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分层教学实践论文_柴判

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分层教学实践论文_柴判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教师应合理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运用分层教学法,以此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让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关系更贴近。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能让学生在能力、素质、智力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分层教学实践。

关键词:分层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引言

小学数学课堂中加强对分层教学的应用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学生教育,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地位,教师应在课堂中将学生及各类要素进行分层划分,在新课改标准要求下,分层教学方式能够被充分利用于小学课堂中,并作为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新模式,让学生能够爱上小学数学。

1分层教学法的定义及概述

1.1分层教学法的定义

在分层教学法中,最关键的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不同学生进行智力、能力、兴趣等各方面分析,加上对已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将学生进行分层,开展分层次的教学。这样做的目的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在教学活动中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可行的。分层教学法不仅能避免教师在教学时忽略某部分学生,而且能推动教学活动有秩序、高效率地开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运用分层教学法时,要注意避免挫伤后进生的自尊心,同时也不能让优等生产生高人一等的错误认知[1]。

1.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前提

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数学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之前,教师需要分析分层教学法适用小学数学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发现,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并能合理地分析问题。众所周知,万事开头难,数学亦是如此。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启蒙阶段,其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基本计算,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清晰。但也应该知道,每个人的接受能力不一样,因此,能够达到的教学目标程度也不一样。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中,教学目标的分层是前提。因此,教师在备课制订基本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定制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能像传统教学法一样只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来规定,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综合考虑[2]。

2分层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2.1学生分层

受家庭环境、生活水平、先天素质和一些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兴趣、学习状态)的影响,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差异。因为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社会背景不一样,有的学生在数学的某些领域已能独当一面了,甚至可以说是“小专家”了,有的学生可能只是掌握了课标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还有少部分学生几乎是从零开始。二是学习兴趣差异。有的学生非常喜欢钻研数学,有的学生对学习数学只是敷衍了事,有小部分学生则因认知差异表现出讨厌数学课的状况。三是学习态度差异。爱钻研数学的学生求知欲望强,总是表现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学习数学敷衍了事的学生则被动地等待学习任务,没有什么求知欲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分层[3]。

每接任一个新的班级,结合一段时间的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并对全体学生进行客观地认定,将全班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上分为水平较高生、中等层次生和学困生三类。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后,再把各层次的学生进行合理搭配,建立学习小组,组内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对子,形成资源互补,促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目标分层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表明,数学教育要针对全体学生,从而达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一堂课程设计的主要是目标不但需要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和配套教材,不仅要使全部学生全面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目标,同时要使有余力的学生超出课程去学习。各个目标和各个层次学生要和现有学习水平相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

通常将学习目标定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性目标,要求掌握课程标准中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第二层为提高性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与要求,同时其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归纳和应用能力应得到一定的锻炼,这是水平较高的学生必须过关的。这样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目标选择余地。

2.3教法分层

受先天因素、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数学学习效果不尽相同。特别是在数学计算和解题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较大,学习效果更是千差万别。因此,教师在制定数学教学目标时,要充分予以考虑,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分层目标,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明确的目的性[5]。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相关课程中,老师主要讲教学目标划分为四个:第一,要使学生可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运算,了解个位满十后才能向十位进一;第二,要是学生正确的计算出两位数和一位数的进位;第三,根据知识迁移和计算来获得数学学习的规律性,在数学学习的时候可以全面锻炼出学生的分析、比较、类比推理的能力;第四,经过建立小组加强协作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老师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开展因材施教,确保数学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针对学生的层次不同开展不同方式的教学活动。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目标设计成三个层次。第一,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一定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值。第二,了解近似数时,要知道应该精确保留到某位小数。第三,理解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后,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其中,第一、第二层级目标是全体学生所需要实现的学习目标,第三层级目标是数学学习能力较强学生所需要完成的学习目标。

2.4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主要是针对老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活动进行反馈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需要老师的评价。所以,教学评价分层的基本目标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对学生教学学习进行评价的时候,老师要重视学生的教学知识技能的整体水平,同时要注重学生教学学习存在的不同之处,从而树立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在数学学习评价中,教师要更多地应用赞赏、鼓励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充分展现自我,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6]。

结束语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为了将教学质量全面提升,让学生学习能力增强,教师需根据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课堂中的实施能够将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将学生潜能充分挖掘。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综合性的掌握知识,并根据学生目前学习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小学教学中加强对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磊.简述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

[2]王蓝娟.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

[3] 许芝丽.关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58.

[4]栾利红.分层——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8.

[5]杨萍.小学数学实施分层差异教学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7(01).

[6]陈燕玲.浅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8).

论文作者:柴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的分层教学实践论文_柴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