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分析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分析

刘晓洁[1]2017年在《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混合型金融衍生品,债券持有人可以依据条款在满足特定条件下将其转换为发行公司的指定数量的普通股股票。可转换债券因其融资成本低、现金流压力小、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等特点一直备受企业和投资者青睐。国际可转换债券市场已经发展成为继股票和债券之后的第叁大证券市场(Bloomberg,2014)。我国的可转换债券发展历程较短,在市场成熟度、产品丰富度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空间。研究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因和风险转移效果,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可转换债券的自身特点、历史起源和发展现状做了梳理,通过对比国外成熟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情况,归纳出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主要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动因和成效做出实证分析,并基于实证结果对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对策建议。本文基于1998年8月至2016年8月的样本数据,选取了公司的财务杠杆、财务宽松度、自由现金流比值、税务负担、成长性、公司规模等六个变量,通过二项logit回归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动因进行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与其成长机会呈正相关,与其财务宽松度、自由现金流量、公司规模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通过扩充样本容量、使用托宾Q值的理论计算公式、使用公司规模的市场价值计算方法对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论一致。结果说明,公司在做出融资决定时将自身成长性和财务松弛度等因素考虑在内,其行为符合理性预期。此外,建立在对公司发行动因检验基础上,本文对中国市场上截至2016年12月正在流通的可转换债券进行了风险转移理论的实证检验,引用Eom(2008),Dorion(2014)等人的研究,在使用B-S期权定价模型为公司证券定价的基础上,计算出风险转移指数。并在模型重要参数正股波动率的计算中,使用GARCH模型以提高结果准确度。通过对比真实风险转移指数和假设的风险转移指数之间的差值和标准差,发现发行可转换债券对于降低股东激励效应具有一定作用。最后,本文在展望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结合实证研究结论为促进可转换债券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俞珞[2]2008年在《我国可转换债券条款设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可转换债券是一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兼顾股票和债券两者的特点,在国外资本市场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因其特殊性质,可转换债券受到众多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重视,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在国外资本市场上应用十分广泛。可转换债券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但从90年代至今,我国已有部分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并日益认识到可转换债券的融资优势。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可转换债券在我国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因此对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介绍了可转换债券的定义,简述了其国内外发展情况,对可转换债券的经济特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可转换债券条款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条款的合理设计问题,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已发行可转换债券条款的特征,并引入实例进行深入分析。随后,针对上述分析,文章指出了我国可转换债券条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指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后,文章对分离式可转换债券进行了相关分析,分离式可转换债券是可转换债券的一个创新品种,在融资方面与普通可转换债券有一些差异,文章还详细分析了其融资优势和融资风险。最后,文章根据前面章节的研究分析,对我国公司利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中出现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同时,联系国外可转换债券的发展以及创新情况,对我国资本市场上可转换债券的创新进行了分析。

梁庆[3]2015年在《大秦铁路可转换债券融资可行性研究及方案设计》文中认为我国铁路目前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铁路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我国铁路目前呈现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融资体系,借鉴国外铁路融资的经验,吸收社会民间资本,解决铁路的资金问题。本文认为铁路运输业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有利于企业获取低成本的资金并且可以改善铁路运输业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情况,因此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对铁路运输业公司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由于国内外把铁路融资方式与可转换债券具体结合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把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运用到铁路运输业上市公司的研究中,探讨了其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可行性。于是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了与铁路运输业相关的叁家已发行可转换债券的上市公司,对这叁家上市公司的条款设计和发债前后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总结出对铁路运输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借鉴意义。随后本文选择铁路运输业中的龙头企业——大秦铁路作为切入点,对大秦铁路的融资需求、融资工具比较、发行可转债政策条件、发行风险、发展前景以及近叁年财务指标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在假设大秦铁路发行可转换债券融资的情况下,为大秦铁路发行可转换债券做了基本的条款设计并对铁路运输企业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条款设计提出建议。本文的特点是在大秦铁路还没有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情况下,对发行条款进行了初步的设计,而且在条款设计部分运用了Black-Scholes模型计算大秦铁路期权价值,从而推算大秦铁路可转债的平均票面利率。

