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社会的信任异化研究论文

媒介化社会的信任异化研究论文

媒介化社会的信任异化研究

阮孟玥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和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我们在媒介化社会中越走越远。一方面互联网在信息流动中的强大力量深深地影响着新闻传播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在“媒体+”时代也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其中交往问题和信任危机尤为显著。现代交往媒介日新月异,但各种社交平台却使得“不交往”“浅交往”和“陌生化交往”越演越烈,更加剧了社会信任危机。本文从媒介交往此方面来对如今这种信任异化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概述。

关键词 :媒介化社会;交往;信任

尼古拉斯·卢曼说过,“信任:一个社会复杂性的简化机制”。现代社会对信任的研究从未停止,这些研究涉及社会科学的各大领域,对其定义也有众多不同说法,但信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2016年牛津字典将“后真相”录入年度词汇,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冲击下,信任体系也受到波及。后真相时代中信任依然存在,但这种信任不是人们对于事实真相的理性判断,而是建立在情绪化的本能立场上。这种信任关系往往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被信任的不一定是值得信任的,不信任却又演化成负面情绪驱动的无原则信任,这也破坏了传统的信任体系。“在社交网络中,信任由一种理想的社会简化机制,逐步转变为制造隔阂,形成对立认同,甚至产生网络暴力的权力资本,这一现象就是典型的信任异化。”在如今充满了不确定性的虚拟网络空间中,我们到底该相信谁?

1.2.3 盐胁迫条件下生物复菌剂对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按“1.2.2”方法对黄瓜种子进行预处理,选择土壤含盐量为3%左右的大棚,设加“苗壮素”菌液和不加菌液2组处理,其他管理相同。在采收期每个处理选取10株,3次重复,采用称重法测定产量。可溶性糖含量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1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手持糖分仪测定;VC含量采用盖琼辉等[14]的2,-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每个处理重复3次,计算平均值。

一、媒介信任

媒介即讯息,步入信息社会以来,海量信息充斥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交网络中遇到了超出自身经验范围的复杂信息时,人们该把信任交给谁?互联网技术带领我们进入了媒介化社会,媒介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社会大森林的监视器。“媒介可以有种种形式……但其本质是信任感。”

同时,农业统计资金扶持力度不够,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即使有一部分款项用于农业统计工作,但在加强农业统计基础建设方面的经费依然不足[1],导致农业统计工作不能有序开展。

自媒介诞生以来,媒介信任就成为其伴随物延伸至今。媒介公信力和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相互影响,它的变化又是以社会语境为背景,被人们视为社会系统的传感器,受到公众、媒体从业人员和相关研究者的特别关注。近年来,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媒介生态发生极大的变化,在万物皆媒的社会生活中,虚假新闻、信息诈骗、低俗之风等现象层出不穷,媒体公信力问题日益突出,不仅使主流媒体陷入信任危机中,更在逐渐侵蚀社会信任体系。

相对于有着传播社会正能量职责的电视媒体,网络新媒体的新闻内容更加多元,沉浸在虚拟社交空间的公众也更容易接触到这些信息,但近年来的虚假新闻频发,部分媒体为了追求受众的关注和点击,甚至采用夸张的标题甚至虚假的内容,这些虚假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受众的认知和判断。新闻信息的紊乱使得受众对超出经验范围外的领域无法探知真相,甚至剧情反转在现实生活中变得习以为常,受众无法甄别信息真假导致了社会范围内的信任焦虑。

受众从错信受伤到情感认知偏执只需要一步,这个时候他们受到反抗情绪和社会矛盾累积的影响,需要找到宣泄的方式。有心理学分析,谣言认同是一种个体的自我辩护过程,而自我辩护也正是很多人所选择的通过接纳谣言等消极信息而参与网络社交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自我辩护类似自我洗脑,人们说服自己信任谣言,强化固有认知,这也是无原则信任和强迫不信任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也有人选择了怀疑并且激进地对待公共事件和公共关怀,这就有可能走向网络民粹主义信任。近年来,从“我爸是李刚”到“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针对某些热点事件和现象发出的非理性、极端情绪化的观点,甚至“我喷故我在”,都是网络民粹主义的外在表现。而网络民粹主义信任也由此而来,受众在面对新闻信息的时候首先判断的不是它内容的准确性,而是依据其是否与自己的认知结构一致来决定信任与否。民粹主义是“唯民是举”,造成了民众与精英、大众与政府的二元对立,而网络民粹主义信任只会走入“多数人暴政” “集体无意识”的民主化消解的深渊。

