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轻型导线成形工艺及机理研究

高强度轻型导线成形工艺及机理研究

张志豪[1]2001年在《高强度轻型导线成形工艺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粉末挤压法是制取粉末冶金致密高性能材料的重要手段,国外对粉末挤压成型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已十分广泛,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落后。昆明理工大学对双轮连续挤压及连续包覆的设备和工艺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论文力图在此基础上结合粉末铝基复合材料的优良性能,制备出高强轻质的粉末导线和界面结合强度高、表面质量好兼而具备铝基复合材料各项优异性能的覆层导线,以期获得工业性应用。 论文结合粉末的特性,对粉末塑性成形的机理、粉末挤压制品的强化机制、粉末表面氧化物及颗粒强化材料对粉末挤压制品的性能和成形性的影响进行了述评。对影响粉末挤压成形性能的主要参数(挤压比、温度、颗粒度、变形速率、模具入口形状以及润滑等)以及粉末包覆线成形的工艺作了定性的分析。利用文献提供的屈服准则和力学模型,运用工程法和上限法得出了具有工程意义的粉末挤压挤压力计算公式。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设计了粉末线材及双金属、叁金属包覆材连续挤压模拟实验的模具,并采用此模具对粉末线材及包覆材在不同工艺参数下的成形作了实验性研究。 论文给出了实验过程中挤压制品的抗拉强度与挤压比、颗粒增强材料含量之间的关系,粉末挤压所需的实际挤压力与颗粒增强材料含量、挤压比、挤压速度之间的关系等。分析了粉末线材及包覆材挤压中所出现的废品及产生的原因。实验所得的铝粉末自氧化挤压线材及用Al_2O_3和SiC颗粒强化所得的线材具有高的抗拉强度和良好的导电性能。所推导的金属粉末径向挤压挤压力的计算公式,经实验验证,误差不超过±10%,满足工程要求。

解焕阳[2]2015年在《镁合金及先进高强钢电脉冲辅助塑性成形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为满足汽车轻量化的要求,使用镁合金、先进高强度钢(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AHSS)等轻型材料来制造汽车零部件越来越受到各大车企的重视。然而,镁合金为密排六方的晶格结构,室温塑性变形能力较差;先进高强钢较高的流变应力,导致其成形力较大;同时,镁合金较低的弹性模量、先进高强钢较高的屈服强度,导致二者弯曲变形时回弹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这两种轻型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迫切需要针对这些轻型材料开发新的冲压工艺。电塑性成形技术是指材料变形时在其塑性变形区施加电流,以降低材料的变形抗力、提高材料塑性的成形技术。该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在拔丝、轧制等成形工艺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电流对材料内部的晶粒细化、损伤修复以及表面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将电塑性成形工艺应用于轻型材料的冲压工艺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尽管电塑性成形技术已经过多年的研究,然而相关的理论模型和实际应用的研究尚不够充分。理论模型方面,有学者根据材料的物理机理提出了一些流动应力的模型,但该类模型旨在描述电塑性效应的物理意义,不便于工程应用。另一方面,电塑性冲压工艺的探索也刚刚起步,相关理论和技术都有待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开展了以下工作:(1)通过AZ31B镁合金和DP980 AHSS的电脉冲单向拉伸实验和等温无电单向拉伸实验,研究了脉冲电流对材料流变行为的影响,证实了电塑性效应能降低AZ31B镁合金的流动应力、改善其塑性,发现了DP980 AHSS的“反电塑性”效应;基于微观组织分析,解释了观察到的现象,阐明了脉冲电流对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修改Johnson-Cook流动应力模型,建立了AZ31B镁合金考虑脉冲电流影响的电塑性流动应力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2)通过AZ31B镁合金和QP980 AHSS的电脉冲应力松弛实验和等温无电应力松弛实验试验,研究了脉冲电流对材料应力松弛行为的影响,分析了温度对QP980高强度钢板应力松弛行为的影响,指出了适合该材料电脉冲松弛的合适温度;通过金相分析,解释了脉冲电流对镁合金应力松弛的作用机理;基于蠕变力学基本理论,推导并建立了考虑脉冲影响的AZ31B镁合金和QP980AHSS的应力松弛模型,通过实验检验了模型的正确性。(3)采用平面应变假设,基于考虑脉冲影响的AZ31B镁合金和QP980AHSS的应力松弛模型与Mises屈服准则,将单轴应力状态下得到的应力松弛模型扩展到多轴应力状态,建立了电脉冲辅助的V形弯曲回弹角的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微观组织分析,对电脉冲抑制回弹的机理进行了探讨。(4)基于脉冲电流有利于降低流动应力、改善材料的塑性等优点,研发了若干脉冲电流辅助的典型塑性成形工艺,包括:电脉冲辅助的圆筒形件拉深工艺、滚轮包边工艺和扩孔工艺。工艺考虑了成形动作的实现、脉冲电流的流通路径和绝缘等设计要素,成功地将脉冲电流引入材料的塑性变形区,明显地改善了材料塑性变形能力。上述工艺为塑性相对较差或者难成形材料的塑性成形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孙继飞[3]2017年在《6061铝合金和中碳钢电磁脉冲焊接工艺和接头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汽车领域,轻量化技术得到广泛的认可。铝合金与钢的连接成为轻量化应用的关键研究课题。美国Dana零部件公司成功实现了全铝传动轴,并用于轻型卡车。重型卡车的传动扭矩要高于轻型卡车,因此采用中碳钢传动轴叉。本文通过电磁脉冲设备成功实现6061-T6铝合金/中碳钢电磁脉冲焊,研究了铝钢焊接的主要工艺参数,得到了良好力学性能的焊接接头。基于磁场和电路数学模型,分析电磁脉冲设备充电电压、放电电流、放电频率、碰撞间隙等参数对焊接的影响。采用不同的充电电压和碰撞间隙进行焊接试验,确定了不同管径6061铝合金和中碳钢最佳焊接工艺参数。当铝管直径为50mm时,充电电压为19KV,碰撞间隙为2mm;当铝管直径为20mm时,充电电压为18KV,碰撞间隙为1.5mm。通过剥离和扭转试验,对不同工艺参数下的铝钢焊接试样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参数下,铝钢焊接接头强度高于铝材强度。通过金相对接头界面形貌进行观察,发现AA6061铝合金和中碳钢形成波形界面。通过SEM对接头进一步分析表明,波形界面处有结合层的存在,其厚度小于10?m。对结合层区域进一步测试,分析发现:结合层主要是Al-Fe金属间化合物和氧化铝颗粒。对结合区采用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该区域硬度显着提升。研究表明,钢侧金属出现塑性变形和晶粒细化现象。

