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台关系的新发展_军事论文

日台关系的新发展_军事论文

日台关系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发展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台湾问题在近现代中日关系史上占据重要位置,是涉及中国主权和中日关系的原则问题,至今仍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进入21世纪,日本在加速走向世界政治军事大国的战略背景下,不断调整全球战略和对华政策,加快对台湾全面渗透的进程。日台实质性关系全面发展,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以台制华”是日本既定的战略方针

台湾问题在日本的对华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军方人士就鼓吹“台湾的稳定对日本的防卫意义重大”,主张通过加强日台关系,实现制约中国崛起的基本战略(注:[日本]《军事研究》1995年9月号。)。2001年初,日本外务省高级官员公开表示,台湾海峡是事关日本安全与繁荣的重要地区,“必须予以充分关注”(注:[日本]《读卖新闻》2001年1月19日。)

。2001年日本《防卫白皮书》首次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军事力量进行了对比,把关注中国军事问题的焦点放到了“台海安全形势”上。2002年的《防卫白皮书》更是对台海军事形势给予了极大关注。

台湾问题是日本牵制中国发展的重要王牌。日本深知,只要中国一天不解决台湾问题,其振兴的进程就会受到干扰,其崛起的势头就会遭到削弱,而一个分裂的民族是难以最终实现伟大复兴的。

台湾是日本亚太防卫区域链条中针对中国的关键环节。将台湾划人日本的防卫区域,纳入日本的防卫轨道,既可获得南下东南亚的前沿基地,构筑日本的新“周边”,又可阻止中国面向东亚的发展战略,取得地缘政治上的战略优势。

台湾是日本制约中国在亚太发挥影响的重要筹码。立足亚太,主导亚太,是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现实目标。台湾不仅牵动日本亚太政治外交的全局,而且关乎日本的经济安全,在日本的亚太政治和经济战略布局中处于咽喉的战略地位,是日本在地区事务中与中国抗衡的重要筹码。日本在台湾问题上比美国更希望两岸维持分裂局面,也从来未像美国那样做出过“三不”(即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承诺。据对日本军方人士的综合分析,90%以上的日本军人反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日美军事同盟关系的强化是日本介入台湾问题的重要平台。自1997年9月23日日美发表《防卫合作新指针》以来,日美军事同盟关系得到了明显加强,日本借助日美安保体制干预台海军事冲突的企图不断膨胀。日本资深的军界要员公开表示,如果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来保卫台湾,那么日本则通过日美安保体制和《防卫合作新指针》以及《周边事态法》来“保卫台湾”(注:[日本]《读卖新闻》2002年9月17日。)

。日本将驻日美军的重要基地冲绳作为对台交往的前沿阵地,无疑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全面发展的日台实质性关系

2003年初,日本外务省在其年度外交政策纲要中明确把加强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作为今后日本外交的重要课题。2003年9月,日本外务省“外交政策评估小组”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应以“日台实质性合作为内容”,“重新构筑日台关系”。这表明,日本将推动日台实质性关系的全面发展。

(1)加紧对台湾进行政治渗透

壮大亲台阵营,健全组织机制。“日台关系议员恳谈会”是日本在政治上对台湾进行渗透的骨干机构。该组织成员已从成立之初的不足100人扩大到现在的300余人,它是一个封闭的、秘密的亲台组织。“日台议员联谊会”的成立标志着日台政治交往进入了机制化的新阶段。近几年来,各种亲台组织相继建立,迅速发展。目前,“日台亲善议员联盟”和“日台亲善协会”已遍布日本的各都道府县,成为推动日台政治关系发展的重要组织。2001年4月,日本自民党少壮派45名议员成立了对台交流的“日台国会友好议员联盟”,该联盟将台湾定位为“亚洲自由民主国家”,强调要从民主主义价值观念出发,推动21世纪的日台关系。2003年8月31日,日本各主要都道府县的70名议员在东京成立了又一个亲台议员组织——“促进日台关系议员联合会”。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和李登辉均致电祝贺。

大打“民主”招牌,支持台湾重返国际社会。日本政府认为,日本和台湾同属“民主政体”,应该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组成“亚太地区民主同盟”。近几年来,日本对台湾的“民主成就”大加赞赏。日本还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台湾重返国际社会,特别是支持台湾参加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2002年5月,日本政府公开表示,支持台湾参加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8月,日本最大的反对党民主党党魁在上海公开宣称,应支持台湾加入联合国。

