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的国际小额信贷:风险、影响及对策_金融风暴论文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微型金融业:风险、影响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业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对策论文,风险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金融危机下微型金融业为何格外让人担忧?

次贷危机爆发后,人们之所以对微型金融格外担忧,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微型金融业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一些国家的微型金融业高度依赖于国际资金(捐款),大多数微型金融机构还不具备抗击金融风暴的能力;另一方面,人们惊奇地发现了微型金融与次贷之间的诸多相似之处,这些相似点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担忧。

(一)都扩大了传统的贷款对象

次贷危机的爆发与房价高涨时期贷款抵押银行抛弃传统信贷原则,急功近利地将贷款对象扩大到不符合传统贷款原则的次级抵押贷款人,从而为危机埋下了隐患。微型金融的主要对象是中低收入客户,尤其是贫困的农户,这些客户恰恰是传统商业银行按照“4C”原则不愿意提供贷款的对象。大部分次级抵押贷款参与者并不是传统的抵押银行业务,这些新进入者放松了传统银行放贷的标准,忽视对借款人收入和资产记录的审查,在经济高涨、房价攀升的背景下,次级贷款偿还以及次级债券都能有效运转,一旦经济减缓、房价下跌,次级贷款人无法偿还到期的贷款,从而引发连锁反应。瑞银国际(UBS)的研究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还款违约率高达10.5%,是优惠级贷款市场的7倍。

(二)都在近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吸引资金大规模进入

据统计,美国次级抵押贷款的市场规模从1995年的65亿美元迅速扩大到2008年的1万多亿美元,抵押贷款银行进一步以次级抵押贷款为标的物打包处理成为次级抵押债券,广泛销售给世界各国对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以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同样,微型金融业近年来也获得十分快速的发展,吸引了各类商业资本、投资基金等大规模进入该领域。然而,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的研究指出,现存的1万多家微型金融机构中,仅有1%是商业可持续的、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目前,微型金融投资典型的是通过债务工具实现的,由于可以预见的风险和缺少可证实的退出战略,微型金融的股权投资还难以实现。另外,投资者对微型金融的高额回报预期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微型金融信息交换机构(MIX)的一项调查表明,704家微型金融机构中,领先的176家机构平均资本回报率(ROE)为17.2%,而所有机构的平均资本回报率仅为4%。投资者对回报的过高预期可能是误导性的,也是不现实的,这类投资随时可能撤离微型金融领域,值得关注。

(三)都设置了较高的利率

在次贷业务中,为了实现向次级贷款人放贷的同时又能控制风险,银行通过向次级贷款人收取高额的利率以弥补自己可能面临的高风险,这与微型金融业为了实现财务可持续而向低收入信贷客户收取的高利率具有相似性。对此,汤敏(2007)的一项研究指出,所有成功的小额贷款机构,它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有着远高于一般银行的利率(见表1)。例如,在印度尼西亚,商业利率是18%,而小额贷款利率是28%以上;在印度,商业利率为12%-15%,小额贷款在20%-40%之间;在孟加拉,商业利率是10%-13%,小额贷款利率在20%-35%之间。一般说来,小额贷款的利率都要比商业贷款利率高10个百分点以上,商业化、可持续发展的小额信贷机构所规定的贷款利率水平必须足以覆盖其资金成本、运营成本、可预见的信贷损失,确保小额信贷机构有合理的利润空间。

(四)都是创新型的信贷产品

次级抵押贷款(以及由此发展的各种衍生产品)属于创新型的金融产品,信贷机构面临着很高的信用风险,尤其是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系列衍生产品,进一步将这种信贷风险扩大。同样,长期以来,向中低收入群体提供贷款几乎可以看做是传统商业银行的“禁区”,以孟加拉乡村银行为代表的微型金融机构突破传统,开发出了以小组贷款为核心的新型信贷技术,获得了超过95%的高额偿还率,尽管如此,对微型金融可持续能力的怀疑仍然广泛存在。

(五)技术依赖性不断增强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降低运营成本,应对竞争压力,次级贷款发行银行往往采取新的信贷技术(如信用评分)评估客户风险,放弃了传统的分析信贷客户偿还能力的方法,拉大了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潜伏着大量的风险。事实上,在此次危机中,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行动迟缓,未能及时告诫投资者投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支持的证券所面临的风险,导致人们对于信用评级机构的强烈指责,欧盟已经开始对信用评级机构展开调查,一些研究者甚至认为,评级机构已经偏离了它们以往作为意见提供者的角色,转而与投资银行家密切合作,帮助他们获得理想的评级,以求将产品出售给投资者。同样的,随着世界微型金融业的发展,新的信贷技术也不断引入(例如,信用评分和手机放贷),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传统微型金融秉持的信贷员与客户近距离接触或小组贷款的方式正不断被丢弃。

