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围棋教育活动的价值及实施策略论文_湛建霞

幼儿园围棋教育活动的价值及实施策略论文_湛建霞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幼儿园 湛建霞

围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优秀棋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人民便把琴、棋、书、画并称为四大艺术,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围棋是一种高雅的娱乐和竞技活动。它的着法很简单,但变化却深奥莫测,在一方仅仅盈尺的小小战场上,却是“千古无同局”。现今,在世界各地涌现出了一股围棋热,而这股热潮也悄然挺进了幼儿园,参与到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并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

2006年,我园申报了“全国幼儿棋文化教育实验”子课题《棋文化普及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把围棋教育引入幼儿园,并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谈谈我们对幼儿围棋教育的看法。

一 、学习围棋,利于幼儿发展

(一)围棋可以锻炼孩子的独立意识。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亲、爷爷奶奶这些人围着这一根独苗转,有些事情也就帮他(她)代劳了,为了他(她)“好”,这样安排,那样安排,孩子没有主见自然在情理之中。

围棋的游戏比较好玩,大部分的孩子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棋是自己来下,家长帮不上什么忙。既然自己来下,那每步棋怎么走,都是自己说的算。围地盘、作战打仗这些决策都由孩子自己来定。这一点可以非常好的锻炼孩子的自主决定能力。

(二)围棋可以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少儿一般都好动厌静,但下棋却要求平心静气,全神贯注,摒去杂念,谋定而动,这对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精力的孩子来说,是最好的集中注意力的训练。例如我们班江昊聪小朋友,他平常非常好动,总是坐不住,能坐上五分钟已经很不错了,但自从他学习了围棋后,他能专注地与对手下棋,且能坚持二十分钟以上。这对于他来说,是“飞跃”的进步。

(三)围棋可以促进孩子思维能力的发展

围棋行棋,是有严密的逻辑的,一步一步都是具有思想性的。古人把围棋叫做“手谈”,意思是用手来交流思想。每步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围棋水平越高,这种逻辑就越严密。围棋的规则是下哪里都行,规则非常简单,你尽管按照你自己的想法走好了。但是,要想吃掉对方的子,或者想围到更多的地盘,那你的逻辑性就要强才能达到目的。下棋必须决出胜负,少儿的好胜心最强,为了在棋盘上获胜,就必须苦思冥想,必欲取胜而后快。胜者欲罢不能,负者发愤争先,使双方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思维锻炼。

(四)围棋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围棋标准棋盘是横线十九路、纵线十九路,看上去不大,然而,具体的变化却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有的人计算过,大约是3的361次方,所以古人有句话叫“千古无同局”。 这样多变化的游戏让小孩子来玩,的确是“胜负难料”的。一围棋对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具有莫大的帮助。

(五)围棋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的年龄越大,争强好胜心就越强,在进行围棋对弈时,都不愿意输棋,为了赢棋,他们会想尽各种方法来赢棋,和小朋友对弈时赢了小朋友,这是他的自信心加强了,他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了,输了的小朋友也不会气馁,在老师和小朋友的鼓励中都下定决心,认真学习,下次一定赢回来。所以说,下棋可以磨练小朋友坚忍不拔的意志,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从而完善了小朋友的心理素质。

(六)围棋可以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下棋如做人,棋品如人品,围棋里边的德育内容是很丰富的。比如:围棋理性,不能任性。你自己想怎样就怎样,这样是不行的。棋是两个人下的,你自己的棋怎么下,往往是要考虑对方怎样应才能成立的,任性常常会使自己受损。用通俗一点的话讲,就是“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立场考虑自己的事情。能经常站在别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对孩子在将来在社会上立足,有莫大的好处,他们会摆正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己与周围同事的关系,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

二、幼儿园围棋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围棋文化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和实施媒介,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常常充当隐性课程,这非常符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特点。因此,我们将围棋文化渗透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营造教育性、参与性、操作性的围棋艺术环境氛围,以此激发幼儿下棋的欲望,让幼儿在自然、愉快的氛围下学棋,保持学棋的兴趣。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探索:

