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与研训“联姻”,让教研呈现高效论文_林玲津

档案与研训“联姻”,让教研呈现高效论文_林玲津

——借助“电子信息档案”优化教师研训的实践探索

◆ 林玲津 浙江省青田县教育局 323900 

摘 要:教师“电子信息档案”是记录教师专业成长的载体。在信息化时代下,电子档案与教师研训“联姻”能够让研训活动呈现高效化。本文论述了教师“电子信息档案”系统设计要点、系统数据录入及基于“电子信息档案”搭建多元化研训平台的操作策略,旨在探讨借助“电子信息档案”优化教师研训的优势及操作策略。

关键词:“电子信息档案” 教师研训 平台

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建设一支专业性强、合作程度高的教师队伍是一个关键性问题。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保障就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过,因为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教师的成长缓慢,很多教师也不能确定自己的特性,学校方面也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组建教师队伍。

在信息化背景下,设计教师“电子信息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想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就要通过“电子信息档案”中的数据对教师的职业成长过程进行描述,在对“电子信息档案”设计的过程中要紧紧把握记录主体,教师的主体地位一定要突出,同时要科学合理地采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数据分析帮助教师改善教学行为,并要推广一定的行政制度保障有效实施电子信息档案。

一、“电子信息档案”系统设计要点

1.“电子信息档案”系统功能定位。

在“电子信息档案”中,教师成长的各种数据都会被登记进入系统,里面包含的都是教师的职业特征。建档之前,要进行调查研究,对教师的特性进行分类,其中包含了教师的个人信息,教学的能力,科研的能力,管理方面的才能,以及后勤服务方面的能力等等。要简洁明了地进行登记,让教师可以清楚地明白建立的规则,再结合科技方面的技术,让每一个教师都可以自由地对自己的相关数据进行录入,并且进行及时修改,确保信息的时效性。信息录入完整之后,电子页面以呈现出表格的形式,教师可以在上面清楚地看见自己的信息,教师点击自己的姓名,可以看到所有和自己相关的详细资料。

2.“电子信息档案”系统运行的管理以及权限。

为了方便管理,关于档案系统的权限管理权要交付给不同岗位的教师,让学校的教师队伍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有效的信息,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规划提供有利的参考信息。教师个体进行登记,然后综合团队的信息以及教师的信息,岗位不同的教师管理的权限也要有所区分。

3.“电子信息档案”操作实施推行机制。

电子档案系统对教师来说就是一个新事物,因为它改变了教师以往的教学习惯和特点,刚开始都比较痛苦,会有一定的排斥心理,给电子档案的实施增加了难度,所以,建立一定的措施保证它的顺利实行是有必要的。

(1)考核配套机制。

为了引发教师对档案袋的重视,学校可以在期末考核的时候纳入电子档案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参考依据之一,为了确保信息的时效性,一学期的信息在数据的获得后要及时地更新处理,对于逾期的信息判定无效,这样一来就能充分地保证教师对档案袋的重视。

(2)奖励配套机制。

有一些教师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教学信息存在着防备心理,特别是要把自己的教学信息进行公开,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排斥心理,对于那些拥有优质的教学资源的教师,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资源,就要实行一系列的奖励措施,让优质的资源得以传播,给一些新进的教师队伍有一个学习的空间,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二、“电子信息档案”系统数据录入

档案袋的建立不仅要积极推行,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系统的有效实施,教师对自己的信息录入要保证时效性,有关的个人信息也要进行全面的录入,选项就可以在这些采集来的大数据的基础上,对每个教师和团体进行全面的研究,指出他们自己的优势点和缺陷。为了保证信息收集的完整性,要采取措施保证教师录入的最新个人信息的及时和有效。

1.教师个人全面数据。

把教师的个体信息提炼出来,进行具体分析,在之前已经建立的档案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管理才能和后勤服务等等几个方面作为评判,教师在录入自己的具体信息之后,系统会自动进行分析和运算,形成一幅比较直观的数据和图像。

通过收集到的信息支持,可以完整地分析教师在某个时刻的信息,研究他们在五年之中的发展状况,设置以年度和季度为单位的信息处理,用数学图标的样子表现出来,在分析个体的信息之后,通过共性分析和季度分析等各种方式明显地展示给教师,让教师可以有效地认知到自身的优点和缺陷,从而进一步地提升自己。

2.教研组相关数据。

教师的个人信息被团队的整体信息所包含,团队之中的信息采集纳入了教师的个人信息,以此为基础加以研究和分析,找出团队成长过程中的优点和不够之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经过整个团队的解析,不仅能够让团队的负责人清晰和明白总体的水平,让后来的研究团队能够有侧重的工作重心,另外,依据各个教师的不同特征制定成长的目标,让整个团队大发展趋于平衡,从而创建出一个综合型的教师队伍。