媒介化社会呈现出万物皆媒、受众分化、内容碎片化这样的特征,大众正在消失,分众化成为一种趋势,各个小众群体更倾向于信任与他们意见相合的媒介,媒体的先天优势正逐渐消逝。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谈论新闻的社会作用,新闻本身由于它象征着联系、变化、差异而具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因事实变动产生的一种物质势能,与新闻接收者的某种强烈心理状态的契合,是新闻能够发挥较大作用的原因。二者缺一,或一方面达不到一定的程度,新闻的社会作用便会减弱。”这就表明,受众的心理需求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性。所以对媒介信任的研究必须要加入受众的主观感知,媒体的公信力下降并不只是或不一定是媒体及其从业者造成的。例如,媒介化社会的信任特别是媒介信任,容易受到受众对媒介的期待值影响,期待值越高,越容易产生信任感;期待值越低,越不容易产生信任感,当然在出现信息反转时也越不容易失望,受这种期望值影响的信任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媒体公信力造成影响,所以媒体公信力乃至媒介信任研究不应仅限于媒介内部因素研究。

二、交往中的信任异化

(一)信任异化

异化指的是主客体易位或者颠倒,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活动产生出客体,这个客体又化作外在的异己力量对付自身。马克思在《2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信任异化观”,认为信任异化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运用异化理论对资本主义信任状况进行了深刻分析。而在当下的社会交往中,信任问题已经超出了资本主义,信任危机正在广泛而深远地席卷各个国家的政治金融体系、文化及社会生活等领域。全燕在《“后真相时代”社交网络的信任异化现象研究》中提出信任呈现出无原则信任和强迫性不信任两种表现形态。无原则信任的盲目性通常会造成信任背叛给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强迫性不信任即不信任应该信任的,一般针对的是政府官员、行业专家、司法人员、医生等等,一些片面的甚至是被扭曲的事件放大了公众对掌权者的不信任感,互联网上爆出的各种贪污造假、医患事件时矛头直指制度化角色,这使得公众的阴谋论认知固化,这类假想又转而加深信任者的怀疑程度,最后走向信任的异化。无原则信任同样会给无论怎样我就不信的强迫不信任提供养分,毕竟信任转变为不信任比不信任转变为信任容易得多。

人们对于媒介的信任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新闻语境、社会环境、个人因素等等的变化而变化。从受众角度来说,媒体公信力是他们对媒体的信任以及其强度的集合体现,是受众对媒体的接受度和信任度的统一,这种信任感由信源可信度、内容可信度和媒体渠道的可信度这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媒体的公信力下降,仅仅归因于媒体及媒体从业者受商业利益等驱动下引发的失范行为是片面的,作为可信度评价主体的受众也是不可忽视的。

3.3 本次实验人工授精的时间确定在下午三点以后,八点之前进行。因为这段时间种母鸡已基本产过当天的蛋,泄殖腔松弛,便于操作,可以保证精子顺利进入输卵管,人工受精率高;有硬壳蛋时要先翻出蛋后再输精。

(二)交往与信任异化

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社会生活的深深介入,网络化生存逐渐成为公众自我实现的主要表现方式,社交媒体以先进的技术优势占用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人们可以在不同的社交媒体上用不同的身份与网络另一端的陌生人进行交往,这种虚拟交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并且可以抛开现实中的道德和规则。近些年来,虚拟社交已经从边缘化发展成为一种引领主流的交往方式,与现实不同,互联网可以允许网民们“脱域”在虚拟空间里无限穿越,为人们带来了沉浸感。而在这种虚拟社交中,符号象征取代了面对面交流的眼神、动作甚至语言,但快节奏的社交模糊了此类差别。人们只觉得可以从中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实际上由于符号化的表达方式,使得传受语境的意义也产生了变化,很有可能造成信息的不对等。

传统交往中呈现二元对立格局的强、弱关系,也在这种社交中产生了变化,原本依靠信任和情感因素维系的关系在虚拟的交往空间中被打破。我们可以和网络另一边的陌生人交流互动,但彼此却互不相识、理解,由信任建立起的社交边界逐渐模糊。

三、小结

在科技的支撑下,我国的媒介化社会已经进入更高层级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人的交往与信任异化问题不可轻视,社会信任危机也严重侵蚀了人的社会交往,可靠的人际关系,可靠的信息从未受到过如此挑战。被西方传播理论认为是独立于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的媒体,也受到冲击。那么,作为第四种权力的媒体能在这场信任危机中采取何种应对措施呢?提高公信力?这也远非仅仅做到客观、真实报道便能达到的。信任重构的道路注定是曲折的,怎样缓解人的异化和信任异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

[1]全燕.“后真相时代”社交网络的信任异化现象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7(07):116-123.

[2]郑也夫.信任论[M].中信出版集团,2015,14.

[3]陈力丹.精神交往论[M].开明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19-0073-02

作者简介 :阮孟玥,女,汉族,安徽芜湖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标签:;  ;  ;  ;  

媒介化社会的信任异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