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分析论文_周巍巍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分析论文_周巍巍

周巍巍

正定县中医院河北石家庄050800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致病因素、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卒中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6例,基本治愈27例,好转3例,无死亡及无效病例。结论:应重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DVT的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深静脉;血栓形成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462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达22%~75%[1],一旦发生DVT就会影响对病人肢体的康复治疗,甚至引发肺栓塞,严重者可以致命。为探讨对DVT的治疗及预防方法,笔者对2003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DVT的36例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12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53~86岁,平均665±113岁。有高血压病史22例,糖尿病史11例,冠心病合并心房纤颤病史7例,合并肺部感染6例,有昏迷史8例,有高血脂者28例。所有病例均因为发生急性脑血管病而入院,在治疗过程中并发下肢肿胀,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DVT。发生急性脑血管病1周内出现DVT者8例,1~2周18例,2周以上10例。DVT发生在瘫痪侧30例(8400%),双侧6例(1600%)。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伴疼痛、浅静脉扩张、皮温升高等。

12治疗方法

121一般处理:适用于所有病人:(1)卧床休息:通常卧床7~14天,过长时间不仅不能减少肺栓塞的发生,而且可能会导致其他部位静脉血栓形成;(2)抬高患肢:以20°~30°为宜,有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避免过度伸展;(3)硫酸镁或芒硝、大黄外敷,理疗;(4)保暖,避免室温过低导致血管痉挛。

122药物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包括溶栓、祛聚、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仅适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DVT的病例。(1)溶栓治疗:10ml注射器抽取1ml罂粟碱注射液及5ml生理盐水、20ml注射器抽取20ml生理盐水溶入10万U尿激酶备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0ml注射器前端连接9号静脉输液针,以腹股沟韧带下方12cm处股动脉搏动最强点为穿刺点,扪及股动脉搏动后,将静脉输液针垂直刺入股动脉,见动脉血回流后缓慢推注药物,推注时间为5分钟,推注完毕换尿激酶组注射器,少抽吸见回血后缓慢推注15分钟,随时回血查看,推注完毕后,压迫止血10分钟。每天一次,连用37天。(2)祛聚治疗: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复方丹参注射液10~20ml静脉点滴。(3)抗凝治疗:用低分子肝素钙4100u每12h皮下注射,连用7~10天。使用时必须测定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1倍停用。(4)小剂量阿司匹林每次75mg,每日1次口服。治疗期间测量患肢周径(膝关节上、下15cm处)。

123康复护理: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要进行适当锻炼,有计划的下床活动,避免久站及劳累,患肢穿弹力绷带或弹力袜,保护患肢,防止碰撞、挤压。

13结果:经过两周治疗后观察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2]为,痊愈:肿胀消失,疼痛缓解,彩超显示深静脉光滑,口径正常;基本痊愈:肿胀明显消退,久站后胀痛,与健侧肢体比,围差<1cm,彩超有血流信号,静脉壁欠光滑;好转:肿胀及胀痛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彩超静脉无血流信号;无效:肿胀及胀痛无减轻,彩超静脉无血流信号。本组痊愈6例,基本痊愈27例,好转3例,无死亡及无效病例。

2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人由于肢体瘫痪、麻木、疼痛或意识障碍等多种原因,发病后常常卧床不起,缺少肢体运动,从而出现血流缓慢,在瘫痪侧肢体更容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这是造成DVT的重要原因,再加上患者高龄,而且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也是促发DVT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这类病人,尤其是瘫痪程度比较重,需要长期卧床,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预防和及时发现DVT。

由于瘫痪肢体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血管神经营养不良,也可以有肢体肿胀,而且病人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当病人出现肢体轻微肿胀时,就要警惕是否DVT的可能。必要时可做彩色多普勒超声帮助诊断。

根据对本组病例的观察和治疗,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的预防措施。(1)加强瘫痪肢体的早期被动运动和主动功能训练,以促进其血液循环。(2)定时翻身拍背,避免瘫痪肢体长时间受压。(3)不要长期从瘫痪侧肢体输液,特别是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4)尽量去除危险因素,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防治各种感染等。(5)合理应用脱水药物,避免血容量不足造成的高凝状态。(6)鼓励患者穿弹力袜,以促进深静脉血液回流。

一旦发生DVT,应尽早开始治疗。药物治疗最好在72小时以内,若需手术治疗,最好在48小时内[3]。本组病例因为发现得早,治疗及时,全部采用内科疗法,疗效显著。但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不要进行肢体按摩,以避免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最好大小便也卧床,确需起床的要用座便器。若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或者肢体有可能发生坏死时则需要外科治疗。

总之,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只要我们认识到DVT的危害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从而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马文英,刘捷,樊延霞,等.脑血管病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0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03

[2]孙英信,时德,向志,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8例的治疗[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9):813814

[3]吴在德.主编.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689

论文作者:周巍巍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3年12月第28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4

标签:;  ;  ;  ;  ;  ;  ;  ;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6例分析论文_周巍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