刘莉[4]2005年在《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融资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活动,而资本市场则是企业进行融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在中国资本市场建立的这二十年中不断发展和推出了许多新的金融工具,可转换公司债券就是其中之一。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并且在最近的几十年中,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品种创新取得了空前的发展,总共经历 5 次创新,这使得发行公司可以根据资本市场的现状和自身的融资需求做出灵活的选择和安排,因此可转换债券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相当成熟,相当普遍的融资工具。但是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还比较短,在 1998 年开始试点发行时也只有少数公司使用可转债进行融资。随着公司融资需求的不断扩大、对新的融资工具的逐步认识以及国家有关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法规的出台,可转换债券受到更多公司的青睐。从 2001 年开始,通过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的公司不断增多,这标志着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但纵观我国的可转换债券的融资现状可以发现,由于对可转债的认识不深以及发行可转债的跟风心理,发行企业间的条款雷同,缺乏创新,有些条款在制定上也缺乏理论研究支持,因此未能有效利用可转债这一融资工具进行有效融资,这也就提出了对可转债进行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 基于上述的原因,本文试图从融资角度对可转换债券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是从可转债的发展和现状入手,旨在提出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再从理论到实务分别探讨了可转债的融资理论和实际应用的问题,本文最后通过案例将上述理论和应用策略进行了综合分析。全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章,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发展及现状。本章首先运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截止到 2003 年 12 月 31 日我国企业和公司已经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的相关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可以了解我国可转债的发展2历程和分析可转债的融资现状。通过我国可转债的发展可以预见,可转换债券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一种重要的金融产品。同时,另一方面,通过上述统计数据发现现阶段可转债的融资现状却不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在于融资方对转债理论和特点的不了解,并未有效利用可转债进行融资,因此对可转债融资的理论及运用进行研究已经势在必行。第二章,揭开可转债融资神秘的理论面纱。本章探讨了可转债融资的相关理论,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可转债是一种复杂的融资工具,它既具有债券的特性,又具备股权的性质,同时还嵌有期权。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有效运用这一复杂的融资工具的前提是对理论的深入研究,只有在揭开了它的理论面纱之后,才能实现灵活自如的运用。首先,本章从可转换债券的特性入手,从不同层面分析了可转债的特性,并从融资效果方面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可转债的融资特性——风险中性。其次,本章对可转债的融资动机理论进行了研究,在阐述了国内外有关可转债融资动机理论后,本文选择再融资方式的演变这一视角来研究可转债在我国的融资动机问题,指出可转债在我国现阶段备受欢迎,主要是出于以下叁方面的原因:融资政策的偏向、缓和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之利益冲突的需要、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最后,本章从融资的实际效果出发对可转债的融资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该部分的研究以 EPS 的变动为出发点,并对股权融资、可转债融资和普通债券融资叁种不同融资方式对 EPS 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债务效应和稀释效应,最后通过数据分析、理论分析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与股权融资和普通债券融资相比较,可转债融资最有利于提高公司的 EPS。第叁章,我国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的应用研究。本章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研究可转债的实际运用。首先,本章以融资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可转债的融资策略,为可转债的发行提供了参考。在发行可转债前,发行公司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是否发行可转债的问题,二是如何发行的问题,即转债要3素的有效组合。第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对转债发行主体、发行时机以及发行时的公司财务状况的判断,选择适合的主体,在恰当时机和财务状况下发行可转债,是利用转债成功融资的前提。转债要素的有效组合是成功发行的关键,该部分分析了各项条款的特点和设计的原则,由于转债的发行涉及到投融资双方,因此在设计条款时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双方的利益,才能保证转债的成功发行与转股。在上述基础上,本章进一步分析了转债发行后对发行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股价的影响。可转换债券对公司资本结构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对于经营情况渐好的公司可转债的发行将逐渐优化其资本结构,而对于经营状况恶化的公司,可转债将进一步恶化其现有资本结构,本文就如何以资本结构优化为出发点确定可转换债券的发行规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转债发行后将对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产生影响,国内不同的学者在进行实证研究后对此问题得出了不一致的结论,因此在中国市场上可转债发行对于股价的影响还无定论,本文就其可能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以招行发行可转债对股价的影响为例进行了原因剖析。第四章分析了上海虹桥机场发行可转债进行融资的案例。通过虹桥机场发行可转债这一案例