第一:创设富有围棋文化内涵的整体环境。

在对幼儿园环境进行装饰美化时,我们把一些围棋的元素有机地融入其中。活动的操场,让我们用悬浮地板铺成了棋盘的样子,方便我们的小朋友学习找围棋棋盘上的“交叉点”。幼儿园的主题墙上,你会看到我们幼儿园历年以来小朋友参加广州市幼儿围棋锦标赛的获奖照片;经过楼梯时,你会看到小朋友上围棋课的照片,还有家长开放日时,孩子与家长对弈的照片;你还能随处见到下围棋时应有的礼仪;趣味围棋知识的有趣儿歌;当然,还会看到其他益智棋的介绍。我们有专门的围棋室,围棋室的天花就像一个棋盘,上面的放着黑白的“棋子”,后面的墙上还有我国围棋高手的画像和简介,在围棋室里,小朋友不但能和同伴对弈,还能通过围棋软件与电脑对弈。“棋”如同一位亲密的朋友伴随着每一个孩子,引领着他们徜徉在快乐的围棋世界里,感受围棋的奥秘、体验围棋的乐趣、去享受围棋文化的墨香。

第二,创设幼儿能积极参与的操作环境。幼儿园环境教育功能的发挥必须依赖幼儿同环境的积极互动,因此我们特别注意创设蕴含围棋文化元素的区角活动,营造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我们每班开设棋艺活动区,为孩子们提供了角逐与对弈的场所,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可以找同伴决一胜负,还提供让幼儿学习和理解围棋知识点的学具材料,如:找气,找老虎口游戏练习等。图书角里投放关于围棋知识的图书,如:围棋少年。还把户外活动场地划分成几个户外棋艺区,提供一些塑料的小桌子和小椅子,及各类的棋,如围棋、象棋、益智棋、飞行棋、斗兽棋等,让幼儿在餐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棋类进行对弈,在这些一个区域中能感受到浓浓的“棋”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创设围棋文化的心理环境

第一,开展棋艺大比拼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

下棋最大的乐趣在于其竞技性,让人有成功的体验,幼儿围棋也同样如此,通过同伴间的对弈、角逐,一方面让幼儿体验到棋类竞技活动所特有的紧张、刺激与快乐,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让幼儿在实战中获得胜不骄、败不馁、坚持不懈等情感体验。

每年我园都会让小朋友参加广州市的幼儿围棋比赛,由于每间幼儿园报名参赛的人数有限,所以每次报名参加广州市的幼儿围棋比赛前,我们都会先在班上进行初赛,比赛初期每个幼儿都有参赛的机会,然后通过层层选拔的形式进行下去。小组获胜的幼儿参加班级内的选拔,最后获胜的参加级的决赛。最后在年级获胜的幼儿就代表我们幼儿园参加广州市的幼儿围棋比赛。通过这样的形式我们发现幼儿的关注点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最初的关注自己的胜负,到关注自己一组中成员的出线,到最后关注班级的获胜情况,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这样的层层选拔中不断得到强化,而一次次的对弈、角逐,也让他们对每次比赛的结果有了不同的认识,从最初的获胜者得意洋洋、幸灾乐祸,落败者的怒气冲冲、痛哭流涕,到现在的获胜者嫣然一笑,甚至为对方加油鼓劲,落败者对胜利者的祝贺及发出再次对弈的邀请,都让我们感受到幼儿对棋类活动真谛的真正感悟。

第二,在家庭中渗透围棋文化。

家长们对孩子在幼儿园里学围棋是非常支持的,于是我们鼓励家长在家里与孩子对弈、角逐,围棋逐渐成为家庭茶余饭后、空余休闲时的最爱。家长和孩子们亲子对弈,相互传授着棋艺,总结获胜的经验,一大一小,一来一去,增进了亲情,提高了能力。良好的幼儿园围棋文化推动了家庭围棋文化的形成,学棋的孩子在家里自然就是父母的围棋老师,围棋盘也成了父母与孩子心灵交流的好场所,文明礼仪自然也在这一活动中传递给了家庭。

(三)开展围棋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

在幼儿园开展围棋教育活动,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幼儿围棋教育面对的是幼儿。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方法,在围棋教育活动中同样要体现出现代幼儿教育的特点: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在考虑幼儿年龄特点的前提下,培养其兴趣,引导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让幼儿真正体会“玩中学,学中玩”。