不断提升与陈水扁政权的交往层次,保持与“台独”分子的密切联系。早在1999年初,日本政界就对陈水扁的选情保持密切关注,当时的小渊首相明确指令必须迅速同陈水扁进行联系。陈水扁获胜后,日本官方虽然在公开场合保持低调,但私下却对陈水扁获胜暗自庆幸,并表示祝贺。日本新闻媒体在政府的旨意下捷足先登,《朝日新闻》在陈水扁当选后对其进行了专访。这是陈水扁竞选获胜后第一次接受岛外新闻媒体的采访,显示出他对日本的重视。2000年5月19日,石原慎太郎得到日本官方的默许,赴台参加了陈水扁的“就职典礼”。其间,石原与陈水扁举行了单独会晤,双方都流露出了加强日台政治接触的愿望。这样,以石原慎太郎为骨干,日本官方与陈水扁政权建立起了联系渠道。2000年5月19日,陈水扁的《台湾之子》在东京出版,这显然是日本献给他正式就职的一份“厚礼”。与此同时,日本还对陈水扁“台独”理念表示赞赏。日本亲台势力为吕秀莲猖獗的“台独”言论帮腔助威。近年来,日本官方与陈水扁政权的交往层次不断提升,不少重量级的“台独”人土纷纷访日。

(2)加紧对台湾进行经济渗透

台湾位于日本“海上经济生命线”的咽喉要冲,加快发展与台湾的经贸关系,既可保证日本“海上经济生命线”的安全,充实与台湾政治军事关系的物质基础,又可平衡日本与中国大陆的经贸关系,获取更大的现实利益。

日台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迅猛。1972年日本和台湾“断交”后,日台贸易额仅为14.2亿美元,1988年迅速上升到235.86亿美元,到1999年已达到430亿美元。近年来,双边贸易额维持在480亿美元左右,日本一直对台湾保持着巨额贸易顺差。日本对台的直接投资也大幅增长。截止到2002年底,日商投资台湾累计金额高达400多亿美元。目前,日本已成为台湾最大的进口国和最大的投资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台湾第二大贸易伙伴。台湾已取代韩国成为日本第三大贸易伙伴。台湾加入世贸组织后,日台经贸关系将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日本对台湾的经济控制力明显加强。日本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台湾技术零件的进口,而且还进一步控制了台湾企业的经营权。以汽车工业为例,台湾汽车工业发展了40年,却仍严重依赖日本,每一家汽车工业都与日本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任何一家台湾厂商能独立地制造一部汽车,基本上是用日本的零部件组装。此外,许多家电产业也不过是日本在台湾的“影子产业”。目前,日本控制着台湾岛内IT产业60%以上的加工生产,在21世纪最被看好的办公自动化机具领域,日本商品在台湾也保持着90%的市场占有率。一些台湾政要多次指出,当今的台湾在经济上仍然是“日本的半殖民地”。

日台经贸关系带有明显的政治企图。在日本,所有亲台的大商社、大财团都是发展与台湾经贸关系的骨干力量。为了更好地服从对台的政治需要,日台双方正在加紧向冲绳投资,企图使冲绳成为日本实施对台战略的重要前沿基地。近年来,围绕经济开发冲绳,日台间的官方接触十分频繁,台湾当局在多次由高级官员率团考察冲绳的投资环境之后,提出了将投资100亿美元、把冲绳建成台湾的转口贸易区和“亚洲的第二个香港”的计划。这一计划现已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如果这一计划得以实现,将不仅能扩展台湾的“国际经济生存空间”,而且也将使日本掌握制约台湾经济的重要筹码。2000年初,为加强日台关系,台湾当局通过行政手段,强行将已与欧洲联盟草签的耗资150亿美元的台湾新干线项目全部交给日本企业,引起了极大的国际反响。

日本正加紧与台湾共建“自由贸易”。经济上抗御中国大陆的共同愿望把日本和台湾当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2002年1月,日本首相小泉访问东南亚时就提出了包括台湾和东南亚国家在内的“东亚经济共同体”的构想,以抗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台湾当局经济上极力推行“联日抗共”政策。台湾当局将大陆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称为“磁吸效应”,并将此视为台湾经济未来发展的三大外在挑战之一。为避免或防止“磁吸效应”,台湾当局除加大对两岸经贸往来特别是台商对大陆投资的技术与资本管制外,还期望与日本进行经济结盟,签署自由贸易区协定,实施其“联日抗共”计划。目前,日台已开始就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谈判,力争2004年完成谈判,2004年底或2005年初草签自由贸易协定。如果日台建立“自由贸易区”,台湾经济将进一步受制于日本,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经贸关系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3)将台湾纳入日本防卫战略轨道

军事渗透台湾,将台湾纳入其防卫战略轨道,为其走向世界军事大国服务,为制约中国的基本战略服务,是日本对台湾的重要政策动向。近几年来,日本采取一系列措施,加速推进这一战略。

