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李换群1路军2

1.湖南麻阳长河小学 湖南麻阳 419400;2.湖南麻阳铜矿学校 湖南麻阳 419413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因此,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教育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和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措施等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关键词] 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关注学生的积极性是课堂的生命

在教学时试图通过“提问——思考——发现”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学生高参与的课堂氛围。

1.1 快节奏的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高参与的基础

我相信,一个人在一支慢吞吞的队伍里排队等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的心理感受只可能用“焦急、厌倦、沮丧”来形容。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受“希望学生尽快掌握所学知识”的心理影响,教师往往更乐意将知识嚼得碎碎的喂给学生,期望学生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欣喜,所以突破难点时总爱唠叨几句,练习中总愿意等最慢的一个学生也把题目做完,哪怕减缓上课节奏都在所不惜,美其名曰:以学生为本,却不知这正是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症结所在。美国“启发策略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当老师在整堂课里快节奏地讲解授课内容时,学生们通常更能全身心地投入[1]

1.2 “提问——答写”是引导学生高参与的重要策略

细细品味课堂上的提问和答问,我们不难发现它关注更多地还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流,体验快乐变成了反应灵敏、成绩优异者的专利,思考不成熟和反应迟缓者得到的永远是“你再好好想想!”“你怎么连这个问题也不会。”很多学生就在这种循环往复地提问与答问中磨灭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冲动,选择了消极坐等,课堂上的“听众”越来越多。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年级升得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愿“再好好想想”,也不是他们真的“连这个问题都不会”,而是在问与答的过程中,他们得不到仔细思考、判断的时间和空间。答写为所有学生提供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同时促使所有学生都去认真地思考。当大多数学生写完答案,老师问“有谁愿意朗读自己所写的答案?”时,由于前面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各自的“产品”,举手自然也就踊跃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将答写的重点由激活学生思维偏向检查答案的正确与否,避免给反应迟钝的学生过大的压力,造成关注老师脸色比思考问题多的局面,这对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是远远不够的。

2 加强计算教学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2.1 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

2.3.3 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2.2 讲清算理是关键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2]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

2.3 思维训练是核心

2.3.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分别于4个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无改性活性炭0.08g,分别倒入150 mL 10.0 mg·L-1的DBP溶液,以1mg·L-1 HNO3溶液和1 mg·L-1 NaOH溶液调节 pH 值,使其分别为 5.0、7.0、9.0、11.0 时,将锥形瓶置于30℃、150r·min-1条件下的气浴恒温振荡器内振荡3h。实验结果见图4。

2.3.1 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根据监控发现疑点下发疑点信息后,各单位的信息反馈是确定是否存在问题的重要判断依据,也是及时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动态监控疑点信息核查和反馈制度,监控部门要对监控疑点及时整理、及时下达、限时反馈、督促整改;预算单位应认真核查疑点信息反映的情况,真实、完整的反馈信息,对存在的问题立即整改,对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要分析上报。监控部门对反馈信息仍存在质疑的,应采取现场检查等方式进行核查,确保准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保育老师轮岗到康复或者特教中心,协助康复师或特教老师对孤残儿童进行康复或教育。有利于他们学习一些科学的康复方法和教育手段,在儿童的生活中加以运用,巩固孤残儿童康复和教育的成果,提升保育品质。

2.3.4 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 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2.4 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二要审运算顺序。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

2.5 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2)打好基础。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3)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3]。(4)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 ,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红牌:表示脚手架未经验收合格,通常是指脚手架在搭设、整改或拆除等过程,仅脚手架工可以使用,其他人员不得使用该脚手架。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展。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与学生平等对话,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讨论交流过程中,只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混凝土灌注之前,要保证混凝土隔水栓与初灌料斗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到位。安排专业工作人员检测并评估坍落指数,以保证能够与施工标准要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潘伶伶. 提高音乐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2016(9):94-94.

[2]纪振辉.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5(9):224-225.

[3]郭军辉.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J]. 学周刊,2016(36):41-42.

[中图分类号] G424.21

[文献标识码] A

标签:;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