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述评_政治论文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述评_政治论文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评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加坡论文,思想政治论文,教育课程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8)01-0178-03

新加坡是一个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在新加坡,各高校都普遍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研究新加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了解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等问题,对加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课程目标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新加坡人”意识。

新加坡是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国内人种复杂,其中华人占绝大多数,其次是马来人和印度人。在新加坡也存在着多种宗教和文化,主要有儒家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印度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等。在这样一个人种、信仰、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新加坡政府认为,首先应该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使人民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不但在形式上而且在心理上都要由“我是一个华人(或者马来人、印度人)”转变为“我是一个新加坡人”,认同新生的国家。1981年,总理李光耀提出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新加坡”的口号。他指出:“我们是汇合了来自中国、印度以及马来世界不同领域的移民,我们必须传授给我们年轻的一代以共同的基本社会行为准则、社会价值观以及道德信条。这些准则、价值观以及信条将能塑造完整的未来新加坡人”。[1](p.394-395)“新加坡人是一个出身、成长或居住在新加坡的人,他愿意维持现在这样一个多元种族的、宽宏大量、乐于助人、向前看的社会,并时刻准备为之献出自己的生命”。[2](p.368)

(二)引导学生树立东方价值观。

作为一个以华人移民为主体的国家,新加坡政府特别倡导儒家伦理。新加坡人认识到,加强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教育,是抵御西方腐朽价值观的侵蚀,保证新加坡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新加坡在发展中始终坚持“技术上依赖西方,精神上固守东方”。曾任新加坡总理的吴作栋强调,在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什么都可以改变,什么都会改变,但关系到新加坡生存和发展的东方价值观决不会改变。[3](p)在政府的倡导下,新加坡各高校开设了很多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以及华人历史、有关华人社会的课程,这些课程都采用华语教学,以此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引导他们树立东方价值观。

(三)培养学生道德判断和行为能力。

传授基本伦理道德知识,使学生获得基本伦理道德观念是德育的永恒主题。新加坡各高校都开设了一系列与道德哲学、伦理问题相关的德育课程,引导学生探讨基本伦理道德问题,如国立大学哲学系《道德哲学》、《政治中的伦理与道德》、新加坡管理大学的《伦理与社会责任》等。这些课程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与时代生活极为贴近,不是形而上学式的泛泛空谈,而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展开讨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伦理道德知识,实际解决生活中道德两难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综合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伦理道德教育。

伦理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它包括伦理学基础知识教育和道德实践能力教育两大部分。伦理学基础知识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向学生传授伦理道德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判断能力。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开设了《道德哲学》课程,主要讲授伦理学中的元伦理学问题,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共同探讨道德判断的背景以及道德动机的本性等。另外,该校哲学系还开设了《道德哲学问题》课程,集中讨论了现代道德哲学的相关内容,包括道德动机、意志与行动的关系、职责、公正、道德界线、合理性等问题,同时还涉及了信息、计算机应用、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实用道德问题。道德实践能力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分析当今社会主要存在的应用性道德问题,使他们具备处理和解决在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和实际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伦理道德问题的能力。

(二)政治思想教育。

新加坡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介绍政治学基础知识和新加坡的政治思想等,向学生灌输新加坡的政治理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鼓励他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建设新加坡而努力奋斗。政治学基础知识教育主要讲授政治学的一般知识和基础理论。如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开设了《西方政治思想》、《东方政治思想》、《现代政治思想》、《比较政治概论》等课程,分地域、分专题向学生介绍了世界各主要地区和国家的政治情况,帮助学生对当今国际政治关系有个清醒的认识与了解。新加坡政治思想教育主要在于通过介绍新加坡的政治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我是一个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以及服务奉献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三)法律思想教育。

新加坡法律思想教育主要在于通过介绍新加坡的法律思想,帮助大学生了解新加坡的法律法规,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制观念,敦促大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加坡社会公民。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律系开设了《新加坡法律制度》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新加坡法律制度的由来及形成历史、新加坡主要的法律机构、法院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新加坡的法律教育与实践等。这门课程还关注了新加坡的法律体制与国际法之间的关系,包括新加坡的主权和司法权如何被国际法所限制、规定等问题。

(四)历史文化知识教育。

历史文化知识教育主要包括新加坡历史教育和儒家文化教育两大部分。新加坡历史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新加坡的过去和现在,鼓励他们为建设新加坡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系开设了《新加坡建国史》课程,通过讲述新加坡艰难而困苦的建国史,告诫大学生不忘过去,希望他们继承先辈遗志,为新加坡的美好未来继续奋斗。儒家文化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学生中大力弘扬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对社会及他人的奉献精神。如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开设了《中国文化史》、《中国文明专题》、《儒家思想专题》等课程,这些课程主要介绍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授了儒家以“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为主要科目的伦理价值观念,借以塑造学生东方价值观。

(五)国际交流的教育。

国际交流的教育在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它主要在于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他们在跨国跨文化交流中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以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了许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借此培养大学生们的国际交流能力。它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世界大学辩论锦标赛”(World Universities Debating Championship),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海外地区服务活动,远赴中国、柬埔寨、越南、泰国、老挝的贫困地区,帮助当地民众解决教育、医疗、技术发展中的种种难题。

