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探究论文_邓健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探究论文_邓健

摘要:根据国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战略部署,职业院校要从职业素养、技能钻研、创新意识等方面,努力落实中国制造的大国工匠精神培养规划。

关键词: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中职院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李克强总理也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我们发现身边总有那么一些人在感动着我们:他们耐心专注,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传承匠人精神;他们千锤百炼,打磨中国制造。他们秉承大国工匠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奋勇向前,熠熠生辉。

中职院校是国家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向学生教育灌输这些大国工匠精神的典型,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工匠精神的实质内涵,让“工匠精神”真正植入学生的内心,培养他们踏实肯干、追求卓越的优秀品质,扎下坚实的技能基础,积极投入到工匠精神的学习中来,做好成为大国工匠未来接班人的充分准备。笔者经过系列探究,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院校应着手以下几个方面的养成教育:

一、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打造大国工匠精神的首要条件。职业院校的学生大都是16岁到18岁的青年,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首先,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大力开展思政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锤炼学生的人品。同时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广播站、宣传橱窗、横幅、电子屏幕、教室板报等媒介,有效宣传工匠精神,让学生浸润在浓厚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中。邀请企业界生产一线技术专家、大师给学生讲课,观看《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些弘扬工匠精神的纪录片,让学生从中受到感召,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的向榜样学习。

其次,增加技能训练操作课程。重视专业项目建设和实训场所建设,在技能训练中融入素养教育。在实习实训过程中不能仅要求学生完成实习实训任务,更重要的是根据相关企业的用人标准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安全操作、质量原则、创新意识、岗位责任、勤俭节约、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等具体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添加到其中。从点滴做起,使他们养成一种脚踏实地、专注持久、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匠人精神。

第三,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不能只靠教师课堂上的讲授,更需要学生到生产实习一线去亲身体验、磨练和锻造。在企业实习中,要求学生以企业的标准规范行为来操作,所以企业实习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环境,来训练专业技能,塑造职业素养,磨练意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到,职业素养不高的员工,不仅会导致企业生产任务不能如期完成,还会造成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安全责任事故。通过耳濡目染,帮助他们逐渐养成吃苦耐劳、一丝不苟、不会投机取巧的工作作风,让学生充分感悟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潜移默化的达到培育工匠精神的教学效果。

二、技能钻研的钉子精神

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非一朝一夕,职业院校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日常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职业院校可以安排学生参与综合能力实践周活动,每个班级轮流负责学校的管理、服务、卫生保洁等劳动任务,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体会不易和辛劳。通过劳动,使他们在体味艰辛、挥洒汗水中塑造坚强的心理素质,在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中磨炼自己的意志,不怕苦不怕累,从而获得受益终生的可贵的劳动品质;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创造价值观,在国家社会需要与个人价值的实现方面,塑造钉子一般的钻研精神,提升工匠精神的意识和能力。

其二搭建大赛平台,以技能大赛为抓手,磨练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技能大赛的紧张实战氛围,能有效的锤炼学生的抗压能力,提高实践能力。职业院校不仅要经常举办各类校级技能大赛,还要选派优秀选手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多出成果,引导学生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从而在工作中形成执着坚守的优良习惯,不轻言放弃,在平凡的岗位上提升自己的才干。凭借各级各类大赛平台,学生经过初试、复试到决赛,层层选拔,单项和综合项目的优胜者成为学生榜样,开拓学生视野、历练提升他们的个人成就感和荣誉感,锻炼他们钉子般的探究精神,既提升了综合能力,又历练了他们积极钻研、团结协作、不畏强手、积极应变等多项有利于工匠精神养成的素质。

三、创新精神的养成教育

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以及专业拓展三个模块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中专业课程针对学生专业技能展开培养,通识课程针对学生基本素质进行培养,职业拓展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展开培养。在课程设计体系中让课程设置和企业工作岗位实现无缝连接,学生上岗即能上手,建立培养工匠精神一体化流程。将企业日常岗位规范标准融入日常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操作规范。教师针对学生完成过程做出评价,从而有助于学生及时准确掌握并改进工作方法,真正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

在实施创新能力教育时,坚持以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为核心,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传承和发扬“专注、耐心、细致”的匠人素质,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将工匠精神元素融入日常的教学内容中,结合各专业特点分析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应具备的工匠精神要素,养成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大国工匠精神。

四、师资队伍的强化建设

工匠精神的培育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专业课教师要对本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技能进行研究,总结出相关教学方法,并运用到日常教学过程当中,用教师的工匠品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高职院校要经常组织教师出去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市级、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发现自身问题寻找差距,提升技能水平。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企业挂职的机会,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必须自身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专业技能,肩负起教育学生的任务,培养学生安于本职工作、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要用崇高的师德感染学生,所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刻不容缓,使教师成为践行工匠精神的榜样。同时邀请企业技能大师、能工巧匠来校讲座,让学生与他们近距离接触,感受匠人精神,激发学习动力和激情,把工匠精神的养成变成一种行动上的自觉,进而内化为一种价值信仰。

我们看到,培养和塑造学生工匠精神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培养大国工匠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的职业院校师生们要一起从职业素养、技能钻研、创新意识等方面,努力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实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战略。

论文作者:邓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中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探究论文_邓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