第一,公然将台湾地区纳入“周边事态”范围。1999年4月27日和5月24日,日本众参两院先后通过了以《周边事态法》为核心内容的三个相关法案。该法案事实上已将台湾地区纳入“周边事态”范围。这一法案不是从地理范围角度而是从事态性质角度来确定周边范畴,使其更具欺骗性和随意性,周边范围也更模糊,可以随着日本防卫战略的需要而不断发生变化和扩大。日本在2001年和2002年《防卫白皮书》中加大了对台湾问题的军事关注,宣称“台湾海峡的安全是日美安保条约的对象”。从日本兵力部署的调整来看,近几年来,日军对其战略部署和兵力配置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配置于北部的许多兵力调防到西部和西南部岛屿,西南和东南两条航线之间包括台湾近海在内的广大海域已从过去的机动巡逻区变成重点作战区。日本还将台湾问题作为进行大规模单独或联合军事演习的重要背景。

第二,事实上把台湾地区纳入了导弹防御体系。日本政府已决定独立开发和研制导弹防御系统。据日本防卫厅反导计划人士2003年8月6日称,日本防卫厅计划将在2006年初组建一支一体化的反导力量。这支力量将由海上自卫队的宙斯盾战舰和日本航空自卫队的爱国者防空导弹组成,通过战场管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的一体化,使这两种导弹防御系统联为一体,这将是日本首支跨军兵种组成的联合部队。日本计划为此至少投资100亿美元。

日本为加快推进战区导弹防御体系的研制与部署,采取了一系列具体行动。一是通过修改《防卫计划大纲》和制定《2001~2005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把建立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作为今后的重要任务。二是加紧在某些关键技术的研发上取得突破。根据日美签署的谅解备忘录,2005年前日本将把研发重点放在“海军全战区防御”系统的四大关键技术上,即头锥技术、红外引导技术、先进动能弹头技术和第二级助推火箭发动机技术。目前日本已完成第二级火箭发动机的设计研究工作,导弹整流罩的技术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不成问题。三是加快装备导弹防御主战系统平台。按照全面研发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要求,日本现行的装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加快推进日本所承担的导弹防御系统硬件研究设计的同时,加快装备主战系统平台将是今后的重要任务。按照日本的计划,2003年,日本将分两次发射4颗先进的军用侦察卫星(2003年11月29日发射的两颗侦察卫星已告失败),并计划在2008年再发射4颗更先进的卫星。这些侦察卫星将使日本拥有高度的战略侦察能力,并满足建立反导系统所需的天基侦察能力。日本计划在2005年前后再装备两艘先进的宙斯盾导弹驱逐舰,该舰装备的雷达系统将更为先进,对导弹的拦截性能也将更强,完全符合建立反导系统的技术要求。重点加强的空中预警系统也进入了实施阶段。1998年和2002年日本先后从美国波音公司引进了4架先进的E-767空中预警飞机。今后几年,日本将耗资47亿美元,从美国引进“爱国者III型”导弹以及美国海军使用的更为先进的“标准III型”防空导弹。这样,到2008年前后,日本将完全具备建立反导系统所需的主战装备,届时日本将具有较强的反导能力。

日本加快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将对台海地区安全形势产生直接影响。首先,日本独立研发的导弹防御系统是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密切关联的。在技术性能和防御功能上,日本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是同质的,许多关键技术是两国共同开发的;在战略企图上,两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是相同的,即都是为了建立涵盖整个亚太地区的防御体系,以防范该地区正在崛起的“潜在军事大国”和防御某些地区性热点问题。日本既参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又独自研发的双重性,决定了日本在实际运用导弹防御系统时具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即日本将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和对特定局势的判断,既可与美国联合运用导弹防御系统,又可独立运用自身的导弹防御系统。其次,日本独立研发的导弹防御系统是以《周边事态法》为其防御范围的,中国的台湾地区已被纳入了这一范围。按照日本研发导弹防御系统的战略意图,该系统的建立主要是针对朝鲜和台湾。再次,日本独立研发的导弹防御系统具有针对中国的战略企图。近几年来,日本以中国发展导弹为借口,频繁制造“中国威胁论”,认为防范中国导弹威胁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日本独立的导弹防御系统。根据对日本独立研发导弹防御系统技术性能的分析,这一系统具有明显封杀中国导弹的战略功能。一旦这个系统建成,将使中日军事力量对比关系发生新的变化。因此,日本研制和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将是其第一个军事涉台的先进武器系统。

第三,以“重新定义”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为契机,加大对台海地区的军事介入。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既是日本防卫战略的基石,又是日本军事涉台的战略平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的发表、《防卫合作新指针》的颁布和以《周边事态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有事法律”的制定,日美安全保障体制“重新定义”的法理框架已经确立,使该体制发生了直接危及台海安全形势的新变化。

