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课改实验区高考化学试题情景素材的价值取向性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向性论文,课改论文,素材论文,情景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有5个省区实施了新课程高考,其中广东、山东、海南、宁夏四省(区)是实施的第二年,江苏则是头一年。五套课改化学试题都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等问题,以促进考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五套卷中作为试题载体的情景素材的收集、选取和优化,彰显着课改实验区高考化学试题设计的发展与创新日趋成熟。本文拟通过对2008年课改实验区高考化学试题中的情景素材如何将所要考查的核心知识、方法要素和多种能力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试题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试题命制精神的深层次认识。
一、2008年高考化学试题价值取向性情景素材统计
任何一道高考化学试题都是通过一定情景素材和适当的文字加工而生成的,其中情景素材的价值取向性直接影响着试题质量。所谓价值取向性,是指高考选择的试题题材要考虑其问题的价值所在,即要从能力价值、创新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实用价值、可持续发展价值等多方面对众多的重点题材进行评估、筛选,从中提取有价值的题材进行编制。经统计可知,2008年课改实验区五套高考化学试题所提供的情景素材均能够不同程度地体现试题的价值取向性,如表1所示。
表1 2008年课改实验区高考化学试题中具有价值取向性的情景素材统计表
续表
由表1可以看出,2008年课改实验区五套高考化学试题大部分都能高度关注情景素材的价值取向性,且赋分均在40分左右,其中广东分值最高,达59分,但占学科总分比例只有39.3%,在5省区中位居第四,这与该省学科总分为150分有关;海南分值达33分,占学科总分比例为33.0%;江苏和宁夏分值均约41分,但前者比例略低于后者,这是因为江苏省化学科总分为120分,高于宁夏的总分100分。从题量看,广东省有9道试题的情景素材体现了学科价值性,占总题量(27题)的33.3%;海南省6题,占总题量的(29题)20.7%;山东省5题,占总题量的(14题)35.7%;江苏省5题,占总题量的(21题)23.8%;宁夏回族自治区4题,占总题量的(12题)33.3%。很明显,5省区试卷中体现价值取向性的试题量及其所占的学科总题量比例略有悬殊,广东省题量最多,山东省学科比例最高。值得一提的是,山东和宁夏两省份因使用的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在试卷长度高度浓缩、无法追求考查知识覆盖面的情况下,毅然能拿出数量可观的情景素材来提高试题的价值性,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欣慰与肯定的。从题型看,2008年课改实验区五套高考化学试卷中体现价值取向性的情景素材主要有选择、填空和简答等形式。其中设置为选择题形式的有18题,其中广东7题,占总题量的38.9%;海南4题,占22.2%;山东3题,占16.7%;江苏和宁夏均为2题,均占总量的11.1%。设置为填空、简答形式的有13题,其中广东4题,占总题量的30.8%;海南、山东、江苏均2题,均占总题量的15.4%;宁夏3题,占23.1%。显然,2008年课改实验区五套高考化学试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体现情景素材的价值取向性,但统计发现,18道选择题共赋分63分,平均每题3.50分,而13道填空、简答题赋分竟高达137分,平均每题10.5分,是选择题平均分的3倍,这可能与填空、简答题都集中在每套试卷Ⅱ卷,试题覆盖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赋分多、便于筛选、提取和采用能体现价值取向的高质量情景素材等有关。从考查内容看,上述表中的试题都较理想地涵盖了能力价值、创新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实用价值、可持续发展价值等多方面的价值功能。并且试题多以环境知识素材为问题情景,联系实际,富有新意,使考生既能巩固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了解知识的应用背景与应用价值。另外,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既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因为这能有效地促进考生多途径获取信息能力的提高。2008年课改实验区五套高考化学试题中大量的文字、方程式、关系曲线、数据表、流程图等试题形式呈现出图文并茂、交相辉映的特点,体现了学科的价值性,美化了试卷结构。
二、值得思考的问题
2008年课改实验区五套高考化学试卷中色彩斑斓的情景素材在承载着社会赋予其特定的价值功能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1.价值性与真实性
新课程评价理念十分重视试题情境的真实性,即重视把问题连同某个真实情境一道呈现给考生,通过真实情境素材形成问题,来考查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试题选材只有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才容易激发考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提高考生适应社会、认识世界的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虽然2008年五套课改实验区高考化学卷以比较精彩的情境引入了学科知识的考查,价值性素材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地区考生之间生活体验的差异,尊重了命题的科学性与真实性,但整体比例不高,力度不够。建议今后新高考命题时尽量再多一点感动考生的真实性的情景素材,提升学科价值及品位。
2.价值性与开放性
新课标高考试题应体现情景性、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等要求,选择合适的素材,融贯探究的能力要素,给那些在平时的教学中实实在在地进行过探究性学习的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的机会。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因此,科学探究的评价也应加强试题的开放性。传统的高考化学试题多为封闭型,条件单一、思维统一、结果唯一。解答这类试题对巩固知识技能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但它的最大弊端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而开放性的试题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不确定性以及解题思维的发散性,使得不同层次的考生都可以从各自的认知水平去提出合理的解题方案,因而更有利于对考生进行全面评价和选拔。2008年五套课改实验区高考化学卷所使用的价值性素材给考生发挥个性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但也正因为如此,同一价值性的情景素材如何为考生提供“等值”的开放性答案将是新课程高考命题面临的一种新挑战。
3.价值性与人文性
由于考生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心理特征,因此考试不可能像测试机器那样简单,这就要求考试的内容要经过人文性处理,使考试的内容不强加于人,尊重受试者,并被考生的心理环境所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2008年五套课改实验区高考化学卷中的价值性素材均体现了人文性。如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化学发展史、科技发展和新闻媒体等为载体,力求揭示科学的人文性,将科学和人文有机地融合起来,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容易上手答题。另外,这五套课改试题的难度分布从题型设置也可看出,做到了由易到难,大题中安排了有梯度的小题,试题的开始设问大都基础、简单,能使多数考生顺利完成,但要正确完成整个试题,却有一定的能力要求。所以,怎样才能使价值性素材的表述、设问以及考生的答题更具有人文性,是当前新课程高考命题时必须考虑的当务之急。
4.选考题的价值性
从新的高考大纲来看,2008年课改实验区五套高考化学试题在体现情景素材的价值取向时,均注意到了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衔接,但在实际命题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比如,高中新课程选修课程中有不少价值性情景素材,但5省区中只有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给予了切实关注,江苏根本没有触及,而且涉及选修模块的试题比重偏小(合计只有48分),限制过死,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分值也不多,这样可能会导致高中选修课程中一些有价值性的情景素材多样性缺失,导致师生对所考化学学科内容的再次选择。因此,在高考实践的检验中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来合理解决既能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考生,又能有效地指导中学化学教学,确保选修课程价值性情景素材不丢失或少丢失等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也是迫在眉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