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主体地位建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对新形势下基层党校工作的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重视主体地位建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对新形势下基层党校工作的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重视主阵地建设 发挥主渠道作用——关于新形势下基层党校工作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校论文,新形势下论文,基层论文,主渠道论文,重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层党校作为党员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深受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欢迎。十多年来,它对提高党员素质,培养基层干部,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可以说“功不可没”。

我市基层党校自1984年创建至今,经过普及、巩固、提高,现已发展到65所。其中,乡镇党校普及率达100%,企事业党校、 系统行业党校普及率达90%左右。长期以来,基层党校作为党员教育的主阵地,与一年一度的党员干部冬训(我市已连续进行15年)、“三会一课”、党日活动、党员联系户、党员责任区等制度相互配套,优势叠加,功能互补,形成了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的党员教育新格局。

十多年来,各基层党校把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提高党员素质,促进本地本系统改革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办学宗旨,通过长期摸索,不断总结经验,逐步走上了教学系统化、活动经常化、管理规范化的轨道。在教育内容上,基层党校把理论教育、宗旨教育、政策教育、法制教育、经济知识教育及科学文化教育融为一体。在办学形式上,许多基层党校与成人教育中心校、农民学校、企业政校和职校联为一体,把系统培训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产生了较好的综合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基层党校每年办班都在390期以上,轮训、培训的党员占全市党员总数的25%左右。

基层党校的创办和发展,使我市基层党员教育工作得到了有效的加强和改进,它不仅使一些可以进市级以上党校学习的党员领导干部能就近受训,而且使更多数量的不能进市级以上党校学习的基层普通党员、干部以及大批积极要求进步的骨干也能进党校学习。基层党校还利用就近办学的便利条件,分斯分批轮训党员、干部,使党员教育工作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既克服了集中教育的局限性,又避免了分散教育的自流性,较好地实现了分级轮训,从而有效地解决“上面管不过来,下面抓不起来”、“上级党校训不了,三会一课难提高”的矛盾,使基层党员教育工作提高了档次,逐步走向正规和系统。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人们把基层党校赞誉为继中央党校、省(部)级党校、地(市)级党校、县级党校之后的“第五级党校”。

总之,基层党校的创办,促进了党员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了广大党员的素质,培养了大批基层干部,提高了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本领。实践证明,基层党校是灌输理论的课堂,锻炼党性的熔炉,培养干部的摇篮,传授知识的场所,发挥了其它教育形式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在当前新旧体制转换、并存的特殊时期,基层党校正经受着工作重点转移后的又一次严峻考验和挑战,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对此,我们要清醒认识,全面分析。

基层党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主要有:

1、 少数基层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对党校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党校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新事业,对基层广大的党员、干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发挥基层党校在党员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用新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用新的观念塑造党员干部,用新的知识培养党员干部。但少数基层党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对这个重要性和紧迫性却认识不足,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环境中找不到党员教育应有的位置,党校工作没有抓上手、抓起来。有的认为,经济建设是:硬指标”,党校办学是“软任务”。有的认为,干工作“一靠文件,二靠经验,三靠权力”,搞不搞党校教育作用不大,无碍大局。还有的认为党校工作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上的“投入”,既烦神又扰人。少数领导干部对党校工作的模糊认识及“有数字就有位子”等政策导向偏颇的影响,使基层党校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摆不上位”、“排不上队”。

2、市场经济原则与党性原则在某些方面的不一致, 削弱了党校教育的说服力。市场经济原则和党性原则从根本上说是统一的,但具体说来,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性。比如市场经济要求等价交换,而党性原则要求无私奉献;市场经济重“利”,而党性原则重“义”;市场经济强调开放搞活,而党性原则强调遵纪守法;市场经济强调开放搞活,而党性原则强调遵纪守法;市场经济新生个人价值选择,而党性原则规定了根本宗旨;等等。所有这些,都存在一定的矛盾。作为一名党员,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规律办事,否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难有立足之地。而在党内活动中又必须严格遵守党性原则,否则就会失去先进性。列宁指出:理论只有彻底,才能说服人。而无论是理论界的探讨还是在党校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一差异的阐述均不彻底。如何说清市场经济原则与党性原则的关系,可以说是目前党校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

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及客观上存在的社会负面的影响, 使党校教育工作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这是调查中反映比较集中、也比较强烈的一个问题。普遍认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是正确的,但在社会生活中,许多方面理论上讲得通,实践中行不通;课堂上讲的与课后看到的不一样。比如,在两个文明建设关系上,谁都说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人却是“一手硬、一手软”;在经济活动中,按章办事往往办不成事,违章办事的有的则能办成;在干部使用上,德才兼备的不一定得到重用,吹牛拍马的有的则青云直上;在党风廉政上,清正廉洁的人常被贬为“正人君子”、“不合时宜”,胡搞乱来的则被看作是“神通广大”、“颇有能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除了实践的超前性、理论的滞后性外,主要是由于理论的正确而实践的扭曲,从而使一些人产生了“学归学,做归做,学习没有用”的想法,从而使党校教育在效果上打了许多折扣。