佚名[4]2004年在《独联体跨国标准(ΓOCT)题录(中)(2004年版)》文中研究指明为便于读者收集、检索独联体跨国标准,本刊在2004年第9、10、11期连载独联体跨国标准(ΓOCT)题录,题录刊载了截止2004年3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馆收藏的全部现行标准。本刊同时发行:独联体跨国标准(ΓOCT)题录(中文电子版)单价200.00元,独联体跨国标准(ΓOCT)题录(中文合订本)单价200.00元。上述电子版用微软Word软件格式排列,便于读者使用。请需要该题录或标准全文的读者按杂志地址(或电话)与杂志社联系。

曾永珠[5]1995年在《21世纪初叶轻武器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研究了现代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21世纪初叶陆战场的型态,论述了轻武器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方向,提出了提高轻武器战术技术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其主要工作是: 一、论述了现代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及其对轻武器发展的影响。 二、预测了21世纪初叶陆战场型态及其使用的常规武器,以及轻武器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叁、分析研究了目前世界上典型轻武器的结构性能特点、存在的缺点,今后可能作出的改进及趋向。 四、预测了轻武器及其弹药的未来发展趋势。 五、研究了步兵近战轻武器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六、研究了防暴武器的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七、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轻武器战术技术性能的主要技术措施。 八、提出了优化轻武器性能的几个新的设计方法。 九、分析研究了新概念武器未来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本文对于我国制定未来轻武器的发展规划,研究适应21世纪初叶陆战场需求的轻武器具有重要意义。

佚名[6]2005年在《国家标准(GB)题录(下)》文中研究指明为便于读者收集、检索中国国家标准,本刊在2005年3、4期连载国家标准(GB)题录,题录刊载了截止2005年1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标准馆收藏的全部现行标准。本刊同时发行:国家标准(GB)题录(中文2005年电子版)单价200.00元,国家标准(GB)题录(中文2005年合订本)单价200.00元。上述电子版用微软 Excel 软件格式排列,便于读者使用。请需要该题录或标准全文的读者按杂志地址(或电话)与杂志社联系。

佚名[7]2002年在《中国国家标准(GB)题录(下)(2002年版)》文中指出为便于读者收集、检索中国国家标准,本刊在第一、二两期连载中国国家标准(GB)题录,题录刊载了截止于2001年12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1年第11号)时的全部现行国家标准。本刊同时发行: 中国国家标准题录(电子版)单价100.00元中国国家标准题录(中文合订本)单价200.00元上述电子版及中文合订本增加有标准顺序号与分类号对照表及标准修改单注录项,便于读者使用。请需要的读者按杂志地址(或电话)与杂志社联系。

