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思考论文_陈清梅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思考论文_陈清梅

陈清梅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三实验小学 362803

【摘要】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老师要结合教材的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老师还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图形;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35-02

下面是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几点思考,希望可以让小学数学教学更有实效性。

一、研究数学教材内容,领会课标核心意图

在学习空间与图形时,老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利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应用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新课程标准里面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老师要认真的研究,真正领会课标的核心意图,明确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将所学的知识运用生活实践中,在生活实践运用中为文化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与想象力,为以后物理、天文、地理等学科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空间与图形涉及到生活中的物体,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几何体,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工具。

北师大版教材中的核心内容以及编写手法,老师要进行深入了解,更侧重于知识的产生和应用的过程,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和交流,更密切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为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交流,建立起一个数学模型,从而更好的解释现象,并且解决问题。老师要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从点到线到面到体,形成一个知识系统,让抽象的知识转变为更具体形象的知识,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积极的学习。

二、抓好引言课的开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是否对空间与图形有学习兴趣,非常影响学生学习的成绩和效果。学习方法虽然非常重要,但是老师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要更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才能更好的感染到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一开始图形的认识中,老师要抓好引言课的开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不遥远,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习产生一种动力。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生活中有关于图形的图片或者视频,也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原型中剖析出数学知识,感觉这些知识原来和生活这么接近,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产生亲切感。

教材中的编写也非常的科学合理,当学生对即将要学的知识感到亲近时,老师就可以充分的引入教材内容,进行生动的讲解与引导。可以通过对图形进行分类,建立相关的联系,让学生经过对概念的辨析,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回忆,引导学生自主整理,让学生在纸上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总结出各个知识点的特点与关系,在脑子里面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将知识点进行梳理,可以更简单化知识,让学生对图形不再望而生畏。老师可以结合相关内容创设生活的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思考,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课堂,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图形。

三、巧妙设置有趣问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恰当的又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各种各样的想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好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感到困惑,形成一个认知上的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老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看到知识有趣的一面,经过学习后得出的结论更坚实。比如老师在讲到全等三角形时,可以结合后面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混淆,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可以犯错或困惑,学生对待问题会经过更多角度和层次进行思考,其实全等三角形也是轴对称图形,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各种建筑或者其他物品,通过多媒体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播放,让学生先从视觉上进行认知,然后找规律和特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再看书中的练习题就非常的简单了。学生通过老师提前的引入生活中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进行梳理后,形成一定的认知并进行想象力的拓展以后,再来看相关的练习,学生就可以游刃有余的进行解答了。平移、旋转、变换、组合等,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奇妙变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设计漂亮的图案,让学生进一步的探索和创造,不断感受图形变换的很多乐趣和价值。

四、加强动手操作能力,巩固学生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老师要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学生多动手都实验,巩固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只靠观察效果不大,老师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让他们有兴趣动手。可以让学生通过比、折、剪、拼、画等,让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更有助于形成和巩固空间观念。比如在学习角的时候,先让学生摸一摸角、折一折角,再画一画角。然后进行比较,让学生由表及里的操作实验,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角。

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的方式很多,老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安排相关的实验方式,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图形特征,加深认识。比如让学生在一个等腰梯形中画出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还可以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或者两个四边形。比如让学生用纸折出一个直角。引导学生对一些实物进行测量,可以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运用量角器进行量角,并学会目测或者不测一些比较短的距离等等。为了促进小学生更好的掌握几何形体的特征,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画图,比如用三角板画出角画出垂线,可以用直尺或者三角板画出平行线,还可以利用圆规辅助画出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有利于学生发展对几何的创造想象。

五、培养总结概括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要想学好数学,需要善于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老师要有意识的在复习课中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才能让小学生的复习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比如学习线和角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概念和知识特点进行总结概括,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答、讨论和总结,三者都是直的,区别:线段有两个点,长度可以量出来,射线有一个点,是可以无限延长的,直线没有点,两端可以无限延伸,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长度量不出。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总结,把关键的点挖空引发学生思考和总结。老师可以在某一部分设置几个概念总结的题型,最后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就可以按照老师提供的关键点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有关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进行专项的概括和总结。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按照知识链上的点进行回忆和整理,进行概念的辨析,自我查漏,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自我纠错并强化相关知识点。复习时老师可以按照教材的四条线来展开,图形的认识、测量、变换、图形与位置,建立纵向联系,并关注横向的联系,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知识脉络,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

总之,在空间与图形教学时,要让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来抽象出图形的概念,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观察比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特征并且更好的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夏启贵.小学数学高段“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 2019

[2] 牟静.浅析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途径[A].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C]. 2019

论文作者:陈清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思考论文_陈清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