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彭光高

湖南省荣军医院 湖南长沙 410119

【摘 要】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病变采用MRI进行诊断的作用。方法:选择肝脏局部病变患者50例,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在行T2W和T1W平扫的同时,开展增强扫描,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临床检查、活检及病检,50例患者共检出118个病灶,病灶以1.0-3.0cm居多,增强MRI病灶总检出率及定性准确率均高于平扫,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序列均漏检的病灶共3个,经术中超声检查及手术探察为微小病灶。马根维显静脉团注后,出现恶心、口干1例,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采用增强MRI扫描方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诊断,具较高局灶性病变检出率,且准确性也居理想水平,毒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MRI;肝胆局灶性病变;增强扫描;平扫

我国恶性肿瘤领域,肝癌为常见疾病类型,其症状在病程早期多呈隐匿显示,但癌细胞增殖迅速,患者常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故早期对肝癌做出明确诊断,掌握其病灶性质及所侵及的范围,对保障患者获得良好预后价值显著[1]。采用MRI对肝脏进行扫描,可对局灶性病变组织血供和病理特点进行有效反映,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2]。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肝脏局灶性病变采用MRI进行诊断的特征及价值展开探讨,现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50例,均经CT或B超检查对病灶检出,病灶大小均≦3cm。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4-72岁,平均(45.6±9.7)岁。患者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并排除胆道梗阻者,心功能不全者,病情不稳者及伴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1.2 方法 均常规对研究对象行T2W、T1W平扫检查,以此为操作基础,同时开展增强扫描操作,增强扫描采取三维容积式插入法完成,应用钆喷酸二甲基葡胺作对比剂。采用具0.5T超导成像系统的Philips NT25型MRI设备进行操作,为体线圈,间隔0.8mm,矩阵256×256,层厚8mm。全肝采取平扫SE T1WI、FSE T2WI完成快速序列扫描检查,同时加呼吸补偿,在行呼吸补偿时,需嘱患者保持平静呼吸,在进行快速序列检查时,需嘱患者屏气。

Gd-DTPA增强扫描步骤:以TR4.2ms/TE1.8ms为参数,Gd-DTPA为马根维显,剂量0.1mmol/kg,浓度为0.5mmol/ml,经外周静脉注射,速率为2ml/s。完成注射后于15-40s、60-90s、180-300s多回合屏气对全肝扫描。

三维重建:后处理重建利用图像工作站资料完成,含多层面重组及最大强度投影两方面内容。

1.3 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检出情况 经临床检查、活检及病检,50例患者共检出118个病灶,病灶以1.0-3.0cm居多,增强MRI病灶总检出率及定性准确率均高于平扫,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序列均漏检的病灶共3个,经术中超声检查及手术探察为微小病灶。两种扫描方法检查情况见表1。

2.2 安全性分析 马根维显静脉团注后,出现恶心、口干1例,无其它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目前,我国预防和控制肝病的形势仍然极为严峻,原发性肝细胞癌属常见肝脏恶性肿瘤类型,因病程早期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出现典型症状及体征时,多已发展至晚期,故治疗较为棘手,具高死亡风险[3]。另外,脂肪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肿瘤样病变或良性肿瘤在临床也较多见,但在治疗及预后上同原发性肝癌存在较大区别,故对肝脏局部病变,特别是小病灶的诊断是影像学研究的重点。

现阶段,医疗科技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带动了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使肝脏病变检出率显著提高,特别是肝脏局灶性病变采用MRI增强检查时,定性和检出均占较大优势[4-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经临床检查、活检及病检,50例患者共检出118个病灶,增强MRI病灶总检出率及定性准确率均高于平扫,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肝脏局灶性病变采用增强MRI检查,具较高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在应用时需注意的是,经静脉将Gd-DTPA快速团注后,可在细胞外间隙快速分布,无法被肝细胞摄取,其它肝脏细胞也无摄取能力,具较短的成像时间窗,需行MRI快速或超快速动态成像才可对正常肝脏与病变的血液动力学差别进行正确反映,为达增强目的,对扫描仪有更高要求[6-7]。同时,本次研究中,马根维显静脉团注后,出现恶心、口干1例,无皮疹、腰背痛、呕吐等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表明应用含钆螯合物的对比剂行MRI增强扫描,毒副作用较少,具较高安全性。

综上,采用增强MRI扫描方式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诊断,具较高局灶性病变检出率,且准确性也居理想水平,毒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值得广泛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婷,单鸿.磁共振成像新技术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3,36(5):438-444.

[2] 丁怀银,朱西琪,沈娟.对比增强超声造影与磁共振成像在肝硬化患者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7):768.

[3] 张海兵.扩散加权成像鉴别常见实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34):4128.

[4] Yang DM,Jahng G H,Kim H C,et al.The detection and discrimination of malignant and benign focal hepatic lesions:T2 weighted vs,diffusion-weighted MRI[J].Br J Radiol,2011,84(1000):319-326.

[5] 李小庆,磁共振成像对比剂Gd-EOR-ETPA动态增强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3,19(11):815.

[6] Battal B,Kocaoglu M,Akgun V,et al.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in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focal liver lesions:efficacy of visual assessment[J].J Comput Assist Tomogr,2011,35(3):326-331.

论文作者:彭光高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  ;  ;  ;  ;  ;  ;  ;  

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彭光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