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动力机制研究论文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动力机制研究论文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动力机制研究

吴珍彩 张 建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 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宏大工程。应充分遵循循序渐进的科学规律,把经济、人口、政治、文化、科技、环境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协调起来,发挥其动力作用,推动城市发展。本文运用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从内源动力机制、外向动力机制、市场动力机制和政府动力机制四个方面,对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动力机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 动力机制;国际中心城市;郑州市

动力机制,简单来讲就是源动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动力机制就是要回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源动力是什么?这些因素是怎样引起城市发展的?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自然条件、区域位置、开放程度和制度安排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自然资源、区位优势、要素积累、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等状况,进而决定了该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水平。鉴于此,本文从内源动力机制、外源动力机制、市场动力机制和政府动力机制四方面分析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源动力。

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内源动力机制分析

内源动力机制主要是指人类很难改变的自然条件因素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自然条件因素包括气候、土地、矿产资源、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等,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条件通过对生产的影响来加速或延缓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进而影响该区域的城市建设。

1.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推动作用

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区位+交通”是最大优势。铁路方面,京广铁路、陇海铁路两大铁路大动脉在郑州交汇,是贯穿南北、沟通东西的交通要冲,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而高铁的快速发展,在郑州形成了“米字型”的高铁网络,让郑州在高铁发展的地图上位置更加凸显。航空方面,郑州机场已开通全货运航线34条,其中国际地区全货运航线30条,位居中国内陆地区第一位,实现了郑州与欧、美、亚三大经济区域的互通互联。公路方面,按照《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到2030年,全省高速公路网总体布局呈现6放射线12纵12横路网结构,其中的6放射线即是由郑州出发的,12纵12横路网大多也围绕在郑州周边。

改善监测手段,进一步加强城市水文、气象站网建设,优化布局,扩大监测范围。提高预报精度,进一步充实技术力量,更新仪器设备,改良预报方案。形成规范的城市气象、水文、防洪与排涝工程险情、洪涝灾情信息报告制度。科学预警,对江河洪水、山洪灾害、暴雨内涝、台风暴潮等不同灾害,合理划分灾害预警级别,设置简洁易懂的警示标志,便于公众理解并采取预防措施。增加预警信息发布的手段,提高信息发布频次,扩大信息覆盖范围,保障预警信息及时传达,为公众争取足够时间采取防范措施。

“区位+交通”优势对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大大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使产业布局更加优化;另一方面,也改善了郑州市投资环境,带动沿线经济产业带的形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增添活力。这些为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城市建设资金对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作用

2.人文社会文化对国家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

林蓝常想,这就是老夫老妻的对话方式吧!话说得少,活儿做得多。大赵辛苦劳作多赚钱,以保证家庭收入;自己辛苦劳作洗衣做饭,以保证吃穿住都舒适、健康、安全。

郑州在3600年前就成为中国商代早期和中期都城,是商文明的发源地。全市各类文物古迹达10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43项。包括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黄帝故里、商城遗址等历史名胜。这些文化不仅促进郑州市旅游经济发展,而且也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文化基础。

第一,区域内物质生产过程效率的高低会受人文社会文化状况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会决定该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状况、中心城市建设规模,甚至中心城市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等。第二,人文社会文化是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价值基础和源动力,它形成了城市的生活理念、人文基础、风俗习惯、个性魅力和道德准则。郑州市中心城区是一个集各种传统、道德、风俗为一体的商贸中心。第三,人文社会文化一定程度又是城市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也是城市建设的关键,通过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推动国家中心城市优化发展,进而提高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吸引更多的要素流入城市,形成良性循环。上述三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人文社会文化基础。

与商业领域的品牌忠诚行为不同,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服务并没有强烈而明显的竞争环境,因而在评估时,读者的长期关注度、对活动参与的积极性等互动因素即可成为评估指标。

国家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资本运行机制,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通过市场机制融资所占份额逐渐增大,郑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一良好发展趋势,不仅扩大了固定资产投资数量,而且投资主体的增多还带动了投资结构的优化,而这些变化将直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2018年郑州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32.5亿元,一方面,改善了城镇道路、供水、电力、通讯、供暖、绿化等基础设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优化又会带动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间接地促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市场动力机制是指利用市场运行规则吸引各种优势资源流向某一区域,进而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机理。市场动力主要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价格机制引导各种要素流向国家中心城市收益较高的产业和区域。竞争机制中优胜劣汰原则会鼓励竞争主体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成本,研究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从而推动科技创新,而科技的创新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外源动力机制分析