二、金融危机下国际微型金融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如此多的相似点,人们不得不为世界微型金融业的发展表示担忧,那么,金融危机对微型金融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CGAP近期的一项调查指出,在短期内,微型金融业主要面临以下几种风险:

(一)信用风险

2008年以来,随着全球通货膨胀的恶化,油价和食物价格不断攀高,使得微型金融客户尤其是低收入的贫困客户不得不在食物上支出更多的资金。CGAP(2008)的调查显示,来自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地的微型金融机构报告说,自己的客户受到了通胀和经济衰退的严重打击。显然,受到通胀和经济危机冲击的贫困客户为了应对压力,不得不采取撤回存款、削减非食物支出等对策,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他们甚至难以按时归还贷款。通常,客户的这些压力都会转化成为微型金融机构更高的信用风险。Zaidi等(2008)的最新研究发现,截至2008年末,巴基斯坦高达25%的通货膨胀率并没有对当地的微型金融客户产生破坏性的影响。与此相反,那些生产食物和农产品的微型金融客户则从高涨的市场价格中获益。Littlefield等(2009)则认为,通胀可能在2009年后对大多数微型金融客户业务产生负面冲击。

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几个月前就已经压缩了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项目,最近甚至发出警告说,信用危机在今明两年将会进一步延缓一些地区的增长,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与此同时,来自美国、欧洲等地区往发展中国家的汇款也不断减少。CGAP(2008)调查显示,生活在美国的墨西哥人2008年8月汇回国的资金较一年前减少了12%,在非洲西部,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月度汇款已经递减了10%。按照世界银行的预测,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汇款将在2009年达到最低水平(见图1),但在2010年将会出现反弹,并稳定地增加。在2009-2010年间,六个发展中地区的美元汇款预期是五个地区预期会大幅减少,这与最近几年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atha et al,2008)。显然,汇款的减少意味着流向贫困家庭的资金正在锐减,从而给微型金融业带来负面影响。

图1 预测的汇款资金流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Ratha et al(2008)。

(二)再融资风险

在金融危机期间,再融资风险是很多微型金融机构关注的主要风险。CGAP的调查指出,对那些不吸收存款的微型金融机构来说,危机下的全球性流动性紧缩将对它们的融资成本和资金的可获得性产生不利的影响。事实的确如此,金融危机已经导致全球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收缩,最高信贷额度被削减或延期了,这意味着来自国内外银行的微型金融资金都更加紧张了。惠誉国际(Fitch,2009)发现,最近的几个月里,全球的微型金融机构已经感受到了流动性的紧缩和借贷成本的上升。与此同时,融资成本大幅度提高了,CGAP(2008)调查证实了这一点:东欧地区的微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从250个基点高涨到一些拉美国家的400个基点的水平,甚至达到450个基点的南亚,领先微型金融机构的水平。

CGAP(2008)发现,大多数微型金融机构的银行和投资人贷款期限是1-2年的,因此再融资问题可能会随着贷款在2009年或2010年的到期而变得更加严峻。事实上,在非洲,一些欧洲银行已经要求当地的微型金融机构归还贷款。幸运的是,国际金融公司、德国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正努力向这些地区提供紧急流动性便利。

(三)存款流失的风险

我们注意到,在前几次金融危机中,那些吸收存款的微型金融机构往往能更好地对抗再融资风险,这固然是一个好消息。然而,也应该注意到,许多吸储类微型金融机构也向一些富裕的客户或商业机构客户吸收了存款,这些存款往往对经济衰退十分敏感,因此,存款流失的风险依然存在。图2分别描述了2007年世界各地吸收存款类微型金融机构(左图)与不吸收存款类(右图)微型金融机构市场利率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从图中可以看出,吸收存款类微型金融机构有更高水平的市场利率负债率,但是,即使是不吸收存款的微型金融机构,也获得了相当比例的商业性资金来源。

