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昏迷期肝性脑病诊治分析论文_罗国彪,杨绮红,冯素玲

罗国彪 杨绮红 冯素玲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消化内科 广东 广州 510220)

【摘要】 目的:分析昏迷期(Ⅳ期)肝性脑病诊治经过,观察其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38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8例,在基础治疗上,两组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g,2次/天,静滴,乳果糖15ml/次,3次/天,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60ml/次,2次/天,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清醒时间、肝功能、血氨变化,总有效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患者清醒时间,降低血氨水平,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死亡率。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保留灌肠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昏迷期肝性脑病的方法。

【关键词】 肝性脑病;门冬氨酸鸟氨酸;乳果糖;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6-0183-02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是一种由于急慢性肝功能严重障碍或各种门体分流异常所致,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并排除其他已知脑病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肝硬化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比例可达70%[1]。显性肝性脑病,特别是Ⅳ期肝性脑病,危害性大,死亡率高,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死亡原因,本文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保留灌肠综合治疗肝性脑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8例昏迷期肝性脑病患者,其中男44例,女18例,平均年龄(55±12)岁,乙肝肝硬化26例,丙肝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6例,原因不明2例,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4例,B级10例,C级24例。HE诱因:消化道出血22例,感染10例,便秘3例,高蛋白饮食2例,原因不明1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情轻重、血氨值等均数比较,经t检验,P>0.05,差异无显著性。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肝性脑病诊断标准[2]:严重的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支循环、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肝性脑病的诱因,明显的肝功能损害或血氨增高,且排除严重心、肺、肾疾病和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理、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等。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积极消除肝性脑病的诱因,限制蛋白、保证充足热量和维生素饮食,护肝、防治脑水肿、补充微生态制剂、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g,2次/天,静滴,乳果糖15ml/次,3次/天,口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乳果糖60ml/次, 2次/天,保留灌肠,直至患者清醒为止。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清醒时间,治疗3天后肝功能、血氨水平。

1.4 疗效判定

显效:昏迷症状消失,神志恢复,血氨恢复正常;(2)有效:昏迷症状明显改善,神志好转,血氨下降,但未达到正常值;(3) 症状及血氨改善不明显,治疗不足1周死亡者视为治疗无效。显效和有效计为总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肝功能、血氨及清醒时间指标变化见。表1。

2.2 两组病人治疗总体疗效。见表2。

从上两表中可以看出,在治疗后,两肝功能、血氨下降程度均有明显改善,虽然在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差异没有显著性,但血氨下降、清醒时间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HE是一种严重的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HE发生时,主要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性格行为异常、嗜睡或昏迷等,其中Ⅳ期肝性脑病预后差、死亡率高,其发病机制较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包括:氨中毒学说、γ-氨基丁酸神经递质与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等,但氨中毒学说仍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因此积极进降氨是治疗肝性脑病的关键。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循环过程中产生的氨相互结合,促进尿素的合成和氨的生理代谢过程,最终起到明显降低血氨水平的药理作用,门冬氨酸可逐渐转化为谷氨酰胺和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具有抗氧化应激反应及清除内毒素的生理学功能,而草酰乙酸在三羧酸循环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肝脏组织提供必需的能量,加快肝细胞生理学功能的恢复速度,进而提高肝脏排泄胆红素、清除血氨的功能[3]。乳果糖可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的生长,进而合成和分泌大量有机酸,使肠道呈酸性环境,肠道生成的氨在酸性环境下可转变为离子状态并合成蛋白,改善氮的生理代谢过程[4],它是一种合成双糖,在小肠不会分解吸收,可以原形到达结肠,可促进肠道内病原体和各种肠源性有毒物质及集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从而有效地减少氨的生成,达到降血氨治疗肝性脑病的目的[5]。对于昏迷患者,胃肠功能往往有一定损害,经鼻饲注入的乳果糖不一定有够在短时间内进入大肠发挥其降氨作用,经肛门灌肠方式使乳果糖直接进入大肠内,可在极短时间内使肠道转换成酸性环境,同时起导泻作用,促进氨及其他毒素排泄,为抢救病人,逆转病情起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对于治疗昏迷期肝性脑病是一难得经验,结合本文诊治经过,可以认为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保留灌肠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昏迷期肝性脑病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83-2000.

[2]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中国肝脏病杂志(电 子版),2009,1(2):46-55.

[3]彭继承.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研究.世界感染,2008,8(5):367-369.

[4]吴会今.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实用肝脏病杂,2011,4(2):151.

[5]王胜昱,史洁,陆将.乳果糖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4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27(23):2189.

论文作者:罗国彪,杨绮红,冯素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3

标签:;  ;  ;  ;  ;  ;  ;  ;  

38例昏迷期肝性脑病诊治分析论文_罗国彪,杨绮红,冯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