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测量中附和交叉双导线的应用论文_邢坤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电建成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隧道是现代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市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的缩短运输距离。隧道控制测量是保证隧道2个或者2个以上开挖面相向开挖完成之后,在贯通面处能够按照设计规定或规范要求规定的精度范围之内正确的衔接,并保证贯通后结构物及隧道净空尺寸满足限界要求,不侵入限界。本文只要依据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合江车辆段试车线隧道在施工测量过程中的具体实施测量方案,浅谈了在进行隧道控制测量时,对测量控制网的选择以及提高隧道控制测量的精度,为进一步实施隧道洞内控制网布设提供相关参考及实践经验。

1.隧道洞内外附和交叉双导线的布设方式及观测方法

1.1 隧道洞外控制点布设

合江车辆段试车线隧道主洞为单洞,暗挖隧道长度2060米,出口设斜井,长度83米。隧道进口为龙泉山南侧,地势宽广。隧道出口为山谷地带,地势狭长且树林植被茂盛。根据实际情况,洞外平面控制点拟采用GPS静态加密测量。GPS静态测量和数据解算时应符合、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测点应选取在视野开阔,通视条件良好的地方,高度角在15°以上的范围内,应无障碍物。控制点与无线发射装置的间距应大于200m,与高压输电线的间距应大于50m。控制点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引)强烈的地方。测量作业时观测时间不小于60min;卫星高度角≥15°;同步观测接收机≥3台;有效的观测卫星数≥4颗;数据采样间隔≤10s。应严格按规定时间开机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观测开始后,应及时记录或输入有关数据并随时注意卫星信号和信息存储情况。观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数据拷贝,数据处理。若数据不符合结算要求是应及时重新观测。

洞外平面控制点布设为4个点,2条已知边。边角网点选在通视良好、地基稳定且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视线避开障碍物,对于能够长期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点要考虑图形结构及进洞方位角距离等。

1.2隧道内导线控制点布设

隧道洞内导线控制测量在洞外控制测量的基础上,结合洞内施工特点布设导线,洞内控制导线从洞外GPS平面控制测量确定的洞外联系边引入,洞内控制导线网采用交叉双导线网,以提高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可靠性和精度。

洞内控制点受施工环境及施工场地影响容易遭到破坏,埋设控制点时应低于地面。洞内控制点埋设在仰拱填充混凝土底板上,成同一里程左右两侧一对点埋设,加密导线点标志使用不锈钢材料制作,顶部刻划十字标志,埋深入岩,洞内导线边长150m~200m布设控制点,布设成双导线交叉布置,洞内控制点应选择通视条件良好,周围无遮挡的地方。在埋设洞内控制点时,标石顶面应比洞内地面低2~3cm,上面架设坚固护盖,然后填平地面,注意保护护盖不要和测量观测标顶点接触,以免遭到机械或车辆的破坏。洞内永久控制点采用与洞外GPS控制点埋设要求相同并设置明显标志,以防被损坏。

1.3观测方法

根据规范要求导线观测方法采用水平角观测方向观测法,测站多于两个方向时,因为数据量及观测量较大,加之洞内环境潮湿,观测之前配置仪器参数减小误差。方向观测法照准零方向观测目标,采用顺时针方向旋转2周精确照准起始方向目标,读取水平方向值读数。顺时针旋转照准,精确照准前视方向目标,读取角度及距离读数。进行方向观测时,为了消除照准误差对精度的影响,可将观测照准读数多读2次,取平均读数。目前隧道洞内导线测量多为导线测量机器人观测,自动照准后需人工进行检核,以防止自动照准角度偏差造成导线闭合差及全长中误差超限。

A.进洞方向仪器架设于控制点Z2后视Y1,前视Z1、Z3、Y1、Y3采用测边测角的方式将各边角对应的数据测回。

B.出洞方向仪器架设于控制点Y2后视Z3,前视Z1、Z3、Y1、Y3采用测边测角的方式将各边角对应的数据测回。

图2.2 交叉双导线

2.3交叉双导线精度分析

洞内交叉双导线克服了大地四边形全导线网观测靠近洞壁受折光影响的缺点,有效的提高了测量精度和内外业工作效率,为施工进度及精度提供了可靠地保证。

3.结束语

随着高精度测量仪器在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人们对工程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叉双导线控制网测量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导线控制技术而言,大大提高了隧道控制精度以及后期施工工作效率。虽然在控制测量平面的过程中增加了一系列的工作量,但是只要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将会提高导线控制网测量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龚秋全.交叉双导线网在长隧道CPII测量中的应用.地理空间信息,2015.2 第13卷第1期

论文作者:邢坤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隧道测量中附和交叉双导线的应用论文_邢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