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田俊

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田俊

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滨海新区 300457

摘要: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现状而言,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土建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并对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建筑工程,作为满足人们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重要设施,其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直接影响了所处地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目标达成与否。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易受所处环境、人为以及技术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混凝土麻面、蜂窝以及裂缝等病害。为对其影响进行控制,相关建设者应对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如此,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就能以高效率、低成本状态,服务于所处行业的快速发展进程。

1、混凝土概述

通常情况下,混凝土具体是指基于特定比例,对沙子,水泥,水,石头等物品进行科学调节,然后通过采取标准化程序使其在一定程度内形成可以应用于土木建筑施工的建筑材料。在我国目前,混凝土是土木工程建筑过程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使用材料。分析原因,主要是混凝土容易成型,同时运输方便,可以确保进行连续作业。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商品混凝土的开放使其实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同时也使混凝土技术得到了科学创新和完善,为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基于此,相关单位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质量,确保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国家质量标准,严格把控混凝土质量,以此为基础,才能确保科学完善混凝土技术。在具体进行土木工程施工作业时,相关人员如果发现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必须及时上报,同时进行详细记录,避免将其用于土木工程建筑。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1)混凝土麻面。混凝土麻面是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结束后,其表面会存在一些细小麻点、凹坑以及气泡等问题。不仅会增大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还会导致孔洞密布现象出现。究其原因,成型混凝土使用的模板并未得到有效清理、模板拆除作业存在二次破坏以及未对浇水养护湿润处理作出定义。(2)混凝土蜂窝。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其表面会出现疏松现象。经分析,发现骨料聚集会使砂浆无法达到及时覆盖,使骨料间因长期受空气侵蚀影响而出现蜂窝孔穴。此问题,与浇筑混凝土施工过程骨料与砂浆间的离析、模板移位与破损带来的浆液渗漏密切相关。(3)混凝土裂缝。裂缝,作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最常见的质量缺陷,经分析统计,裂缝可被分为横向与纵向裂缝。产生原因:施工过程温度调节所带来的影响;养护施工并未按照既定规范;外部作用对结构造成的损伤[1]。

3、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准备工作中,通常包含混凝土供应与材料配比设计等方面的内容。以某工程为例来看,在设置转换梁的时候,可落实水平施工方案设置;即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中,通常包括二次浇筑施工,整体浇筑高度维持在1.1~1.3m。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确定之后,就需要对混凝土配比材料进行合理选择,通常是粒径6~29.8mm且含泥量不超过0.8%的碎石粗骨料、细度模数2.7且含泥量不超过1.8%的中砂细骨料以及P•052.5普通硅酸盐水泥,在上述原材料准备完成之后,可结合实际状况适当增加RW高效减水剂、高效低碱微膨胀剂、I级粉煤灰等缓凝试剂,各种材料包括RW-3高效减水剂∶膨胀剂∶粉煤灰∶水∶粗骨料∶细骨料∶水泥=16∶62∶78∶198∶996∶684∶398。在混凝土入模过程中,为了确保混凝土入模的质量,施工人员可以在混凝土输送设备以及搅拌设备摆放区域内加设适当的保温遮阳措施。而结合本文所选案例来看,因为施工所用混凝土以商品混凝土为主,所以,在实际施工正式开始之前,需要借助相应检测设备对混凝土塌落度实施严格检测,并将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在17~19cm。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混凝土的塌落度低于15cm,则需要加入整体混凝土总量1.45%的RW-3减水剂,并搅拌60~100s,这样能够明显提高混凝土的塌落度,确保其满足施工要求。不仅如此,在前期施工过程中,还可以实施平面十字中线放线的方式,以保证整体混凝土结构浇筑轴线控制限度与构件平整度都达标[2]。

3.2、混凝土配制

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配制对其混凝土质量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基于工程现场具体情况和混凝土配制相关标准综合分析矿物掺和料,砂石,水泥,水等材料的配比,确保科学配置,同时,还需要严格基于标准顺序放入材料并对其进行搅拌,科学配置各类材料。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试验,确保配置比例的准确性,进而保障混凝土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和相关技术指标。在具体实施调配比例实验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确保配料具有较高的有效性[3]。

3.3、浇筑过程

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一定要注意保持好卸料的高度,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搅拌材料发生分层以及离析等状况,通常情况下卸料的高度不超过2m。在浇筑竖状的混凝土搅拌材料的时候,在实际作业中浇筑的高度应该不超过3m,溜管以及串筒等方法是比较常见的下料浇筑的方法。在使用竖状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需要用混凝土、砂浆以及水泥等将底部填充50~100mm的厚度,用实际浇筑的高度作为依据,可以适当调整混凝土中水和灰的比例,通过科学合理的调整分配,可以为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做出保障。在对混凝土混合物进行振捣的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四周支架、钢条以及模板的各种情况,如果其发生位置移动或者外观变形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发现并且进行调整,只有确定位置正确及外观正常的情况下,才能继续浇筑混凝土。对于在柱子与墙壁之间连接的梁板,在进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因混凝土的下沉产生裂缝,首先应该对柱子以及墙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对梁板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在对梁板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注意始终保持同步浇筑,如果梁板超过1m,则可以对梁板进行单独浇筑,来保障混凝土浇筑后的工程质量[4]。

3.4、振捣

建筑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坍落度大,摊铺斜坡较长,因此其内部振捣可分3次进行,提高混凝土内部密实度,促进成型。振捣棒插入点需均匀、分散选择,间距一般不超过振捣棒有效作用半径的1.5倍,并在50cm之内。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交错式或行列式的移动次序。控制好单次振捣的时长,若振捣时间过长,混凝土易发生离析,观察到混凝土表面无明显下沉及气泡现象且出现灰浆后,可判断为振捣均匀。混凝土振捣应从下而上依次进行,完成每层浇筑后,均应进行混凝土振捣,要求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0cm左右,确保上下层混凝土紧密融合[5]。

结束语

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合理应用,并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而提高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易梅.房屋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9(12):176-177.

[2]张明龙.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江西建材,2019(12):193-194.

[3]陶海.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管理探讨[J].建筑与预算,2019(12):30-33.

[4]龚雨轩.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探究[J].建筑与预算,2019(12):61-63.

[5]付鸿杰.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4):178-179+204.

论文作者:田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标签:;  ;  ;  ;  ;  ;  ;  ;  

建筑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田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