图2 各地区微型金融机构市场利率负债占总资产的比例

注:SSA表示非洲撒哈拉地区(Sub Saharan Africa),ECA表示东欧和中亚地区,MENA表示中东和北非地区;括号中的数字为样本数;厚的柱子代表中值,白色盒子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表示75%和25%,高和低的柱子分别表示95%和5%。左图描述的是吸收存款类微型金融机构的情况;右图描述的是不吸收存款类微型金融机构的情况。

资料来源:MicroBanking Bulletin(2007),转引自Littlefield等(2009)。

CGAP微型金融专家Reille认为,在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能迅速传递的世界里,对美国和欧洲银行倒闭的恐惧可能会导致丧失对其他地区银行的信心,从而挤兑银行存款。大规模的存款提取已经发生在一些地区,整体上对银行体系还是充满信息的,但潜在的担忧还是存在的。CGAP(2008)调查发现,俄罗斯银行部门月度存款的提取额占总存款额的比例在2008年10月达到了5%-7%的最高值,但补贴问题随之就来了。据报道,银行的安全箱服务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在危机的背景下人们更偏爱持有现金。一些银行已经将提供这种服务的收费提高了5%-20%。东欧之外,大规模的存款挤兑还只是非常偶然的个案。

(四)汇率风险

对于那些以外币形式获得贷款的微型金融机构而言,它们将受到利率上升(利率风险)和本币贬值(汇率风险)双重风险的打击。据CGAP(2008)的调查,近期微型金融机构由于汇兑损失导致的净收入下降幅度在7%-43%之间,一家拉美国家的微型金融机构甚至报告了高达75%的年汇率损失。很明显,对于这些微型金融机构来说,利率上升、本币贬值都意味着运营成本的上升,但是,这些成本却往往不能或不应该转移给自己的客户。

(五)政策制定者过度反应的风险

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政策制定者可能会“积极地”采取应对措施,问题在于,从长期来看,其中的一些措施可能会在无意之中损害微型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对此,CGAP微型金融专家Littlefield特别指出,在危机中政策制定者往往会实施积极的政策干预,但这些政策可能会侵害市场的竞争性、损害普惠性金融体系的长期健康成长(CGAP,2008)。大量研究证实,对于中低收入者而言,那些在短期内看起来能够帮助他们的好心计划,往往会在长期伤害他们。例如,政府可能会推行信贷补贴计划以帮助中低收入者渡过危机时的困难,但信贷补贴计划对追求商业可持续的微型金融机构无疑是巨大的打击,还不利于培养正确的信贷文化、健康的信用环境。因此,尽管政策制定者过度反应的风险是潜在的,但其影响却更加深远。

三、金融危机对国际微型金融业的影响有多大

尽管微型金融业一直被认为有很好的抗风险能力,但由于微型金融业与金融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因此,当前的金融危机很可能会对微型金融机构产生影响(Littlefield等,2009)。然而,在金融全球化、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更加复杂、深入和难以预测。尽管如此,但有一点却是清楚的:从中长期来看,全球经济衰退必定会使更多的穷人和为其提供服务的微型金融机构境况窘迫。事实的确如此,当前,金融危机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不断加强,信贷紧缩、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以及全球经济衰退等都将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对微型金融业产生影响,但是,这种影响的性质和大小与微型金融机构的地理位置、融资方式、财务状况以及客户的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认为,总体上金融危机对国际微型金融业的负面影响不会太大,这是因为:

第一,尽管微型金融与次贷产品有相似之处,但它们各自的运行在目标、方式、贷款特征等方面还是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决定了微型金融业并不会爆发类似美国次贷市场的危机。一方面,以次级抵押贷款为基础的金融衍生产品往往十分复杂,普通投资人难以理解,这些产品具有很多不可持续的特性,例如,最初几年较低的诱惑性还款率(teaser rates)、相对较高的提前还贷惩罚率等;另一方面,次贷危机的巨大冲击力很大程度上与抵押贷款过度证券化有关——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房地产金融机构将一部分住房抵押贷款债权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来,并以这部分债权为基础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MBS)以及投资银行进一步以中间级的MBS为基础进行证券化,发行了担保债务凭证(Collateral Debt Obligation,CDO)。据瑞银(UBS)统计,当前美国住宅房地产市场规模约为17万亿美元,其中住宅抵押贷款市场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规模超过6万亿美元。换句话说,大约60%的住房抵押贷款已经实施了证券化,其中次级抵押贷款证券大约占抵押贷款证券化市场的14%。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微型金融业提供的产品还是很简单的,目前主要集中在小额贷款和小额保险等领域,低收入客户容易理解,而且,微型金融机构在提供贷款的同时往往还对客户进行培训,帮助其充分认识信贷产品和信贷规则;更重要的是,迄今为止,微型金融业与主流的国际金融市场还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只有少数从事微型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涉足资产证券化业务。

