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伏纱条在脓肿切开引流换药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刘歌君

刘歌君

(河南师范大学校医院外科 河南 新乡 453007)

【摘要】 目的:观察碘伏纱条在脓肿切开引流换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外科门诊收治的脓肿切开引流换药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引流换药,观察组采用碘伏纱条引流换药,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疼痛程度以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程度明显减少,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碘伏纱条应用于脓肿切开引流换药中,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患者的疼痛,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碘伏纱条;脓肿;引流;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6-0158-02

脓肿是临床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组织、器官或体腔内的病变组织坏死、液化,从而出现局限性的脓液积聚,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局部清创引流是治疗脓肿主要的措施。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们对72例脓肿切开引流换药患者使用了碘伏纱条引流,取得了比较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外科门诊收治的脓肿切开引流换药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所有患者均无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糖尿病。其中对照组男39例,女33例;年龄4~81岁,平均年龄(49.7±13.5)岁;脓肿部位:头部12例,四肢19例,肛周23例,背部18例。观察组男41例,女31例;年龄2~80岁,平均年龄(49.4±13.1)岁;脓肿部位:头部11例,四肢21例,肛周20例,背部2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脓肿部位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局部伤口常规消毒、清创后,按伤口的大小取纱条加适量碘伏,以不滴液为准,将碘伏纱条置于脓腔内进行引流。对照组患者采用凡士林油纱条引流换药。所有患者均注意伤口的引流是否通畅,采用无菌敷料覆盖,根据伤口的感染程度以及脓性分泌物情况,嘱患者每天或隔天换药。

1.3 观察指标

①肉芽组织生长情况[2]。脓腔肉芽组织生长旺盛、伤口基本愈合为0分;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呈鲜红色为1分;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创面平坦,呈淡红色为2分;肉芽组织生长较为缓慢,创面凹陷,呈暗灰色为3分。②疼痛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③伤口愈合时间。自脓肿切开引流至伤口达到Ⅱ期愈合所需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α=0.05。

2.结果

2.1 两组肉芽组织生长情况以及疼痛情况比较

如表所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伤口疼痛程度明显减少,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5.27±3.14)d,与对照组的(19.68±3.56)d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脓肿是临床上普外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多发生于体表。脓肿形成后,全身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的效果不佳,需要行切开引流换药进行局部治疗,以彻底引流脓液,促进伤口的愈合。脓肿手术切开引流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换药处理伤口才能够愈合。在伤口愈合过程中,主要的功能细胞是成纤维细胞,但是,如果伤口内存在血肿、脓液、坏死组织、异物或细菌时,则可以导致成纤维细胞的移行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延迟,延缓伤口的愈合[3]。传统采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引流由于只能起到引流脓液的作用,而无消炎、止痛、抗菌和促进愈合的效果,因此容易导致引流不畅、加重感染、伤口愈合延迟[4]。局部应用抗生素治疗,容易产生耐药菌株,而且抗生素在伤口表面的浓度较高,而伤口深部的浓度则逐渐降低,抗菌效果不佳;抗生素存在较多的过敏反应,难以在临床广泛的应用;另外,抗生素的应用可以损害伤口细胞增殖以及上皮的形成,对伤口愈合不利,因此不提倡伤口局部应用抗生素。碘伏是一种新型高效、广谱杀菌剂,能杀死多种病原微生物,可以在创口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组织细菌侵入创口,渗透性、杀菌力较强,可以有效的控制创口感染。碘伏纱条对组织无刺激性,局部浓度较高,用于脓腔引流换药,可以有效的吸收脓液,杀菌作用较为持久。对于创口深部的引流,碘伏纱条能够清除坏死的腐肉,减少脓性分泌物;另外,碘伏本身具有脱水的作用,可以起到促进创面干燥的作用,减少局部渗血渗液,减轻肉芽水肿,起到止血的效果,促进创面的愈合[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以及疼痛程度明显减少,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明显改善(P<0.05)。综上所述,碘伏纱条应用于脓肿切开引流换药中,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患者的疼痛,具有方便、经济、安全的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澜,李锐,陈莉莉等.银离子敷料联合凝胶泡棉敷料促进体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残腔愈合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36):4436-4438.

[2]卢栋,郭璐,唐乾利等.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60例

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10,22(5):346-350.

[3]马志明.复方黄柏液用于脓肿切开引流换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zl):170.

[4]赖小梅,陈晓霞,罗娟等.医用生物胶体分散剂用于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换药的疗效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28(7A):2374-2375.

[5]张淑珍.碘伏纱条用于脓肿切开引流换药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16):3535-3536.

论文作者:刘歌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碘伏纱条在脓肿切开引流换药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刘歌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