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职高计算机专业教学如何引进“微课”技术论文_闵文兴

山区职高计算机专业教学如何引进“微课”技术论文_闵文兴

闵文兴

(珙县职业高级中学 珙县 644500)

【摘 要】:微课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和热点。在如今的数字化“微”时代,微课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论述了微课的概念、组成、特点和类型,并以《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训课——制作网线为实例,探讨微课在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山区职高;计算机专业;微课技术

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搭建一个供广大教师学习交流,共建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的平台,探索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有效教学的新途径,提高一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微课要求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体现新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精彩有趣,启发引导性强,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升。

一、山区职高引入微课技术具备的条件

硬件条件:在国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中,大力推广山区农村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学校已经拥有了10间多媒体教室,每个班都有班班通,给推广“微课”技术提供的硬件基础。

软件基础: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山区职高的软件基础已经非常高端了。

学生现状:目前在校中职生都是“95后”,手机、电脑、ipad等数码产品在他们中间非常普及,达到了“人手一机”,这是开展微课教学最基本的条件。

教师教学位置: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说教式教学上,而应该尝试借用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将枯燥的、客观的学习内容,融入精心设计的小故事、小活动中,让学生在主观体验中完成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职能是设计、策划、组织和引领。

二、初识庐山真面目——微课

(一)掀起你的盖头来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了“微课程”这一概念。 美国一个教育信息化专业研究机构Educause于2012年11月分享关于微课(Micro-lecture)的介绍,根据Educause报告的定义,微课(Micro-Lecture)一段聚焦于单一、严格界定的教学主题的简短的教学音频或视频。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短、精、活”:教学活动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教学主题突出、教学目标明确,以及课程资源容量小;教学内容精练、教学设计精细,以及教学活动精彩;资源应用面广、适合不同对象,以及教学效果显著。微课视频,还可以提供与选题相关的辅助扩展资料(可选):微教案、微习题、微课件、微反思等,便于评审。微教案的设计要素齐全,内容要精确,注重实效。 微习题要有针对性与层次性,主观、客观习题的设计难度等级要合理。 微课件的设计要形象直观、层次分明、重点和难点突出,力求简单明了。 微反思应该真实细致,落到实处,拒绝宽泛、套话。

(三)微课与课堂教学、传统视频课区别

微课是模拟一对一的教学情景,区别于一对多注重教师教的课堂教学,微课类似于一对一辅导注重学生学,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授一个知识点。

微课要避免黑板搬家,而是解决用传统教学很难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相较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封闭、资源固结、难以修改、教师教为主,显然微课有着自身的优点,诸如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同时微课的录制对象、学习对象可以是任何人。

三、微课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中的实训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根据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程的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职高的教学资源环境,以及学生的学习特征,选择了以《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中的实训课—网线的制作为例,探索微课技术应用到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微课设计—网线制作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制作网线”是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专业学习计算机网络必须的操作技能。选择该内容为作为微课教学内容是让学生更好的、更容易地掌握这一技能。

2.尽心制定教学目标。本次“微课”制定学习网线制作的目标,其目标就是正确掌握568A与568B网线的制作,要求每个学生熟悉掌握制作568B的制作方法,完全掌握568A与568B线序颜色,让每个同学都有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3.悉心教学活动设计。本次微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并通过操作真实的实例来演示网线的制作过程。

具体教学设计方案如表1所示。(表略)

(二)微课的制作

1.工具准备:一定长度的网线,一把RJ-45工具钳,RJ-45水晶头,DV摄像机,测线仪,CamtasiaStudio8、office ppt软件。

2.过程简述:第一步,针对所选定的教学内容,准备工具,制作PPT课件(讲解网线的作用,568A与568B的线序颜色)。第二步,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制作简略的录制脚本语言。第三步,在实训室提前摄制网线方法,微课制作软件和教学PPT。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开始录制(录制线序讲解)。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尽量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第四步,利用测线仪,测试网线是否制作成功。第五步,对录制完成后的教学视频进行必要的处理和美化,合成录制好的DV,把ppt生存视频文件与制作网线过程DV进行视频合并,把录音与合并的视频进行音频视频合成。

(三)微课制作过程的关键技术

1.线序记忆——引导。对于568A:白绿 | 绿 | 白橙 | 蓝 | 白蓝 | 橙 | 白棕 | 棕;568B:白橙 | 橙 | 白绿 | 蓝 | 白蓝 | 绿 | 白棕 | 棕。PPT中视频与音频必须完美配合。正确引导学生记忆线序。

2.剥线技巧——到位。在剥离网线的外胶管的时候,一定要剥离到位,以免使得铜心线受损。在录制DV视频时,必须清晰体现,在后期制作时候,加上字幕,让学生直观学校剥线技巧。

3.排列导线——整齐。在对导线的排列时,必须更加要制作网上的作用,再排列线序,排列线导线必须整齐。在录制 DV时,必须展示出来,让学生看清楚。

4.剪线刀口——平整。导线排列整齐后,使用剪线刀口,剪齐网线线头,并按照一定的方向插入水晶头。在录制DV时,要换多角度体现剪线口平整(窗口1:上位,窗口2:下位,窗口3:侧位)。

5.压线头槽——力道。在压线的时候,必须掌握力道,以免压坏水晶头,在视频后期制作的时候,配上音频来让学生掌握用力。

(四)微课应用到课堂

初次尝试取得成功后,笔者又选取了网络应用基础中的另外几个重点内容,将其开发成系列化微课程,形成一个专题,并付之教学实践。

(五)微课的教学启示

经过实践探索和学习,微课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确实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到其他专业甚至是文化课。在微课处理上也要注意到:(1)要处理好微课“碎片化”与计算机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再整合起来,让学生头脑中形成大体知识框架。(2)要注意区别微课与课堂实录。(3)微课的选题要恰当选题不能太大,学生要通过学习微课来彻底弄懂一个知识点。(4)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转换立场实现“翻转课堂”。

四、“微时代”与“微文化”带动“微课”变革

作品好计算机专业微课能用于预习、复习、巩固等多个阶段,能够跨班级、跨专业、跨学校多次重复使用。在微时代的今天,掌握基本的微文化及技能,是全民化的需求。因此,“微课”教学法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大力推广的优秀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

[2]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3]胡铁生(2011).“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10):61-65.

论文作者:闵文兴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7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山区职高计算机专业教学如何引进“微课”技术论文_闵文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