第二,微型金融业也发展了一些创新性的风险管理技术(例如,小组贷款中的筛选机制),与客户保持经常的联系,并对违约和拖欠保持高度的关注,这确保了微型金融业保持着较好的资产质量;而且,在过去20年里,低收入的微型金融客户已经被证实十分看重长期的借贷关系,因此,他们总是竭力维持良好的偿付记录而不愿意轻易违约(见表2)。与此同时,在一些国家微型金融机构得到了存款保险制度或政府隐性担保的保护,并受到金融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这也有利于微型金融业风险的降低。CGAP(2008)的调查发现,作为对危机的反应,有几个国家在2008年提高了其存款保险上限,2009年很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家扩大存款保险的范围,从而使得更多的微型金融机构受益。正如CGAP微型金融专家Kate Mckee所指出的,微型金融在发展中国家获得成功的一些基本要素应当成为美国和其他遭遇金融危机的国家的有益借鉴,这些要素包括坚持了解基本状况、保持足够的透明度、高度关注确保客户正确理解其权利和责任等(CGAP,2008)。

第三,在面对危机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国际机构正努力向一些欠发达地区提供紧急流动性便利,这部分地缓解了这些地区的微型金融机构融资难题。据Littlefield等(2009)的统计,目前向国际微型金融业提供紧急流动性贷款的案例有三个:(1)2008年10月,美洲发展银行(IDB)宣布了一项2000万美元的融资计划,以帮助拉美地区的微型金融机构渡过这场金融危机;(2)2008年11月,印度储备银行向SIBI(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一家印度发展银行)提供了15亿美元的信贷额度,旨在向中小企业提供紧急的流动性支持,同时,SIBI有权自己判断是否使用这笔新的流动性向微型金融机构发放贷款;(3)2009年2月,国际金融公司(IFC)和德国复兴开发银行(KfW)宣布了一笔高达5000亿美元的融资计划,以向微型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显然,这些流动性支持的确是很有必要的,而且,由于这些紧急贷款往往是短期的,并按照最后贷款的方式来定价,因此,这些资金应该不会对地方资金产生挤出效应或者扭曲存款正常流动的激励。

第四,国际微型金融业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资本结构,具有较强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表2中给出的有关可持续能力、风险贷款率(PAR)和运行效率的指标均表明,微型金融机构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运行效率,可持续能力在不断增加,具有较好的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图3描述了2007年世界各地区微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率(左图)和资本资产率(右图)的情况,CGAP(2008)据此认为,在金融危机发生前,不论各地区间还是各个地区内,大多数微型金融机构总体的杠杆率是合理的,有足够的资本水平,其资产是安全。

图3 各地区微型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率情况

注:左图描述的是资产负债率的情况;右图描述的是资本资产率的情况。

资料来源:MicroBanking Bulletin(2007),转引自www.cgap.org。

第五,微型金融业在亚洲金融危机中表现突出,受到的影响极为有限。基于BWTP对东亚9国的调查和作者自己的调研,Paul B McGuire and John D Conroy(1998)的实证分析发现,在样本期间,亚洲那些贫困人口集中度最高的国家(尤其是南亚)几乎不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最发达的韩国所受影响却最大(当然,亚洲金融危机对印尼微型金融机构的影响要超过其他亚洲国家)。总体上看,微型金融机构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由于当前国际微型金融业仍然主要集中于贫困人口较多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微型金融业影响不会太大。