三、课程实施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施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程讨论、讲座、实习、活动等途径和渠道进行。

(一)专门课程教学。

专门课程教学是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新加坡各高校都普遍开设有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通过向学生的讲授、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开设了《道德哲学问题》课程,集中讨论了现代道德哲学的相关内容,包括道德动机、意志与行动的关系、职责、公正、道德界线、合理性等问题,另外还涉及了信息、计算机应用、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实用道德问题。新加坡管理大学开设了《伦理和社会责任》课程,主要讲授道德推理和个人的职业道德、经济活动中的规则和法律服从、道德标准、职工福利和发展、跨国生产中的环境责任等问题,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专业课的渗透。

在新加坡,不专门开设德育课的大学,其德育目标和内容主要通过专业课的渗透这种间接德育途径来实现。专门开设德育课的大学,也以这种间接的德育方式作为重要渠道。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法律系开设了《新加坡法律制度和宪法法律》课程,向学生介绍新加坡法律制度的形成过程,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鼓励他们为维护新加坡法律制度而努力。国大社会学系开设了《新加坡社会》课程,通过介绍新加坡社会的起源、思想意识形态、种族关系、工业、家庭、性别、宗教等社会多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新加坡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共同价值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社会学系也开设了《个人与社会》、《转型中的新加坡社会》、《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问题》等课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新加坡社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三)德育活动。

新加坡大学在开设丰富的德育学科课程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德育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开发,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卓越的领导能力。这些德育活动课程主要有学校的社团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自治活动”等。在社团活动方面,新加坡大学的社团活动丰富多样,很多社团活动具有德育意义。如国立大学成立了国大学生政治协会、国大历史协会、国大政治学会等社团,经常组织学生讨论时政问题,有关论坛和对话活动还邀请新加坡的政界名流参与,包括时任副总理李显龙。活动的议题很广泛,涉及恐怖主义、利他主义等众多影响国计民生的问题。

在社区服务方面,“学生指导计划”是新加坡国立大学颇有特色的社区服务活动。它是由国大、国大协会、西南地区发展委员会学生事务服务处共同发起的,该计划在促成国大本科生参与指导中学生,帮助有不良倾向的少年改过自新的同时,也使大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人性,更自觉地关爱他人。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自治活动”方面,国大许多事务委员会都设有学生代表,如校饮食委员会、图书馆委员会、国大百年校庆组委会、本科生教研组、国大特需生特别服务组等等。在参与学校教学、服务、管理的过程中,国大学子深切感受到学校对学生个体的重视,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在国大找到发展平台,发挥个人潜能,努力推动国大成为“全球知识的企业”。

四、给我们的启示

从总体上看,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措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联系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实际,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在课程设计上,应坚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的课程设计思路。新加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充分体现了既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又符合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原则。这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计思路很值得我们借鉴。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经过近几年来的改革与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不足。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在课程设计上片面强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忽视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注解教育实际(某种形势、政策)的附属品,成了政治的宣讲品,而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没有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有些内容就是高中政治课的翻版,枯燥无味,缺乏新意。在当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课程设计上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努力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适当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和美育等方面的内容,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成才方面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全面构建课程内容。首先,在课程目标方面,新加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标清晰而具体,主要就是培养学生“我是新加坡人”的价值观念。这一目标简洁明了,很有号召力,易于被学生接受和认同。课程目标是课程构成的首要成分,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依据,清晰、具体而科学的课程目标有利于课程的顺利实施,可以有效避免德育教育的虚化和随意性,从而确保教育的落实和效果。因此,我国高校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标时,应力求明确、具体,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其次,在课程内容方面,新加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丰富而全面,既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又适应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求。我们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也应体现这两个适应性,按照这一原则全面构建课程内容。第一,应整合课程内容。在课程中吸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热点议题。在学习理论部分,突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科学发展观理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适当介绍国外先进的执政理念、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开拓学生的视野;借鉴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思维。第二,应丰富内容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课本不只是教师的“教材”,也应该成为学生的“学本”,应包括形式多样的学习形式。如材料阅读、讨论、练习、实验、案例分析等,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可选择的课堂环境,由此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对课程的领导与管理,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新加坡高校十分注重对德育课程的领导与管理,设立了校外专家评审制度和学生调查问卷制度,通过严格的评估和考评制度,从而从制度上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另外,还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方式和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从方法上促进德育课程的顺利实施。新加坡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首先,应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管理。学校领导特别是学校党委应关心支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建设,增加对课程建设的投入,改善教学科研条件,从物质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施。另外,还应适应课程顺利实施的需要,理顺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关系,逐步形成由学校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整合多种力量和资源,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施。其次,要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摒弃传统的单纯依靠灌输、“我打你通”的教学方法,从尊重学生主体性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可以根据授课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基本理论问题,可采用课堂讲演和师生讨论的方法;对于基本规律问题,可采用小组合作和探究学习的方法;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可采用课堂讨论、调查和案例分析等方法。

标签:;  ;  ;  ;  ;  ;  ;  ;  ;  ;  ;  

新加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述评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