外源动力机制主要指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本区域经济发展,进而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1.利用外资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治疗前,两组的APTT、PT、TT等指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经过治疗,两组的三项指标均有所增加,观察组和之前以及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患者的BNP、CK-MB、LDH、ALT、AST、BUN、Cr指标均有所下降,和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患者治疗前平均血细胞比容是(0.49±0.09),治疗后为(0.41±0.07),(P<0.05)。对照组的治疗显效率是20%,有效率是90%,观察组的显效率是65%,有效率10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经验已经表明,外资已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外部因素。引进外资,可以扩大本区域融资市场规模,同时外资的溢出效应,又可以提高本区域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进而带动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水平提高。2018年,郑州市实际利用外资42.1亿美元,是2010年的2.2倍;引进境内域外资金2108亿元。目前,郑州市引进的外资已进入各个行业,如:农业、制造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交通运输业、居民服务业等。这些外资的进入不仅弥补了郑州市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而且使本地企业通过学习与竞争,掌握了世界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相关的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需要进一步进行机制和体制的改革,需要配套相关的法律和法规。要建立“三条红线”的执行细则,完善相关的技术标准、定价指标和技术体系。要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和激励处罚的法规和机制。

2.对外贸易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3.旅游业发展带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进出口贸易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作用重大。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的获批加快了郑州市融入“一带一路”的步伐,郑州市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建设使得郑州“空中丝绸之路”越来越广,郑欧班列的开启带动了郑州“路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开通了郑州“网上丝绸之路”,郑州对外贸易飞速发展。2018年郑州市全年进出口总值4105亿元,是2010年的11.8倍;其中进口1527.9亿元,是2010年的13.4倍;出口2577.1亿元,是2010年的11.1倍。目前与郑州市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达到207个。另外,郑州市EWTO核心功能集聚区的建设,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的获批,都为郑州市扩大对外贸易提供了必要保障。而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又好又快发展。

以旅游业发展为基础,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旅游爱好者集聚,进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城市在空间上得到扩张,这是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又一途径。旅游业发展相当于出口了本地区的服务产品,拓宽了本地区收入的来源渠道,促进了本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带动本地区城市发展。郑州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人文景观众多,自然山水资源丰富,可依托已有和待开发的旅游资源,促进和带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而且,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前后关联度较大,可以带动轻工业制造、交通运输、购物消费、餐饮住宿等产业的发展,通过各种要素聚集进一步促进郑州各县市发展。

三、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市场动力机制分析

目前,郑州国家中心建设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中央财政拨款、省级财政拨款、市(县)财政资金和其他财政资金。其中市(县)财政资金占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资金的90%左右,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起决定性作用。2018年郑州市地方财政总收入1903亿元,在全国“万亿俱乐部”城市中排名第14位。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63.3亿元,其中,市区交通建设资金79.5亿元,环城截污工程资金104.9亿元,创新示范区和商都文化建设资金37.2亿元。郑州市财政资金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1.要素市场加速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区域经济发展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力量,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关系。国家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可以为地方政府扩大税源。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增强,又可以加大对国家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有效的改善本地区城市投资环境,进而增强国家中心城市集聚要素的能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国家中心城市投资,实现更多的劳动力在中心城市聚集,形成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

水利工程的审查部门较多,地方工程一般有市级、省级主管部门及省发改委,国家投资的项目先经地方审查,再报流域机构、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审查。在这些审查中,各部门、各专家的意见经常不一致,甚至抵触,造成无以适从。特别是有些地方工程的审查专家,不按现行的“编规”和标准审查,不看报告,不看图纸,少算、漏列的不提,多算、高估的要减,勘测设计费、工程监理费等国家规定被大打折扣,审查在其看来就是砍投资。

