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班幼儿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好习惯论文_ 陈晴

让小班幼儿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好习惯论文_ 陈晴

【摘要】从世界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四种能力及《纲要》的精神来看,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相当重要。但如何从共同生活情景入手,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好习惯呢?我围绕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共同生活情景中幼儿好习惯养成教育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一.生活教育拟人化;二.生活教育游戏化;三.生活教育图标化;四.生活教育反复化。逐步让小班幼儿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体验 好习惯 共同生活

幼儿园课程就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一日活动即课程”,幼儿园一日生活是幼儿在园进行的所有活动,如进餐、睡眠、入厕、活动区游戏、户外活动、教学活动、收拾整理活动等,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与幼儿自己生活的一种结合形式,是幼儿园保教人员精心计划和组织下的特定的生活,是以幼儿及幼儿群体为主体的有计划的生活,又是由教师根据教育目的创设了特定情景并渗入一定目的的生活。

一.生活教育拟人化 通过幼儿的生活进行教育,为了幼儿的生活而进行教育,这是《纲要》中关于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特点——教育生活化。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保育与教育的因素,只有保教结合,相互渗透,幼儿才能得到全面发展。“一日生活都是教育”、“主动学习渗透于一日生活”。午餐后用毛巾擦嘴虽是生活小事,但它关系到孩子今后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对刚入园的小班孩子来说,尤其是对外来民工的孩子来说,让孩子养成这个习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尽管平时教师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们,但总有孩子餐后不擦嘴。怎样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让幼儿体验餐后用毛巾擦嘴的好习惯呢? 一天午餐后,我用即时贴把一块毛巾装扮成愁眉苦脸的样子。我问孩子:“今天这毛巾高兴吗?”“为什么不高兴?”大家都摇头说不知道。我把毛巾移到耳边,神秘地说:“刚才毛巾对老师说悄悄话了,它说好几天有几个小朋友没跟它亲脸。”孩子们的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我接着问:“你们怎样才能使毛巾笑呢?”孩子们纷纷来到放毛巾的推车边拿毛巾擦嘴,我顺势将毛巾上的“苦脸”改换成“笑脸”。孩子们看到上面有眯着的眼睛,弯弯的嘴巴,高兴得拍手鼓掌说:“毛巾笑了”。从那以后,孩子们天天午餐后会用毛巾擦嘴了。所以,有些要求幼儿做到的事,靠三令五申的说教,甚至呵诉责备是不行的,只有教师抓住共同生活情景中的生活环节,运用拟人化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幼儿,才能使幼儿养成好习惯。

二.生活教育游戏化 在教育改革深入的今天,全社会都开始注重人才素质教育问题,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时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基础素质。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好模仿、好游戏的年龄特点和直觉行动思维的心理特点,以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培养好习惯,寓好习惯培养于游戏之中,实现共同生活情景中生活教育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成功体验好习惯。 《指南》健康领域的子领域“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中指出:“培养小班幼儿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在一日生活中,喝足量的温开水,对幼儿的身体有好处,但很多小班幼儿都不愿喝白开水,我就在班上开展了“卖饮料”的游戏,引导幼儿喝水。我将保温桶里的水当饮料,幼儿拿好自己的小水杯,分组到我的“店”里“买饮料”。每次分组不固定,如按所穿衣服的颜色分,按性别分。每组幼儿自觉排成纵队,轮到谁,谁就大声说出想要买的饮料名称,如“我要买可口可乐”“我要买娃哈哈”等等。买好就拍一下老师的手算是给钱,再说声“谢谢”。看着孩子们有滋有味地喝着各种“饮料”,我轻松地笑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共同生活情景中的游戏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促进了师幼之间、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这些好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三.生活教育图标化 环境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三位”老师,无声的老师,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小班幼儿刚入园时不能适应幼儿园群体生活,他们不能很快接受和掌握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习惯要求,我为幼儿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努力让幼儿置身于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之中,从而获得各方面的积极暗示。把进餐、睡眠、入厕、喝水、漱口等生活卫生习惯绘制成一幅幅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画面,以暗示幼儿做出相应的行为反应,使幼儿尽快接受和掌握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久而久之,环境标记便与幼儿的行为习惯建立了联系,它对幼儿遵守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暗示强化的作用。

四.生活教育反复化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有一个从生疏到熟练到主动的过程,要完成这个过程不是一节课、一次活动、一个游戏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而必须是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之中点点滴滴地教育、相互渗透。只有这样不断地日积月累,不断地强化提醒,幼儿的良好行为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有意记忆、意志能力都很差,一个环节或一个动作都要练习几次或几十次才能巩固下来。比如,在爱护公物教育中的“搬椅子”这个行为习惯训练。为了让幼儿改正把椅子在地上拖来拖去的现象,我利用晨间谈话讲《椅子的来历》,学习儿歌《小椅子我爱你》,音乐游戏《小猫搬椅子》、《抢椅子》,结合劳动《擦椅子》等等各种各样教育教学手段进行综合教育,让幼儿知道椅子来之不易,它是工人叔叔辛辛苦苦制造出来的,可以帮助我们做许多事,学许多本领等。并且每次都要幼儿坚持按正确的方法来搬椅子,发现不对的马上给予纠正。 实践证明:好习惯要以尊重孩子好玩、好奇、好动、好赞扬好模仿的特点为基础,给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各样的行为练习、进行不断实践和培养。在共同生活情景中,通过看看、想想、说说、听听、学学、做做相互作用这一过程,自然而愉快地让幼儿去体验各种好习惯,逐步用行动、语言、表情将幼儿对行为习惯内在的感受转换为外在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在共同生活情景中发现自己和别人的好习惯,使之受到好习惯的熏陶,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五:家园无缝对接 家指孩子的家长监护人,园指幼儿园教师!由于很多家长监护人的工作、环境、认知等不同跟教师的对接程度也不同,当然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同!做到无缝对接将是对孩子成长学习最大的帮助,有的家长监护人意识浅薄不以为然,这样等同于放纵了孩子,形象的比喻:孩子就如同快速成长的树苗既要施肥辅佐也要及时纠正,在幼儿园里得到的是最正统的教育到了家里家长如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所学,就无法进行所谓的无缝对接!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适时的跟进孩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7

2.《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理论专著) 孙云晓 张梅玲 北京出版社 2004.1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学前教育学”,黄人颂主编,第十章《幼儿园游戏》第一节:“游戏的理论基础”。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学前心理学”。陈帼眉编,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三节:“3——6岁(儿童期的特点)”。

论文作者: 陈晴

论文发表刊物:《青年生活》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让小班幼儿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好习惯论文_ 陈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