3.学校教师整体数据。

对教师的信息进行分析属于私人行为,对团队的信息进行分析是属于部分行为,对所有的教师信息进行分析则是整体的行为,为领导者研制有关体系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能保证学校可以组建一支优质和谐稳定的教师团队。和私人信息分析和部分人的信息分析相比,全校教师的信息研究更趋向于整体的信息研究,全面地整合了教师团队。主要涉及到的是教师的年龄,特长等能力,找出团队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电子信息档案的数据收集不单单是要研究教师的个体信息,还要研究教师整个团队组合的共性和个性,全方位的多角度地找出他们的不够之处,并依据教师在档案中的信息进行结合,整理所有的教师在档案中记载的信息,采集和研究教师的基本信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研究,找出教师队伍的不足,并深入分析他们的出现的缘由,这个就是建立电子信息档案的初衷,也是组建教师团队的必要条件。

三、基于“电子信息档案”搭建教师研训平台

各种平台进行活动时应该把电子信息档案当做依据,帮助他们创建更有目的性的教师团队,明白列为教师自身存在的发展优势以及自己的不足,以便他们能在教研行为中取长补短。

1.基于“电子信息档案”,搭建“研训规划”平台。

只有教师对自己有清晰的分析,他们的专业才能成长。学校也可以给个人和教研组供应恰当的方便,所以教师向学校领导反馈自己意愿的良好渠道是创建教师私人诉求平台和研究小组的整体需求平台。不过,教师只有利用强大的信息作为支持,才可以对本身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和认知。

要通过调查表分析教师个人的优点和缺陷,并提出自己的需求和需要学校给予的哪些帮助。教师在填表的时候要全方面分析并梳理自己的个人情况,并在学校的支持下让自己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师个人和教研团队在“电子信息档案+诉求体系”下对自己的教育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充分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更合理客观地做出规划,避免诉求落空,具有规划自己发展目标的功能,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面。

2.基于“电子信息档案”,搭建“成长反思”平台。

电子信息档案可以让教师感受到自身的不断提升,明白了和其他教师的差距,通过诊断和排查自己在不同级别教育教学技能平台的积累情况,体会自己这段时间在学校以及其它平台的进步情况和不足之处。

学校要打破学科之间的传统桎梏,让教师在比赛中学会自主和多方面发展,并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对比自己在教学技能竞赛中取得的相关数据,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更新和记载自己的数据,从而确定新的发展方向,通过这样日复一日的积累之下,教师不断地认识自己,就一定可以不断丰富自己,并有突破性的进展。

3.基于“电子信息档案”,搭建“合作研训”平台。

能够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平台就是学校层面开展的教师研训,不过假如没有针性的开展教研活动就只是形式,就达不到实际效果,所以,教学团队要科学有效地分析自身的特点,找出自身的缺点,再进行探讨并加以解决。

通过对分析“教师电子信息档案”的积累数据,观察教研组的整体实力的现状,有效地梳理教研组内每一位教师的优势与不足,并结合具体的教研活动开展针对性讨论,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还要开展针对性比较强的教研活动,特别是要基于组内教研工作的不足及教师的不足,互相帮助和探究,最后在专家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强化不足之处。

4.基于“电子信息档案”,搭建“梯队成长”平台。

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较高,不仅在学校进行教学活动,还可以让他们拥有向别人展示的机会,通过向社会展示他们的教学成绩及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不但可以使他们拥有成就感,还能加深社会对学校教室更多的了解。

有很多教师对自己的强项和优势把握不准,这就需要有外界因素来对教师进行帮助,在整理和分析电子信息档案后,教师对自身就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也明白了自己比别人更具有哪一方面的优势,并对此优点加以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校级、县级以及更高级别的活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为了不会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消极化工作状态,教师应当明晰自身,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增强职业幸福感,并结合学校的电子信息档案,可以较大地提升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总之,“电子信息档案”研发配合研训活动结合传统纸质档案袋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虽然存在或大或小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电子成长记录袋能为教师队伍的科学规划和建设以及教师专业成长的提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为以后的活动提供了开展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彦彬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电子信息档案设计与应用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2]方冬梅 大学英语教师电子信息档案的设计与创建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2)。

[3]顾鸿 青年教师成长电子档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6,(12)。

论文作者:林玲津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5月总第26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档案与研训“联姻”,让教研呈现高效论文_林玲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