人的因素是中心城市发展中的核心因素,尤其是高素质人才更是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继2015年启动实施“1125聚才计划”后,2017年,郑州市委、市政府发布“智汇郑州”人才工程“1+22”政策体系,出台了30条“含金量”十足的人才新政。2018年郑州市以人才引进政策户口迁入39854人,其中留学归国10人,博士696人,硕士4898人,本科11636人。高素质人才不断进入,必将极大加快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2.民营经济促成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民营经济发展,一方面,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直接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带动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提高财政收入,进而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到2017年底,郑州市民营经济单位数达46.8万家,占全省市场主体总数的99.7%,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6620亿元,占GDP比重为73.4%;完成税收1104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额的75%;全市民营经济从业人员总数达到217万人,占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的90%以上,成为郑州市安置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和维护稳定的主渠道。民营经济发展对郑州市农村人口转移以及地方税收增加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这种作用必然会促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发展。

例如,heart一词的基本意义是“心、心脏(身体内输送血液的重要器官)”,主要引申义有:(1)center of a person’s thoughts and emotions(心灵、衷心);(2)enthusiasm(热心、热情);(3)central,innermost or most important part of sth(核心部分、要点);(4)thing shaped like a heart(心形物);(5)beloved person(心爱的人)。其意义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表示为图1:

四、河南省城镇化政府动力机制分析

政府动力机制是指政府作为国家的公共组织在执行其职能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影响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政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国城市建设就是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一步一步向前发展的(张永亮、刘峰,2005)。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1.政府直接投资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政府拥有着许多重要资源,特别是制定宏观政策是一种特殊的 “资源”,其实质上是区域发展的优先发言权,直接影响着这个区域的发展趋势。而政府为之直接投入更表明政府的行为取向,直接影响一个区域的城市发展。郑州市政府直接投资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政府对全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市医疗、教育、科技等公共事业的直接投资,这为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第二,政府对本区域大型项目和重要产业的大力扶持,会吸引更多资源聚集于此,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郑州市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总投资达到12513.3亿元,为城市道路、供水、电力、通讯、交通、供暖、绿化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另外,为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按照突出项目带动、项目化推进的原则,建立了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重大项目库(2017-2020年)。目前已有入库项目3489个,总投资近4.5万亿元。郑州市政府还采用“专项基金+子基金”架构设立了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基金。基金主要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和基金的资源整合功能,为郑州市产业发展导入资本、技术、品牌、人才、市场、渠道等优势资源,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上的突破,提升郑州综合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带动力。

2.相关制度安排加速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要形成全员参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局面,提高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有必要首先解决一些亟待研究的实际问题,即高校领导在全员参与廉政文化建设问题上程度不同地存在着 “知不知”、“愿不愿”、“敢不敢”和“会不会”四个问题。

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城镇建设和投融资体制、市镇建设的有关法律等制度对城市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民间资本积累与投资的激励机制、企业制度、投融资体制、财税等制度通过工业化的作用而间接地对城市发展产生作用和影响(叶裕民,2001)。在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制度的作用主要是减少城市建设中各种组织活动的交易费用。随着郑州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各种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户籍管理方面,郑州市不断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破除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完善和调整城市户口迁移政策,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型人才落户,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海归落户,并公布实施“智汇郑州”人才工程,给予优秀人才奖励和补贴。土地制度方面,郑州市出台了“1+3”配套文件体系,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调节和依法管理等机制、模式的建立,切实提高了全市土地节约、集约、科学化利用水平,保障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保制度不断完善,至2018年底,郑州市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450.2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总人数为204.5万人,全市参加失业保险190.3万人。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一方面,说明区域经济更加发达。另一方面,也使区域内劳动者更加安心投入到工作中,增强了他们工作与创业的积极性,进而有利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叶裕民.中国城镇化之路的经济支持与制度创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04~109.

[2]张永亮,刘峰.论政府在城市化中的职能转变[J].湖南社会科学,2005,(1):116~118.

[3]阳国亮,程皓,欧阳慧.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能促进区域协同增长吗[J].经济经纬,2018,(5):90~103.

[4]郑州市各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17-0110-03

[注]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助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2019-ZZJH-32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传统农区三产融合发展研究科研创新团队(2018KYTD1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农产品国际贸易重点学科(503/41000007)

作者简介: 1.吴珍彩,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2.张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会计信息化。

标签:;  ;  ;  ;  

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动力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