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能电网模式可以提高电网管理的运行水平,推动电力系统科学、合理的发展。智能电网中配网调控一体化是一项重点项目,应本着科学发展的原则有效地发展电力调控一体化。加强对配网调控一体化的运用研究对电力系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为配网调控一体化更好的发展献计献策。
关键字: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运用
导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逐渐提高,电力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电力行业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成分,它的运行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大影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由于传统变电运行的管理模式,造成了我国的电网运行总体情况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当前变电管理的要求。智能化是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智能调控一体化也将是电网运行的管理模式。
1现阶段我国电网运行管理的基本情况
对变电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和监控可以使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保障。以往的变电运行管理主要有三种模式,这三个阶段管理模式的共同特点是需要大量人力的支持。这三个管理模式分别是初期的常规变电站管理模式,中期的监控中心变电运行管理模式和后期的操作队分设变电运行管理模式。
1.1常规站变电运行管理模式
常规站变电运行管理模式由于其常规性,所以变电站内要24h都有值班监控,与此同时,还要设立多个工作组。这样做可以使变电站的工作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对情况的反应速度变快。但这种模式有很大的缺点,尤其其24h都要有人值班,所以需要人力的支撑,变电站的规模越大,对人力的需求也越大。
1.2监控中心变电运行管理模式
就监控中心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而言,监控中心是其核心,所以其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集中的监控中心方便对监控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监控中心之后,再按照根据不同的区分方法建立操作队。监控和操作的一体化,监控管理的区域化,监控和操作的分设化分别是监控中心变电运行管理的三种模式。监控和操作分设化可以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使人员的安排可以尽量缩减,这种方式很适合中等规模的变电站。监控管理的区域化的优点是使人力得到了很多的管理,但是对现在的电网调控模式而言,不合适;而监控管理的一体化与监控管理区域化刚好相反,其很适合现在的这种调控模式,但是其缺点是浪费人力资源。
1.3操作队分设变电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也需要操作中心的支持。这种模式的人员都有明确的分工,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可以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工作效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这种管理模式的缺点是由于变电站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传输,如果出现突发事件,不能进行及时处理。
2调控一体化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影响
2.1更优化的人力资源配置管理
使变电站远方监控职能和运行操作职能得到分离的是调度控制中心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是使用工管理更加规范,优化资源配置,使机构设置得到精简。根据变电站的实际工作情况,对管理人员进行任务分配,使他们可以进行统筹调配,让工作人员的工作不至于太过繁忙,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设备进行巡视和对电网进行维护的工作内容上,使电网可以更加稳定的运行。一方面,智能化管理可以使人员得到合理的分配,节省运行成本,还可以在对设备进行启动凸显优势。另一方面,在平时要加强培训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不仅可以提升其技术,还可以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其管理模式还可以进行改变,把工作人员分为倒班人员和维护人员,使工作人员可以得到休息,为工作人员提高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这样的分配方式解决了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由于负担太重,工作人员出现夜间疲劳的现象。这种弹性的值班制方式,使工作人员的上班时间划分成了白天和晚上,在时间上获得了解放,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利用在学习技能上,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素质,还可以提高处理事故和对电网进行操作的工作效率,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
2.2改变了传统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
目前的对电网进行管理的模式当中,还有一些比较传统的管理方式,如变电集控站等,这种管理方式把变电站、监控和集控站的所有职责都承担了,这样就需要有大量的人力的投入,而这些投入的人力又不能得到很好的使用,所以集控站经常会出现工作分配不均的现象。随着新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电网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传统的模式已经逐渐被取代。因此,实施一体化智能电网调控模式,不仅可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还可以使完整的调度中心的导师设立,这样可以与监控中心很好的进行联系,实现一体化管理。对电网进行维护的人员的主要工作使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巡视,分解调度指令,对变电站的倒闸进行操作,与调度中心进行有效的协调和配合,方便对电网进行更好的管理。
2.3提升电网运行管理的工作效率
实施一体化调控模式后,电网信息数据的收集和获取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完成,使调度员的错误率得到有效的降低,缩减维修时间,与此同时,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使数据得到更好的传递。比如,如果电网工作人员在进行一项调度命令,以往传统的运行模式的工作流程是在调度工作和现场监控之间进行电网信息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首先是监控中心的人员发现电网运行出现异常向调度中心进行汇报,然后调度中心再把汇报信息传达给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再将指令传达给维护队,维护队再对现场工作维修,这一流程十分繁琐,不仅可能导致信息传送的不够及时,还会导致信息传送的不准确,增加了故障维修时间和人员的浪费。而实施智能电网一体化后,对故障操作流程进行了优化,不仅提升了故障人员的工作效率,对故障进行维修的时间减少了,还可以让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之间相互学,信息更加公开化,提升部门的管理能力。
3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智能调控一体化可以为电网运行带来很多好处,但还有些问题要注意。及时把握系统的更新情况,完成对系统的升级和改造。因为很多信息资源会不断累积,所以,怎样处理好这些信息资源是建设电网智能调控一体化的基础。所以,施工单位要根据不同的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使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清楚明了;要注意结构的配置优化。合理规划人员的数量,利用好人员,所以,这一方面需要相关部分对系统机构很明确,然后确立不同的工作岗位。配网自动化设备也是在进行智能化得同时必须的设备。而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配网自动化的实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结束语
在上文中,我们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了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由上文可见,调控一体化是智能电网中重要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人们熟知,推动了调控一体化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还应加强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车国芳.电网智能调控一体化对电网管理的影响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1:215.
[2]崔建喜,陈其凤.电网智能调控一体化运行管理模式研究[J].机电信息,2014,18:174~175.
[3]赵亮.地区电网智能调度理论与管理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4]蒋亚辉.基于智能电网模式下的配网调控一体化研究[J].工程技术,2016(5).
[5]陈丹丹.浅析配网调控一体化在智能电网模式下的应用[J].电工技术,2015(1)
论文作者:董志钢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1
标签:电网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智能论文; 变电站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模式论文; 中心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