来,国债市场经过了穿街走巷收购到柜台交易,使得无论是发行市场也好,交易市场也罢,乃至国债的衍生品种回购市场,其收益率已经基本趋于一致。随着1996年中国国债创下天量,并且发行手段更加市场化,发行方式更加多样,中国国债的收益率最终与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相吻合,央行在国债上公开市场操作已经具有了市场基础。国债市场的充分市场化结果,突出地表现在利益上趋于利润平均化。

在股市中,这种利润平均化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前几年买入股票即能发财的神话已经不再,从1996年新股发行来讲,发行价与二级市场同类股票的市场已经基本接轨,且发行市盈率与二级市场股票的市盈率也已靠拢。就二级市场操作而言,搏大机会的主力机构行动,往往伴随着高风险的降临,1995年中国证券的几场惊心动魄的角逐,市场为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证券市场的暴风骤雨过后,自然会寻求到动态平衡,这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即是利润平均化的过程。

从近期沪深两地新股发行来看,市场的利润平均化同样表现明显。上网发行也好,全额认购也罢,大资金进入最终只能获得市场的平均利润,突出地表现为中签率低的,上市后差价就大,中签率高的上市后差价就小,就单笔买卖而言,可能盈利水平有高有低,但就总资本操作而言,等量资金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仍然在起作用。

笔者前阶段看到这样的景观很有感触,在国债兑付中,一些并不做股票的老头老太眉开眼笑,三年前买的国债,竟然年投资回报高达24%,既不动脑筋,又省精力,而那些忙进忙出的市场炒手未必一年有这点盈利水准。这市场最终还是公平的,利润趋于平均化,利润与风险,最终以一种新的平衡为市场所接受。

面对着中国证券市场利润平均化这种质的变化,投资者、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

如何在利润平均化的市场中来调整投资理念和策略

在发达的市场国家中,证券市场经过高度投机阶段之后,成熟股市、债市以及期货市场利润基本趋于一致,因此,对于一个基金组织而言,它所追求的目标,即是通过对各种投资投资管理的组合,力争超出社会平均利润率,以争取更多的客户,在美国,如果一年下来,证券市场的投资年平均利润率为10%的话,做到了12%,那就是一个很响当当的基金了,通过市场竞争,超出社会平均利润几乎成了所有的投资人所追求的一个目标。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今天,如果一个机构还是象几年前那样横冲直撞,以炒股票为目的,以做庄为手段,恐怕最终会撞得头破血流,乃至最后被市场淘汰出局。

中国证券市场的高度投机和谋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于持有大资金的机构乃至基金组织而言,转变市场观念十分重要。首先,要有风险预警意识,充分认识到市场风险的力度,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其次,对资金的投向,要有动态的组合意识,根据不同时期,合理地确定投资组合比例,既要追求高盈利,又要追求安全性;再次,注重对市场基本面的研究,拓展市场的多渠道投资组合,以分散风险;最后,有必要扶植一批高智商的基金管理人,即操盘手,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市场经验,又要有较宽广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更要有良好的市场敏感度和市场感觉。

在投资活动中,做散户与做大户完全是两种思路,但大户乃至机构中,掌管100万元与掌管1000元的资产操作思路也并不是一回事。 如果你掌管资金以亿为单位,你却将自己的思路保留在散户或个人大户的思维,在实践中必然会碰得头破血流。

在利润超过市场化的市场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总结和检查一个自己的投资经验和教训,每个人都应该一年确定一个目标值,如果一年下来投资收益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那你就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

标签:;  ;  ;  ;  ;  ;  

利润均衡:中国证券市场的新趋势_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