第一,通过故事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围棋的知识点。

幼儿喜欢听童话故事,因为童话故事适合幼儿想象的无意性和再造性特点,再造想象是指在别人的语言描述或图形示意等外界事物的引导下,结合过去的知识经验,对旧表象加工改造而进行的想象。由于幼儿头脑中所储存的表象相当贫乏,因此幼儿时期是以再造想象为主。童话故事描述生动,绘声绘色,人物多是象征性的,行为动作非常鲜明,情节极度夸张,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幼儿,幼儿的思维和想象都跟着故事内容转,因此,在围棋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些特点,把抽象深奥的围棋知识通过夸张的情节、拟人化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这样一来,教学内容能紧紧围绕围棋教育目标进行,目的是让孩子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围棋知识。

如:学习围棋“老虎口”这个知识时,老师可以边形象地操作老虎手偶及小鸟玩具边讲故事:最近,森林里的大老虎生病了,病得很重,连走路都很吃力,大老虎快要饿死了,怎么办呢?大老虎想啊想,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它躲在草丛里,张开大嘴,一动也不动,有只小鸟看见了,觉得很奇怪,就飞过去看一看是怎么一会事,这时,老虎工“啊呜”一口把嘴巴闭上,小鸟就成了老虎的美餐了。

这样一些简短、形象、有趣、生动,又蕴涵着深奥围棋基础知识的小故事,在我们的围棋教育活动中的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几乎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都会运用到,因为幼儿对故事的兴趣,从而也大大提高了幼儿对围棋活动的兴趣。在幼儿听故事的过程中,还伴随着老师、幼儿的操作,在理解棋理的同时,幼儿的实践运用能力得到了更多的提高。

第二,利用儿歌帮助幼儿学习、巩固围棋知识,形成良好棋德。

儿歌是幼儿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一,其语言精炼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既容易总结知识的重点,又易于记忆,是总结围棋教学内容的好方法。如:气的口诀“角上一子有两气,边上一子有三气,中间一子有四气,想要长气连接起。”还有双打吃的儿歌:“双打吃,真奇妙,总有一个逃不掉”。还有劫的口诀“两个虎口相对应,黑白不能来回提。回提要先找劫材,对方应劫才能提”等等,这些儿歌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幼儿在轻松地朗诵中理解了吃子、走子的方法与规则。

第三,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游戏的形式组织围棋活动。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围棋的知识点却非常抽象,所以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情景游戏或是幼儿喜爱的动物形象来帮助孩子理解围棋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与必要的。因而,在围棋教育活动整个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了游戏化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

在围棋术语中,常见有:长、尖、跳、虎、小飞、大飞等,为了让幼儿容易识记,我们把这些术语与小朋友熟悉的动物形象联系起来。例如:“长”,可以联想到大象长长的鼻子,“跳”联想到小兔,“小飞”是鸟宝宝,“大飞”是鸟妈妈……一个个形象生动、特征鲜明的动物形象与抽象的围棋术语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便于幼儿记忆。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幼儿的游戏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因而,在围棋教育活动过程中,我们都是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小朋友学习围棋的知识点。例如学习“交叉点”这个知识点时,我们就采用了小朋友喜欢的《大灰狼与小白兔》游戏,兔妈妈带着小兔们在“地里”(围棋棋盘)跳来跳出拔萝卜,当听到“大灰狼”来了的音乐,小兔们立刻拿着自己拔到的萝卜跳回家(交叉点),“大灰狼”不能捉回了家的小兔,就是站到“交叉点”上的小朋友。经过几次游戏,小朋友都能找到围棋棋盘上交叉点了。每节的围棋活动都是以游戏的形式组织贯穿,孩子就是在快乐的游戏中不断体会围棋游戏带来的乐趣,感受它的魅力。

第四,恰当利用多媒体软件感受围棋的乐趣

我们围棋室内的电脑都安装了《围棋西游记》,小朋友除了可以和同伴下棋,还可以和电脑下棋,《围棋西游记》这个软件,把西游记里的角色放到围棋游戏里,按不同的对手来区分棋力的高低。我们的老师还把围棋的个别知识点例如:数气、双打吃等制作成课件,小朋友通过课件的互动游戏,加固了围棋棋理的认识。

我们让幼儿园的孩子接触围棋,并不是要培养一批优秀的小棋手,而是以围棋为载体,通过学棋,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益智健身的目的。让孩子学会以棋为友、以棋会友、在棋中启智、悟道。

论文作者:湛建霞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幼儿园围棋教育活动的价值及实施策略论文_湛建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