4、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基层党员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使党校培训、轮训的任务更加繁重。基层的一些同志反映,目前农村“不仅品种老化、土地退化,而且党员老化、干部素质退化”,有些基层干部“惰性大,幕气重,工作油,作风浮”。从我市情况看,目前全市现有党员5.312万人,占全国党员总数的近千分之一,但60 岁以上的党员就有1万人,56岁以上的有1.5万人,文盲及小学水平以下的有2.5 万人。从农村看,全市1411个村支部中,党员56岁以上的有9458人,小学文化以下的有10903人,分别占村党员总数的34%和36%。此外, 农村党支部书记的结构也令人堪忧。有的乡镇负责人在座谈会上告诉我们,由于一些基层支部领导班子群体素质差、文化水平低、领导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弱,出现了群众有事“宁愿找大户,不找党支部”的现象。所以,现在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好我们的党员、干部(过去讲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不断给他们“输血”、“供氧”,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从这层意义上讲,作为党员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基层党校的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

5、“内在因素”的困扰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使基层党校的正常运转也面临诸多的困难。就“内在因素”而言,一是少数基层党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能按照新形势的要求及时加以调整;二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缺乏针对性;三是一些同志片面理解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使部分基层党校一度出现了用经济理论和生产管理知识教育取代政治教育的倾向,教育内容出现了新的失衡;四是教育形式单调,方法陈旧。就客观条件而言,一是基层党校的序列编制没有解决,致使党校教员队伍多年来少而不稳。从全市看,每所基层党校专职教员平均不足1人, 且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经济待遇迟迟得不到妥善解决是主要原因)。二是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基层党校培训活动自主性小。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材缺乏,虽然上级部门每年也编发一些教材,但宏观要求多,结合基层实际的内容少。四是电教设备齐全,但苦于片源匮乏,交流不畅,利用率低。此外,由于近年来各地经济建设节奏加快,生产任务加重,加上外出党员剧增,使工学矛盾更加突出(即便在农村,农时季节也难分忙闲)。党校办学不仅要避开生产季节,而且还要让位于中心工作,以致于许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办班培训只好一推再推,直到取消原定安排。

基层党校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和载体。重视其建设,发挥其作用,既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之所需,也为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所要求。各级党组织应增进思想共识,加大领导力度,坚持重在建设,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基层党校上水平、上台阶。

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三明确”、“四强化”和“七把握”。

“三明确”:一是要明确基层党校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过去,在大多数基层单位,由于没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教育阵地,基层党建特别是党员教育显得比较松散和薄弱。基层党校创办后,有效地改变了这一状况。基层党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教育覆盖面大,同时又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正规性,可以集中进行比较系统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文化和业务素质。二是要明确基层党校是党校教育网络的延伸和补充。我党从1923年创办第一家党校起到全国解放后,中央、省(部)、地、县四级党校开始逐步配套。它们上下衔接,分工明确,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四级党校教育网络和架构。但是,长期以来,基层没有党校,占党员总数达80%的基层党员和数量较大的基层干部难有进党校学习的机会。基层党校的创办、普及,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使我们的党员教育网络更加趋于完善,也易于基层党员教育任务的落实和完成。三是要明确基层党校的指导思想和办学要求。基层党校不同于一般学校,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培训对象主要是基层工作骨干、一般党员和建党对象;任务是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它根据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党员的思想状况进行培训,不是搞文凭,学某一专业,也不是一般的开会式布置安排工作。因此,在指导思想上,基层党校必须坚持“四服务”即为全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服务,为造就、培养一支符合“四化”要求的基层干部队伍服务,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服务,为完成基层党委的中心工作服务。在办学要求上,要姓“党”、属“基”、象校,坚持政治建校原则,以增强党性为主题,以进行“三基本”教育为主课,着力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党组织的战斗力。

“四强化”:一是强化党校领导班子建设。要健全、完善校委会并保持相对的稳定,党委书记亲自挂帅任校长,分管党务的副书记任副校长并负责党校的日常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配备一名专职副校长。校委会还要吸收党委宣传、组织、纪检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参加。二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总的应按照“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的原则进行配置。配置应尽可能注意群体结构的优化和合理,做到既有理论素质较高的党务、政工干部,又有懂得专业、熟悉经济的行家;既有一般党员,又有领导干部。对基层党校的专职干部、专职教师,要在政治上培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和经济上帮助。对符合条件的可评聘相应职称。每年还应对其集中进行业务培训。三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而积极地改善办学条件,做到上课有教室,学习有图书,食宿有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学活动的增加,还可逐步添置必要的电化教学设备,做到“三机”(电视机、录像机、收录机)齐全。少数不能独立建校的单位可把党校与成人教育中心校、技术学校、企业政校、职工学校合办,实行“一套班子一个门,几个牌子多功能”。四是强化制度建设。对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应加以坚持和完善。这些好的规章制度,如学习活动制度、考勤考查制度、评比表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年终总结制度、学员守则与校长、副校长、专兼职教师职责布置上墙制度等。一言以蔽之,要始终坚持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五有”办学标准,即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一支热心并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师资队伍,有一份切实可行的教学实施计划,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教学活动场所。

“七把握”,也就是基层党校在办学过程中,须着力把握的七个环节:制订计划体现综合性,教学内容侧重系统性,教育引导突出针对性,办班安排强调灵活性,学习形式注重多样性,教学过程坚持连贯性,教学效果力求实在性。这七个方面。实际上是基层党校教学规律的综合体现,它也是我们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内在要求。

标签:;  ;  ;  

重视主体地位建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对新形势下基层党校工作的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