张仲达[5]2015年在《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可转换债券允许持有者在一定条件下将其转换为公司股票,它既具有债券的特性又具有股票的特性,相对于单纯的债券或股票而言具有独特的优势。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可转换债券,由于其在我国推出的时间较短,再加上我国宏观经济环境还不完善,可转换债券融资在我国的发展尚不成熟,企业在发行可转换债券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对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的研究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立足于上市公司,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可转换债券融资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可转换债券的定价、发行动机以及发行效应这叁个方面。然后对可转换债券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明确了其含义、性质、种类和特征,指出了发行可转换债券会对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也总结出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优势,包括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募集来较多的资金,可以保持股价稳定,有利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使融资者在融资的实施阶段使用比较灵活的手段等等。之后本文对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上市公司自身的不足,也有可转换债券市场环境的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企业的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然后本文将青岛啤酒发行的可转换债券作为具体案例,对其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其能够成功的原因和给市场上其它企业所带来的启示。最后,综合以上各部分内容,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存在的问题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曹斌[6]2009年在《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对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可转换债券从作为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出现,在国外已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由于其自身股性和债性的双重性质优势,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上相当普遍和成熟的融资工具。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国内对可转换债券的研究也日益关注。主要集中在可转换债券的融资动因、短期股价影响、理论融资优势、定价方法及发行条款这几方面上,虽然对可转换债券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研究也有所涉及,但随着我国可转换债券政策完善及资本市场环境的发展,之前国内的有些研究已经时过境迁,不再适用于当前的市场发展。本文从上市公司融资角度出发,对其发行可转换债券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加以分析。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可转换债券的概念和性质出发,分析阐述了可转换债券发行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作用机理。本文通过选取了2003-2007年在深沪两市发行可转换债券进行融资的37家公司作为样本,对样本公司的八个能较好反映公司业绩的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从而得出发行前后一年发行样本公司的业绩综合得分,再运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前后一年业绩变化是否具有显着性。然后对实证结论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了有利于可转换债券融资发展的相关建议。最后就本文研究方面的一些局限性提出了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的方向。

孙娟[7]2007年在《定向可转换债券再融资的战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企业发展壮大到一定阶段时,吸收外源性投资是一种普遍现象,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实力增长、品质提升、实现质的升华的关键步骤。采用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是一种十分稳妥有效的引进外资手段。对上市公司来说,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有利于公司注入优质资产,拓宽业务范围,改善公司资产结构,促进资源有效配置,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都能获得大幅增长;反映在财务力面,有利于增加每股收益,降低资产负债率水平。另外定向发行可转换债券亦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优化,特别是通过定向发行可转债引入对公司发展有积极作用的股东,可以有效改善公司的市场经营环境和内部治理环境。本文以青岛啤酒股份公司发行定向可转换债券为样本,在国内外定向可转换债券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企业定向可转换债券的经济特性和战略性质,以及上市公司发行定向可转换债券融资对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等问题。论文首先剖析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定向可转换债券的财务背景,寻找青岛啤酒的战略筹资动因;然后,分析定向可转换债券的价格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分析研究可转换债券的价格,发现和探究债券成本与公司财务决策的关系;接下来,论文探索可转换债券筹资对公司资本结构优化和治理结构优化的作用,以及对青岛啤酒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最后,讨论有关人事变动和财务契约的有关财务理论与实践问题。定向可转换债券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引入的时间很短,特别是被市场接受的时间也很短,客观上各市场主体对其本质及特性的了解不深,对定向可转换债券的认识往往停留于将其作为一种再融资渠道的层面。因此,开展定向可转换债券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考察和分析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举借债务筹集资本的实践变化,深入研究定向可转换债券对企业转换筹资方式的重要作用,对企业财务实践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而且对于深化定向可转换债券理论研究具有重要学识意义。目前我国财务学界理论研究的主流是西方企业合约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在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领域的应用,以及资本市场财务理论研究,特别是股票发行价格和股权结构等业主权益筹资问题的研究比较广泛,而对于债权筹资问题的研究则很薄弱。本文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我国财务管理学术界关于企业筹资与企业战略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新气氛。同时,将企业定向可转换债券研究引入财务理论研究视野,也将发挥一定的作用。

肖唯涵[8]2013年在《我国上市公司运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动因及其效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可转换债券是一种由普通债券与股票的买入期权融合而成的混合型金融衍生品,它赋予债券持有者有权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依据法定程序并按照发行人所承诺的转换价格将其转换为公司的普通股票,与传统的债券和股票相比,更具有吸引力。近几年来,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可转换债券已经成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再融资工具之一。但是,相对于国外可转换债券市场的成熟发展,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仅仅经历几十年的发展,无论从研究深度还是广度上来说都存在亟待完善的地方。上市公司运用可转换债券融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从“后门权益”的视觉,旨在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动因以及效应表现,帮助上市公司能够更好的利用可转换债券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为我国证劵部门规范我国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提供一定的依据,以促进可转换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对可转换债券基础理论做出概述之后,本文通过引入“后门权益”假说的主要观点以及研究模型分析出上市公司运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动因主要是为了获取递延的权益。随后,文章重点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财务风险困境两个方面分析发现:当企业外部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时,投资者对股票的吸引力将大大降低,而导致股权融资成本增高;当企业内部面临财务困境风险时,发行普通债券将增重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最终增加债权融资成本。这时上市公司为了获取递延的权益将选择可转换债券来规避以上两种成本。同时,基于获取“后门权益”的融资目之下,上市公司促使可转换债券顺利转股的态度将影响企业绩效的表现,也就是说企业管理层为了使可转换债券能够在到期时转股成功会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并通过选择成长性较大的行业来扩张业务以期获取优异表现。这时,上市公司会将这种对企业未来股价充满信心的信号通过公司绩效的表现传递给投资者来促使其实行转股权利。随后,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方程以实证的方式研究上市公司运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动因,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市净率为负相关,主营业收入增长率、发行规模为正相关。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法得到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前后一年的综合绩效函数,并计算它们各自的得分,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得分高低发现,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后的绩效表现略优于发行前。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1)如果上市公司同时面临信息不对称和财务困境风险时,选择任何单一的融资方式都将承担较高的融资成本,这时偏向股权融资的企业为了获取递延的权益将选择可转换债券来规避以上两种成本;(2)上市公司会将这种对企业未来股价充满信心的信号通过公司绩效的表现传递给投资者来促使其实行转股权利,进而导致其在运用可转换债券融资之后的效应为良性表现。

