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声反射测量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_孙国燕

鼻声反射测量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_孙国燕

孙国燕

(南京同仁医院 江苏南京 211102)

【摘要】 鼻声反射测量(Acoustic rhinometry ,AR)属于一种对鼻腔通气功能客观测定的方法,是通过声波(Click)传导技术对鼻腔进行快速、客观准确、无侵入的检查。随着研究的逐渐完善,AR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被广泛运用,同时与其他检查方法有效结合,逐渐应用到鼻咽甚至口咽的疾病研究中。本文对鼻声反射测量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鼻声反射;测量法;应用分析;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001-02

整个呼吸道系统中,起始部位即在鼻腔,在通过鼻呼吸的过程中,鼻腔阻力在整个呼吸道阻力中约占50%的位置,轻微改变鼻腔通气状态就会明显感觉到整个气道受阻,进而对呼吸功能产生影响[1]。1989年Hilberg学者首选提出在鼻腔测量中应用声反射技术,通过注水测量法、声反射法、鼻阻力值测量以及CT扫描4种方法对正常人、尸头浇铸模型、鼻肿瘤以及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腔进行测量,得出鼻声反射测量是一种对鼻腔空间结构进行评估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准确程度,也为鼻腔通气状况的客观评估提供一种理想的方法。

1.基本原理

通过脉冲生源、声波导管、鼻腔探头、放大器、压电麦克风、模拟数字转换计算机以及低频过滤器组成。激发装置由2个电极之间瞬间放电引起的声波沿声波导管传播,通过麦克风通过鼻腔探头进入到鼻腔。鼻腔内不同横截面产生的声波反射,运用40kHz的采样频率进行计数,所得的模拟信号通过计算机进行采集、过滤、放大、处理,形成一条鼻腔内不同距离与横断面面积曲线图;从而定位、定量的表示出鼻腔内的开放程度及阻塞部位情况。

2.鼻声反射测量的评价

2.1 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鼻声反射测量能够客观的将鼻腔的几何形状、容积和截面积反应出来,进而将鼻腔的通气状况反应出来[2]。从理论上说,需要这一技术得到可靠真实的测量结果,需要满足下述几个条件:(1)声波的传播应是平行的,不可交叉传播,以免增加计算难度,当声波频率不超过12kHz时,正常鼻腔声波不会出现交叉现象;(2)可以忽略黏性损失,假如鼻腔前端相对较小,摩擦力引起的黏性损失会降低截面积,相关研究指出0.35cm?是低限值,低于这一面积会对测量准确度产生影响;(3)鼻腔各个壁应是坚硬的,骨性部位是满足要求的,但是黏膜并不完全达到要求,相关研究指出声波频率超过120Hz的人类组织被认定为坚硬。

鼻窦开口可能对鼻声反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Tarhan等学者将鼻声反射结果与CT实施比较,得出鼻腔前部两者所测得的截面积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然而鼻声反射所得的窦口位置之后的截面积明显比CT大。

2.2 对比研究

Silkoff等学者对鼻声反射的可重复性实施了研究,通过2个月内对6名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场合实施测量,运用减充血剂降低黏膜充血状态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结果指出,左右鼻腔MCA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8±5.3)%和(8.2±4.2)%,距离鼻孔0~5cm的NCV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6±3.6)%和(4.9±1.9)%,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但是Cankurtaran等学者在一个筒状模型中放入一个插片作为鼻瓣区模仿,鼻声发射测量的模型中鼻瓣区之后的部位的截面积明显比实际的小,认为这与声波通过鼻瓣区时的损失密切相关,同时得出,运用鼻声反射所得的鼻腔中明显缩窄位置之后的截面积并不可靠。

2.3 鼻声反射测量与主观症状间的相关性

鼻塞的主观感觉除了依据鼻腔的通气程度,还受到吸入空气的问题、黏膜感觉、上呼吸道其它部位黏膜的充血肿胀及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3]。Passali等研究指出,鼻声反射在发现解剖异常上比鼻阻力计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要高,但是两者与主观症状的VAS评分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

3.鼻声反射测量的临床应用

3.1对鼻周期的研究

鼻周期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两侧鼻腔呈周期性和交替性的充血变化。鼻声反射对鼻腔空间结构变化的观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因而经常用于鼻周期的研究。过去认为鼻周期的变化表现为典型的互补型曲线,但是运用鼻声反射测量后得出4周具有差异的曲线,即同步型、互补型、无波动型和不规则型[4]。过去有学者运用其他方法观察全喉切除术后的患者,得出随着鼻腔气流的变化,鼻周期也会随着消失;然而刘铭等运用鼻声反射实施研究得出,全喉切除术后鼻周期依然存在,只是幅度有所减小。

3.2 正常人鼻声反射测量的相关参数

王秩鹏[5]等学者将696例3~17岁少年儿童根据年龄不同分为6组,分别为3~5岁,6~7岁,8~10岁,11~12岁,13~15岁,16~17岁,分别运用鼻声反射对鼻腔及鼻咽腔容积进行测量,结果表示鼻腔与鼻咽腔容积与年龄呈正相关。王秩鹏等还运用了鼻声反射对1355例健康儿童、成人及少年测量其MCA?及距前鼻孔的距离(DCA),结果指出,单侧鼻腔MCA范围在0.192~0.915cm?,DCA为0.300~2.554cm,儿童及少年时期MCA、DCA变化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健康成人DCA、MCA在各个年龄组男性均超过女性。

3.3 在鼻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①鼻阈塌陷、鼻中隔偏曲、鼻息肉、鼻甲肥大、变应性鼻炎、萎缩鼻炎、鼻囊肿、鼻穿孔、腺样体肥大、OSAS、鼻咽癌等等的诊断及阳性过敏原的精确判定等。②鼻阻塞位置的定位和定量、 客观反映鼻腔结构情况:鼻腔容积、鼻腔横截面积、离前鼻孔的距离等。③客观反映鼻黏膜的微小变化、量化减充血。④鼾症(OSAHS)中的运用:一、鼻腔阻塞部位的精确定位和定量。二、辅助判断鼻阻塞的性质。

4.疗效判断

(1)术前/术后;用药治疗前/后 鼻腔变化对比评估。(2)患者术后主观感觉仍然不通气等问题的司法鉴定。

虽然鼻咽显微镜、鼻窦CT、硬性鼻内镜等在鼻咽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的,但是AR作为一种客观的鼻功能检查,依然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大川,于健,李慧军等.鼻声反射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1,24(06):154-155.

[2]胡建道,郎军添,廖建春等.OSAHS患者上气道截面积鼻咽声反射检测及其意义[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3(20):875-876.

[3]王秀敏,舒畅,陈建超等.鼻声反射测量对鼻塞主客观相关性的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12(11):415-416.

[4]李佩忠,邱明玲.峰值鼻呼吸流量在鼻腔手术疗效评价中的价值[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12(03):697-698.

[5]陈曦,陈东兰,孙建军.鼻声反射与鼻阻力检查在原发性萎缩性鼻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2,33(01):254-255.

论文作者:孙国燕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鼻声反射测量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_孙国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