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1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_刘蕊

我院1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_刘蕊

刘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 重庆渝中 400010)

【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相关因素,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并上报的164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职业、患者性别及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品种及ADR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4例ADR报告中,以医生报告为主,占81.10%;发生ADR患者中,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最高,占39.02%;静脉滴注引发ADR为主,占58.54%。164例ADR报告涉及186种药品,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32.26%;皮肤及附件损害例数最多,占45.73%。结论 中老年患者需慎重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成药,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022-02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随着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增加,为了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工作。ADR报告表是进行ADR监测工作的基础资料,也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本文就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上报的16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ADR报告164例。按报告人职业、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品种、ADR类型和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报告人职业类型

164例ADR报告中,医师共报告133例,占81.10%;护士共报告22例,占13.41%;药师共报告9例,占5.49%;其他共1例,占0.61%。

2.2 患者年龄与性别

164例ADR例报告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92岁,从年龄分布上可以看出,任何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ADR,但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最大,为39.02%;从性别分布上可以看出,女性多于男性,男性患者71例(43.29%),女性患者93例(56.71%),男、女患者比例为0.76:1。引发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引发ADR患者的性别与年龄分布

年龄(岁)男(例)女(例)合剂(例)构成比(%)

≤183363.66%

19~294131710.37

30~397142112.80

40~4911132414.63

50~599233219.51

60~6917163320.12

≥7020113118.90

合计7193164

构成比(%)43.2956.71100

2.3 给药途径

164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所致的ADR最多,共96例(占58.54%),其次为口服给药方式,共57例(占34.76%)。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见表2。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给药途径例数构成比(%)

静脉滴注9658.54

口服5734.76

肌肉注射53.05

皮下注射42.44

静脉注射10.61

外用10.61

合计164100

2.4涉及药品种类

164例ADR报告中,共涉及药品19大类186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物引起ADR例数最多,共60例(占32.26%),其次为中成药,共36例(占19.35%)。引发ADR的药物品种分布见表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3 引发ADR的药物品种分布

分类例数构成比(%)

抗微生物药物6032.26

中成药3619.35

消化系统药物2312.37

循环系统的药物189.68

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物94.84

血液系统药物73.76

镇痛药52.69

调节免疫功能药42.15

维生素及矿物质缺乏症用药物42.15

神经系统药物31.61

抗肿瘤药物31.61

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物31.61

解热镇痛及非甾体类抗炎药31.61

治疗精神障碍药物21.08

营养治疗药物21.08

诊断用药物10.54

呼吸系统药物10.54

妇产科药物10.54

眼科用药物10.54

合计186100

2.5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164例ADR报告累及多个器官或系统,统计结果显示,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共75例(占45.73%),其临床表现一般为瘙痒、皮疹;其次为消化系统,共27例(占16.46%),其临床表现一般为腹胀、腹痛。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见表4。

表4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例数构成比(%)临床表现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7545.73皮肤红斑、红肿、瘙痒、皮疹、荨麻疹、黏膜糜烂等

消化系统2716.46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等

全身性症状1810.98寒战、发热、乏力、四肢麻木、下肢水肿等

呼吸系统148.54呼吸困难、气喘、气促、喉头水肿等

神经系统148.54头痛、眩晕、嗜睡等

心血管系统95.49心悸、心慌、胸闷、血压波动等

血液系统31.83白细胞减少、血钙波动等

局部反应21.22局部充血、局部水肿等

用药部位10.61局部红肿,局部疼痛

其他10.61血糖波动

合计164100

3 讨论

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并上报ADR报告共164例,ADR报告数量偏少,其中医生为上报主体,报告共133例,占总体81.10%;其次为护士,报告共22例,占总体13.41%;药师上报9例,占总体5.49%;护士与药师上报数量普遍偏少[2],说明目前护士与药师对ADR的认识和重视不够,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宣传,督促护士和药师等人员积极上报。

在164例报告中,60岁以上人群发生率最大,共37人(占39.02%),与文献报道相似[3]。老年患者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化,尤其是肝肾功能的减退,致使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发生变化,加之老年人合并用药现象普遍,故用药后ADR发生率较高,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生化功能和病理状态进行个体化给药,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ADR的发生。

ADR发生率最高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共96例(占58.54%),可能与血药浓度迅速升高、起效快有关,同时药物的pH值、渗透压、内毒素及滴注速度等均可成为诱发ADR的因素。建议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推荐口服给药,避免静脉给药;如需静脉给药,应注意滴注速度,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

引起ADR的药物品种中,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共60例(占32.26%),与文献报道相似[4]。抗微生物药物品种多、临床应用广、使用率高、疗程长及用药不合理是造成ADR发生率高的重要原因,所以在使用抗微生物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使用时要有明确用药指征;二是使用前须询问既往用药史和过敏史,并按规定进行皮试;三是联合使用其他药物时,注意可能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四是严格遵守说明书中的给药剂量及使用频率。

在164例ADR报告中,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共75例(占45.73%),其次为消化系统,共27例(占16.46%),与文献报道相似[5],与两者临床表现易于发现与诊断有关,这也提醒临床医护人员应警惕患者其他较隐匿性损害的ADR发生,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应加强监测。

通过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ADR报告的统计分析,可发现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相关因素,为ADR的防治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使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因此,应积极做好ADR监测工作,完善ADR上报体系,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减轻ADR严重程度,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朱金平,张燕青,费燕.医院3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业,2013,22(18):82.

[2] 覃鲁财,黄彩伴.我院2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3,2(6):538.

[3] 彭晓燕,姚冰.21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3,13(1):67.

[4] 陈德梅,陈瑶,庄旭心,蔡德.汕头市4512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8(3):184.

[5] 韩峰,康云婷.我院141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6):541.

论文作者:刘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5

标签:;  ;  ;  ;  ;  ;  ;  ;  

我院16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论文_刘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