代娜娜[8]2012年在《大宽厚比铜排连续挤压物理模拟与生产实践》文中指出各种规格的铜导电排在工业电力传输中扮演着重大作用,具有巨大需求,铜排的传统生产方法为挤压、轧制或是挤压与轧制相配合,但传统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长,设备资金投入巨大。连续挤压技术由于其节能、高效、短流程、近终形、设备资金投入小、铜排组织性能优越等优势,已经基本取代铜排的传统生产工艺。但是在采用连续挤压技术开发大宽厚比大截面铜排的过程中,由于需要进行大扩展比的变形,导致铜排在成形过程中金属流动不均匀,产生裂边、色差、产品横向组织不均匀以及存在厚度尺寸差等问题。目前,TJ550型连续挤压机生产的铜排,其最大生产尺寸为204.5mm×15mm,其扩展比为9.30,宽厚比为13.6。为了实现204.5mm×7.5mm尺寸铜排的产品研发,本文采用物理模拟技术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连续挤压大截面大宽厚比铜排的模具结构设计进行研究。物理模拟采用橡胶泥作为模拟材料,将有机玻璃加工成1:1的工装模具,根据橡胶泥在模具中的流动规律,初步确定模具结构,进行生产用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在TJ550型连续挤压机上进行现场试验,再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适当的模具修正。通过研究获得了连续挤压大扩展比及大宽厚比铜排的模具设计规律,包括大扩展比所需的“哑铃状”导流槽结构参数、定径带宽度、阻流面宽度及阻流角度沿产品宽度方向的变化规律。据此设计了叁种具有大扩展比及大宽厚比的产品模具,经现场试验,在TJ550型连续挤压机上对204.5mm×7.5mm规格铜排(扩展比为9.30,宽厚比为27.27)进行试生产时,消除了产品裂边,减小了产品色差及横向厚度不均匀。论文最后对采用连续挤压技术生产铜铝合金的大型整体壁板型材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佚名[9]2002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题录(2002年版上)》文中提出为便于读者收集、检索已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审查部备案的行业标准,本刊用两期连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题录》。本刊同时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题录2002年版》专刊,定价200.00元(电子版100.00元)。本刊同时为读者提供题录中刊载的标准文本(全文)服务。请需要的读者按本刊地址或电话与主编室联系。

张伟[10]2008年在《铝合金板温成形接触和摩擦问题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尖锐,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加快了对车辆轻型化的研发,而车辆轻型化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车身零件的轻量化。由于铝合金板的强度和钢板相当,而比重只有钢板的1/3,因此已经开始被用来制造汽车覆盖件。铝合金板的塑性差,在常温下难以成形,为了提高铝合金板的成形性能,常常需采用温成形工艺。在铝合金板温成形过程中,摩擦和润滑状态对成形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其摩擦和润滑进行研究是目前亟需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通用汽车—中国材料及摩擦学研究联合体资助的研究项目,对铝合金板温成形过程中板料与模具的接触和摩擦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的研究,建立了板料与模具表面基于分形理论的接触模型和不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模型,并对成形过程中不同变形区域的摩擦系数进行了实验测定。为了研究铝合金板与模具表面的接触摩擦规律,首先必须对其表面形貌有充分的了解。本文利用AF-LI型表面轮廓测量仪对5182铝合金板和模具的表面进行了测量,获得了其表面形貌数据,采用尺度独立的分形参数对板料表面进行了表征,建立了基于分形理论的铝合金板表面形貌模型。基于分形参数所建立的表面形貌模型不受表面轮廓测量仪器分辨率和取样长度的影响,其表征具有唯一性,因而比传统的基于统计分析的模型更为合理。在表面形貌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铝合金板与模具的弹塑性分形接触模型,该模型将模具视为刚性体,给出了板料与模具接触面的尺寸分布规律和实际接触面积的计算方法,描述了实际接触面积与法向载荷的关系。摩擦和润滑状态是影响铝合金板温成形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铝合金板在成形过程中的摩擦润滑状态,得出了板料和模具之间处于边界润滑摩擦或混合摩擦状态的结论,并建立了不同润滑条件下的摩擦模型,结合由分形接触模型计算得到的真实接触面积,对不同接触载荷下的摩擦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在对铝合金板成形过程中的摩擦开展实验研究时,本文针对现有的板料成形摩擦测试方法中存在的实验条件与成形工艺实际状况不一致、测量结果与真实情况偏差大的问题,提出了铝合金板温成形中测量凹、凸模圆角处和拉深筋处摩擦的方法,并设计制作了测试实验装置。在测试实验中,采用了楔形铝合金板试件,在成形中试件受周向压力作用,可较好地模拟板料的实际成形过程,有利于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实验装置,对5182铝合金板温成形过程中凹、凸模圆角处和拉深筋处的摩擦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测定了不同的成形区域和成形条件下摩擦系数随凸模行程的变化规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1]. 高强度轻型导线成形工艺及机理研究[D]. 张志豪. 昆明理工大学. 2001

[2]. 镁合金及先进高强钢电脉冲辅助塑性成形性能研究[D]. 解焕阳. 上海交通大学. 2015

[3]. 6061铝合金和中碳钢电磁脉冲焊接工艺和接头性能研究[D]. 孙继飞.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2017

[4]. 独联体跨国标准(ΓOCT)题录(中)(2004年版)[J]. 佚名. 世界标准信息. 2004

[5]. 21世纪初叶轻武器发展研究[D]. 曾永珠. 南京理工大学. 1995

[6]. 国家标准(GB)题录(下)[J]. 佚名. 世界标准信息. 2005

[7]. 中国国家标准(GB)题录(下)(2002年版)[J]. 佚名. 世界标准信息. 2002

[8]. 大宽厚比铜排连续挤压物理模拟与生产实践[D]. 代娜娜. 昆明理工大学. 2012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题录(2002年版上)[J]. 佚名. 世界标准信息. 2002

[10]. 铝合金板温成形接触和摩擦问题的研究[D]. 张伟.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高强度轻型导线成形工艺及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