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等教育重在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成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出的一项面向21世纪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是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一件历史性大事。这项跨世纪的宏伟工程需要诸多方面的“材料”来构造建设,本文仅就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问题作一论述。
一、实施素质教育是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蓬勃发展、迅速壮大成长的,作为高等教育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它充满活力和朝气,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各类合格人才,对两大文明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理论上的不成熟和实践中出现的一些误差导致成人高等教育在运作中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近一个时期以来,对改革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等等来自各方面的言论,使一些关心和“身在此山”的人士对此产生一些迷惘和困惑,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阵地——成人高校更感到重大的压力。但笔者却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充满信心和信念。其一,十五大报告及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政策的支持;其二,社会、市场经济及21世纪需求的人才中的一部分需要成人高等教育来培养。它的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那么,如何解决在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呢?目前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就是按照中央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及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针,将“素质教育”注入抑或贯穿到成人高等教育之中,以此为契机推动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从主体上看,“素质教育”与现阶段的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和教育思想颇有相近相似之处,皆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人们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两者都显示着鲜明的社会性色彩。教育改革的重点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不仅适用于基础教育,也适合于成人高等教育。即使主要反映基础教育,而成人高等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直接延伸,现阶段的成人高等教育实际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它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受市场需求的制约,只能在适应中求发展。它较之普通高等教育更具普遍性、大众化,从它现阶段的功能和作用看,主要是作为解决社会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而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质,改变国民文化结构的一个渠道和桥梁,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复合型、实用型、职业型人才。其教育目标与“素质教育”的主旨实质是一致的,两者完全具有交汇、融合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将素质教育引入成人高等教育的若干不利和有利的因素
综观成人高教的现状,目前尚存在影响将素质教育引入成人高等教育的几个问题。
1.传统的“传道、授业”、“我教你学”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更新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加之对于“素质”这个概念,理解各不相同,实践中操作性不一。
2.素质教育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前整个套路已经轻车熟路,接受新的教育观,实施新的教育方法必须“新桃换旧符”,需要做方方面面的工作,亦绝非易事。
3.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对象不同,入学方法、考试方法、教育手段均不相同。但是,目前成人高等教育尚没有脱离普通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窠臼,获得入学门票的方式基本上凭“一张试卷”,实行的是与普通高校相同的学年制和死板的考试制度,进出校门大抵是走“应试”一条华山之路,这是成人高教存在问题的重要弊端症结。
4.德、智、体、美、劳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呈链环关系,缺一不可,是衡量学生是否合格、是否达到应有的“素质”的综合标准。但目前一些办学部门往往把“智”作为硬件,余者则视之软件,只要狭义上的考试合格,平时不违纪,便可顺利地走出校门如愿以偿地获取相应的文凭。再者,教育行政部门与教育部门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检验均没有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检验标准和尺度。
5.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式的封闭性依然存在。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本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与社会紧密的相结合。然而目前的一些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与其不相适应,开门办学的特色不突出,市场竞争机制也没有完全引入,这种状况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
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成人高等教育所具有的几个有利因素使其较之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更容易接受和实施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内涵符合近似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宗旨与社会性、广泛性、兼容性、职业性的特性和特点,易于兼容并蓄,从理论上可以形成一种默契、和谐,若实践中操作运行措施得力,两者可以形成珠联璧合、浑然一体的良好效果。
2.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大都是社会从业人员,有明确的“充电”学习目的,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将“素质教育”融入成人高等教育之中,比较适合他们学习生活的“胃口”,使教育产生最佳效果。
3.市场经济对成人高教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所培养的人才上,其人才应具备带有综合性色彩的良好的学识能力、技能和思想道德,也就是说要具备完美的素质才能在社会上出类拔萃,在工作中大显身手,其教育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4.成人高等教育较之其他高等教育运作灵便,“船小好调头”,能够从整体迅速适应教育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能及时地将“素质教育”的思想内涵贯穿到整个工作之中。
三、转变观念、理顺思路,迅速调整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1.以改革精神为动力,切实转变观念,将传统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模式纳入新的运行机制上来。对此,李岚清副总理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广泛涉及教育方向、教育功能、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内容方法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改革,是涉及价值观念、人才观念、教育质量观念的思想观念大变革,是涉及劳动人事制度、招生考试制度的社会性变革,是我国教育为实现经济工作的两个转变,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必须进行的具有根本意义的重大转变。”在这场教育改革中,学校的领导班子及教育工作者对此要有充分认识,高屋建瓴地审视所承担的历史性使命和任务,在转变其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同时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
2.切实加强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并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加以改进,努力探索出新形势下工作新路子,为整体工作起到保驾护航作用。此项工作做得好,可以直接提高培养对象的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
3.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对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制度进行调整,使真正符合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条件的学生接受教育。再者,借鉴国外一些成功的经验,实行宽进严出的原则,在学生毕业时经综合考查、严格检验后方可发给代表其本身素质的文凭。
4.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成人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在办学思路上,积极开展并努力走出多渠道、多层次的办学新路子;在教学方法上,在提高教师素质的前提下,要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个性在教与学的作用,努力开掘其创造性,扩大其思维空间,拓宽知识面,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管理上,要逐步将学年制改为学分制,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课程,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在考试上也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5.重视脱产学习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引导组织,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来完成,并在制度上进行落实。
6.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脱产学生的教育应适当外延,学校、单位、家庭三结合,形成一个立体的教育体系,借以促进学员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实现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使之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