谢灵[9]2007年在《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的有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可转换债券具有债权和股权的双重特性,是企业再融资途径中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可转换债券在国外经过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发达资本市场上相当成熟、相当普遍的融资工具。从我国证券市场来看,可转换债券作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新途径,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试点发行了,但一直少有人问津。从2001年开始,这种局面有所改观,希望通过利用可转换债券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上市公司不断增多,这标志着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以往我国企业偏重于股权融资而忽略了债权融资,导致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上市公司应用可转换债券这种金融工具进行外部融资对于解决我国资本市场股权融资比例过高、证券品种单一和金融创新缓慢等现实问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是从企业融资的角度出发,将可转换债券作为企业的融资渠道之一加以比较分析,认为可转换债券融资与直接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相比能减少公司外部融资时同时面临的多种股权性和债权性相关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明显的融资优势。文章首先应用经济学理论剖析可转换债券的属性和本质,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总结和比较,为下文的研究作理论上的铺垫。然后以一个模拟案例定量的分析了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重点考察其在稀释效应、税盾效应和财务负担方面的基本作用过程和与直接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相比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基于对可转换债券融资原因的深入理解,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应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内因在于减轻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多种融资成本,创造性和系统性的将之分为代理成本、价值低估及财务危机成本和风险不确定性成本叁大方面,应用两个模型的论述,辅以已有的实证结果,详细论述了可赎回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相对优势和适用公司特征。文章最后从宏观角度描述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的不足之处,针对我国目前可转换债券融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改进完善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建议。

刘薇[10]2009年在《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可转换债券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在国际资本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最新融资结构理论为依据,以中国上市公司为对象,从融资结构入手,在分析上市公司融资行为、融资结构的基础上,寻找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探索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途径,实现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本文对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具有的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可转债融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研究进展。本文的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第一,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运行机制与运行环境与西方发达的资本市场有很大差异,论文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可转债融资选择问题展开研究,研究成果既可为发行人合理选择可转债融资提供重要的经验借鉴,也可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从而有利于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第二,为我国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融资和优化资本结构提供了思路。在可转债正式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之前,上市公司只能通过配股和增发进行再融资,这造成我国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引入可转换债券融资这一方式,同时将可转债融资与增发股票融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可转债融资优化资本结构。第叁,从静态权衡理论出发,本文采用Excel和SPSS16.0软件来分析数据,主要采用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Wilcox on Z检验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等方法研究可转债融资与增发股票两种方式是否满足静态权衡理论。考察了可转换债券与增发股票融资在税收利益和财务危机方面以及公司规模方面存在的差异。实证研究表明,与增发股票相比,资产规模较小、净资产收益率较低、非债务税盾较少、收益波动较大、资产负债率较低的公司倾向于选择可转债融资来达到最优资本结构。研究发现,基于静态权衡理论的税收利益假设和财务危机假设在解释可转债和增发股票公司财务特征的差异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对可转债和增发股票融资方式的选择,实现了向公司最优资本结构调整的目的,这就对静态权衡理论给出了一个基于中国数据的支持性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我国上市公司乃至非上市公司利用可转债债券融资,达到最优资本结构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研究[D]. 刘晓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7

[2]. 我国可转换债券条款设计问题研究[D]. 俞珞. 同济大学. 2008

[3]. 大秦铁路可转换债券融资可行性研究及方案设计[D]. 梁庆. 北京交通大学. 2015

[4]. 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研究[D]. 刘莉. 西南财经大学. 2005

[5].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问题研究[D]. 张仲达. 天津财经大学. 2015

[6].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发行对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D]. 曹斌. 江苏大学. 2009

[7]. 定向可转换债券再融资的战略分析[D]. 孙娟. 中国海洋大学. 2007

[8].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动因及其效应分析[D]. 肖唯涵. 江西财经大学. 2013

[9].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的有关问题研究[D]. 谢灵. 重庆大学. 2007

[10].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对资本结构影响的研究[D]. 刘薇. 西北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  ;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问题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