2009年10月29日,CGAP(2009)公布的一项全球调查证实,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2008年,捐助者和投资人投向微型金融业的资金规模仍然持续增加。CGAP发现,截至2008年12月,全球微型金融资金规模增加了30亿美元,达到148亿美元(其中,南亚36.5亿,东欧和中亚32.7亿,拉美和加勒比地区21.7亿,非洲撒哈拉地区19.7亿),年增长率为24%。与此同时,调查还发现,2008年微型金融资金主要来源于五家知名的国际机构(德国KfW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欧洲复兴与开发银行以及国际金融公司),它们提供的资金比例超过50%。这个调查结论不仅印证了本文有关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微型金融业影响不大的判断——次贷危机不会在微型金融业重现,而且,还用事实进一步说明了微型金融业具有的极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金融危机或许对微型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长远的好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微型金融业势必会收缩信贷规模、减缓扩张的步伐,但是,更缓慢的信贷增长、更严格的信贷程序、更好的信贷产品、甚至更加脆弱的微型金融机构合并成一家机构在长期来看都可能是有益的,因此,当前的金融危机无疑是给快速发展的微型金融业提供了一次重新审视自身风险管理和发展战略的机会。在CGAP(2008)的调查中,微型金融集团ProCredit就指出,我们没有别的什么期望,只是希望全球金融危机能够唤起银行业对如下问题的重视:什么应该是好的银行家价值?什么是微型金融已经长期秉持的核心价值——了解自己的风险、与客户保持透明还是关注长期价值而非短期利益?Littlefield等(2009)则强调,金融危机其实也给微型金融业带来了机遇,例如,可能促使更多的政策制定者允许微型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因为金融危机已经很好地证明:吸收存款类微型金融机构具有更好的抗风险能力和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信贷、储蓄等金融服务的能力。

此外,金融危机也给微型金融业的投资者提出了警告,提醒他们应当谨慎进入该行业。实践表明,微型金融业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投资领域,投资前应当认真比较投资收益率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期望(Murphy,2008)。一般来说,追逐高额利润回报的短期投资不适宜微型金融的长期投资要求,微型金融业更需要的是拥有社会责任感的长期投资者,这些投资者不仅仅关注投资的盈利回报,还十分关注投资的社会责任。对微型金融业来说,理想的投资者是那些对建立可持续发展、具备自生能力的金融机构感兴趣的投资者,微型金融业如果仅关注盈利目标将导致其目标偏离,并会吸引错误类型的投资者进入,这将是微型金融业的灾难。

四、国际微型金融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尽管我们可以从总体上作出相对乐观的判断,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总是存在。笔者认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应当从如下两个层面加以应对:

一方面,对微型金融机构而言,需要着力强化经营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微型金融机构更应当坚持那些使自己获得成功的做法,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具体包括:1.建立更加合理的客户主动还款激励机制,确保贷款的审慎发放,例如,重申按时还贷将能获得重复贷款或利率优惠的原则;2.因地制宜地设计有利于减轻客户还款压力的还款方式,例如,制定更加合理的分期还款计划;3.与客户保持更加密切的联系,时刻关注客户的风险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信贷违约;等等。此外,为了更有效地应对金融危机,微型金融机构需要提取足够的贷款损失费,以满足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冲销需要;需要检查不良贷款的情况,尤其是不同的贷款产品贷款拖欠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等。

总之,为了最小化金融危机对微型金融业的不利影响,微型金融机构应当从确保贷款质量、强化风险管理、与投资者紧密合作以降低资金波动等方面入手,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从长期来看,微型金融机构要努力争取吸收储蓄存款的资格,当然,与那些负责任的投资人(国内外的各类投资者和捐款人)保持良好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

另一方面,对政策制定者而言,需要全面考量政策效应,谨慎制定金融政策。

从农村金融理论的发展历程来看,过于坚持信贷补贴政策严重地扭曲农村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不利于正常信用文化的培养和合理利率水平的形成,大多以失败而告终,这充分说明了政策干预计划必须谨慎。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各国政府往往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干预政策,追求短期的政策效果而忽视长期的负面影响,为此,要求政策制定者在出台与微型金融相关的政策时务必全面估算政策效果,尤其是长期的政策影响,避免好心办坏事。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更合适的干预行动可能是加强金融教育、提升信息披露等措施。从长远发展来看,政策制定者应该逐步开放农村金融市场,放松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引导更多的资金、更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着力构建多层次、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为微型金融机构的商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总之,在面对金融危机之际,政策制定者应该在改善市场紧急状况与确保市场长远发展的仔细权衡中寻求可行的解决之道,降低政策干预的消极影响,促进微型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需要补充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蓬勃发展的微型金融业同样产生了不利影响,尤其是一些NGO小额信贷项目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影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我国政府大力推广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发展中也出现了违规吸储、偏离“三农”、垒大户等问题,潜在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显然,国际微型金融业的一些成功经验和“最佳实践”对我国微型金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上述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同样值得参考。当然,对我国微型金融业风险的研究已经超出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有待后续做更深入的探讨。

标签:;  ;  ;  ;  ;  ;  ;  ;  ;  ;  ;  ;  ;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小额信贷:风险、影响及对策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