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数学的情境教学论文_潘忠达

简论数学的情境教学论文_潘忠达

潘忠达?

摘要:情境教学可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的问题教学法、20世纪初杜威的五步教学法等。在如今的课程改革中,数学情境教学得到了更多的关注。那么,创设情境对数学教学有什么特别意义呢?在数学教学实施中如何创设情境?在情境创设中又该注意些什么呢?笔者经过教学实践和分析研究;现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境教学;意义;原则?

一、数学情境教学的意义?

1.情境中内含丰富的数学问题,能有效引起学生的思考?

有价值的数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境中的问题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这样的问题会成为感知的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实际上也就是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例如,在“无理数”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能将四个边长都为1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吗?此时大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学生非常轻松地得出了结果,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若正方形的个数减少二个,你能通过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吗?若能,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又是多少?此时学生感到很疑惑,因为若设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x:=2.而在学生只掌握有理数的相关知识的背景之下,认为这样的戈是无法求出来的,从而问题就无法解决了,此时学生就产生了急于知道这样的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数的强烈愿望,上课时看能巧妙地设计诸如此类的悬念,则可“一石激起千层浪”,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

2.良好的情境氛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皮亚杰认为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变化是他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进而十分重视学生亲身体验、尝试和发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活动(如数学游戏、实验操作、收集整理等),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亲眼目睹数学过程形象而生动的性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例如,笔者在教学“正多边形的镶嵌”时,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1)用一种正多边形单独镶嵌平面;(2)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3)分别用全等的三角形和全等的四边形镶嵌平面.在进行这些教学活动时,笔者先把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个组都有一个信封(里面装有若干个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和正八边形),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在桌子上拼,在拼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验证结论。又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带一把小剪刀和几张旧的挂历纸.上课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剪一剪、折一折,在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经过大量的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根据立体模型想象展开图形。最后,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立体几何模型,整堂课在活动情境中开始,又在活动情境中结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会乐此不疲地从事这样的数学活动,并十分兴奋地与同伴分享他创造和发现的喜悦,而通过创设这些动手性很强的情境活动,既为课堂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氛围,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境源于真实的生活实际,能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学生在课本上见到的数学问题,往往是已被加工处理、抽象化的问题,所给出的条件不多不少,所得到的结论又恰好合适,而实际中的问题却往往不是这样的.实际中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讨求解模式,自己去选择解题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实际背景、语言易于表达、条件容易寻找、求解线索较为“清晰”的问题让他们去求解,例如,在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为了让学生明白数学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思维和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的最后我给出了一道开放型的题目:将一个50米长、30米宽的矩形空地改造成花坛,要求花坛所占的面积,恰为空地面积的一半,试给出你的设计方案(要求美观、合理、实用,要给出详细数据)。?

这是一道中考题,是运用数学的典型实例,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讨论的十分激烈,不断有新的创意冒出来,有的因无法操作而被别人否定,也有不少十分不错的想法.通过讨论,每一个学生解决问题的潜在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多姿多彩、无处不在的,通过一些实践问题的发现、探索、解决,促使学生自己去寻找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有了兴趣就会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与满足,并在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二、数学情境创设应把握的原则?

1.情境创设要趣味化?

好动是中学生共有的特征.在活动中动脑、在动脑中求知,是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因此,选择情境事例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活跃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能动手参与其中.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这样组织活动,事先用纸给学生做了几种不同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一般的斜三角形.四人一组,每个组发给一套,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哪种三角形可以沿某条直线对折后完全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是?哪些图形又不是?原因是什么?但也有教师在这节课上会采取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式,通过动画效果让学生看到不同的三角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是否能完全重合。这样的情境虽然也能让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意义,但该情境只有教师在活动,缺乏学生参与。?

2.情境创设要系列化?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烦恼:在教学中创设几个问题情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往往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这就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能否在一节甚至一章内容的学习中用同一个问题情境来贯穿教学。例如,“用字母表示数”一章,起始课的情境引入——用火柴棒搭正方形的活动,不仅解决了字母表示数引入的必要性问题,还引出了代数式的概念,以及后续的代数式求值、合并同类项等内容的学习,是问题情境系列化的一个体现,当然,对教师来说,问题情境创设的系列化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与尝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义丰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224000

论文作者:潘忠达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2-24

标签:;  ;  ;  ;  ;  ;  ;  ;  

简论数学的情境教学论文_潘忠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