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10000
[摘要] 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临床研究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选择的方式进行,选择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4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增加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教育健康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效果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其中观察组新生儿Apgar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结论: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治疗领域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因高血压等因素带来的危险因素,因此,该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此病症能并发多种症状,在临床治疗上研究可知,该病症包含的妊娠期高血压,它包含的是一种综合性的症状,该症状属于一级慢性高血压慢性综合征,且该病症的病发机理是在妊娠20周以后,会出现水肿一级高血压症状与蛋尿白机理,严重的症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肾功能衰竭与抽搐甚至昏迷的现象发生。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在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中,病发率达到了9.4%之多,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逐渐的提升,在护理服务上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在护理理念以及护理方式不断得到改善的环境下,进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时,采用护理干预方式能够进一步的减少患者的治疗痛苦,这对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健康恢复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选的方式,选择2015年1月份到2016年1月份,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43例患者中,最小产妇年龄为23周岁,最大的产妇年龄为41岁,平均年龄为均(26. 8 ±1. 8)岁,初产人数31例,经产人数12例,孕周周期在36-41周,其中33例为轻度患者,10例为重度患者;对照组43例中,年龄最小的为23岁,最大的42岁,平均的年龄为26. 9 ±1. 6)岁,其中30例患者为初产,13例为经产,孕期在37-41周,平均周期为 (37. 3 ±1. 2)周;其中,32例为轻度患者,11例为重度患者。两组患者的产期、产次、年龄、病情等方面具备对比性,因此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 05)。
1. 2护理方法
1.2. 1对照组
在护理过程中,对照组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方式,在护理中确保患者的安静,适当的给予锻炼指导,并且合理用药,同时对饮食进行辅导,减少刺激性食物刺激,同时对低钙饮食的孕妇进行钙剂补充。
同时,指导患者以正确的姿势卧床休息,以减少外界压力给子宫造成的压迫,改善各种器官对血液的压迫;并且,
在实施护理过程中,需要全面的对患者的生命特征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在记录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出现头疼等症状,需要及时的汇报处理。
1. 2. 2观察组
观察组护理方式主要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干预措施。
a) 环境护理。
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整理,调整房间的灯光以及通风装置,保证房间具备安静、舒适,要做好病房的干扰控制,减少因外界因素带来的影响。
b) 心理护理。
很多产妇由于缺少对疾病的了解,同时担心胎儿的健康,很容易出现害怕、焦虑等心理;并且一部分患者由于疾病自身出现问题导致易怒、烦躁的心理特征出现;
另外,针对剖宫产患者来说,这些患者由于知道自己需要开刀,就会出现恐惧以及焦虑的心理,所以,在护理过程中,面对这些问题时,护理人员需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告诉他们剖宫产需要注意的内容,同时,向他们讲解疾病的病发机理,使其能够了解情况,消除焦虑症。同时,针对刨宫产患者,在实施手术之前,需要耐心的 讲解手术的实施要点,耐心的回答各种问题,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
c) 健康教育。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宣传的方式,讲解疾病病发机理以及影响、危害特点,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使其能够掌握测量血压、体重以及自我护理的方法,同时,还需要全面细致的讲解产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与保健知识,将患者的焦虑消除,促进健康恢复。
d) 围生期护理。
在生产方式选择上,按照产妇与胎位的情况进行确定,在分娩时,以贴身式进行护理,同时详细的向产妇讲解分娩的过程,缓解产妇情绪;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减少第二产程,且第三产程中需要控制产后出血情况,及时的将分娩胎盘娩出且进行宫底按摩。另外,还要及时的对围生期进行检测,观察患者的病情状况特征,增加护理的巡视次数,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任振期高血压的疾病很容易导致宫内胎儿发生窘迫率,因此,必须要动态监测胎动,一旦发生问题需要及时的处理。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做好抢救措施,要注意观察产妇的情绪,同时做好血压的监测,按照相关资料研究显示,一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在产后的24小时到72小时之间,很容易出现生子痫风险,所以,在产后需要做好血压测量以及尿量检查。
1. 3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分为三个标准,即:显效;有效;无效;
其中,显效:患者蛋白尿消失,临床症状消失或者消除,血压恢复正常;
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尿蛋白不同程度得到缓解,血压测量程下降;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病情恶化。
1. 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统计,采用的是SPSS13. 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数据组对比以χ2检验表示,计量单位以(x ± s)表示,检验用t表示,统计学意义用<0. 05表示。
2结果
2. 1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通过干预护理的实施后,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的人数占39例,有效率得到70%,对照组有效人数达到31例,有效率为72.09%。通过观察可知,两组患者的有效率后者比前者要高,相互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在产妇妊娠期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疾病,其病发的原因是由于内皮组织损伤以及内部出血引起,严重的导致孕妇出现水肿与高血压以及蛋白尿等临床症状产生,
这些疾病病变会直接的影响到母婴的生命安全。而在实践过程中,积极果断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孕产血压危险症状,这对提高胎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换机、心理等干预护理。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相对对照组治疗效果要高,两组数据存在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总而言之,在临床护理上采用有效的干预措施,从环境上考虑患者问题,且及时的做好沟通等,这些方式能够有效将患者内心恐惧消除,且通过健康教育还能在一定的长度上让患者更加全面了解疾病的机理,减少患者恐惧心理发生,这对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白京霞.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护理效果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5):237-238.
[2]陈少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5,14(04):29-30.
[3]樊玉霞.循证护理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1):133+139.
论文作者:张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患者论文; 高血压论文; 疾病论文; 妊娠期论文; 产妇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