在防范范围上,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将从以“保卫日本”为核心,转向应对“周边地区紧急事态”为重点。1997年9月23日公布的《防卫合作新指针》正式将应对亚太地区出现紧急事态作为日美防卫合作的核心内容,并制定了应对亚太地区出现紧急事态的详细行动方案。即一旦亚太地区出现紧急事态,日美将动用安全保障体制介入,日本自卫队必须向美军提供除直接参战的所有支持,包括后勤保障、海上护航、海域封锁、海空警戒、情报提供、海上扫雷、运输武器装备、检查不明船只、护送军事人员、保护救助难民、提供急需的军事设施和民用港口机场等。这样,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就由冷战时期的“保卫日本”的一国型体制变成了涵盖亚太的地区性军事合作体制,台湾地区就被纳入这一体制防范的范围。

在防卫对象上,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将由过去的主要针对苏联转向重点针对西南方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在东亚地区关注的安全问题主要有三个,即朝鲜半岛问题、台湾问题和南中国海问题,后两个问题直接涉及中国的国家主权与安全。进入21世纪后,日美两国多次依据新指针进行针对台海问题的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这表明,加大对台海问题的军事介入,建立应对台海冲突的机制,是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重要内容。

在地位和作用上,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中日本的地位和作用将由过去的“接受保护型”向“主动参与型”转变。随着日美安全保障体制的“重新定义”,日本在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发展到与美军平起子坐的地步,必要时甚至可以携手合作,并肩作战。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借日美安全保障体制“重新定义”之机,走向世界军事大国的步伐明显加快,军事实力显著增强,地区和国际影响力也不断增大。日本在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中地位的显著提升将使这一体制更具威胁性、进攻性和冒险性。

在战略态势上,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将从防守型转向攻防兼备型。这个新体制将转向“主动预防型”,在紧急事态发生之前就介入敏感地区和敏感问题,将事态控制在萌芽状态;将扩大防卫范围,不仅将在亚太地区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合作体系,而且将与美军在印度洋的军事力量相衔接,使其具有更广阔的攻防空间;将进一步密切日美的联合军事行动,以各种借口,尤其是打着反恐的旗号,强化主动出击的功能;将装备具有强大进攻能力的高技术武器系统,尤其是今后日本将大力发展具有全球性、远洋性、远程性的海空军先进武器装备。从现在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实际运作的情况来看,这一体制的进攻性能大大超出了防御性能。如果台海地区一旦发生军事冲突,日美两国可能会动用安全保障体制进行军事介入。

第四,以台海战争为背景加紧进行军事准备。早在1996年3月,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就针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东南沿海举行的军事演习,指令日本防卫厅加紧研究中国“武力犯台”时日本的应急军事计划(注:香港《亚洲周刊》1997年8月4日。)。据披露,这一计划不仅详细设计了援助美军的具体方案,而且还具体设计了一旦战火波及日本,日本将根据“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对付X国(中国)”的方案,采取果断军事行动。这是日本自战败投降以来首次制定针对他国的军事行动方案。日本根据台海局势的不断变化,以台海战争为背景,自1997年以来,已经将应对台海战事列入一年一度的“防卫和整备计划”之中,加紧进行各方面的军事准备。一是成立专门机构。1999年1月,日本成立了由防卫厅长官、自卫队参联会主席、各军种参谋长组成的“应对重要事态会议”,专门研究台湾海峡发生战事时防卫厅和自卫队的对策问题。二是频繁举行以台海战事为背景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日本不仅自己单独搞军事演习,而且以周边地区发生“紧急事态”为背景与美军、印军频繁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2000年以来,日本还把联合军事演习的区域扩大到南中国海地区,其目的就是在更广阔的区域内演练应对台海战事问题。三是企图参与台军“汉光”演习。美军多次对台“汉光”军事演习的深度介入刺激了日本,日本也企图参与台“汉光”军事演习。据悉,“文职顾问”将是日本可能介入台“汉光”演习的最初形式。四是对台海局势频繁做出军事反应。近几年来,日本一改过去在军事上不过多地介入台海局势的做法,对台海紧张局势频繁做出军事反应。1996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南沿海军事演习期间,日本迅速向台湾海峡附近派遣了E-2C早期预警机和EP-3电子侦察机,搜集演习部队情报,并将情报提供给美军。2000年春季,日本又派先进的预警机和电子侦察机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南沿海军事演习进行全天候监视,并派情报人员潜入中国东南沿海前线,搜集情报。五是加紧制定各种紧急应对方案。日本防卫厅正以中国“大规模武力犯台”为背景,加紧拟定各种军事应对方案。其基本设想是,只要台海战事一爆发,日本将依据日美安保体制协助美军干预台海战事,具体介入的形式、规模和程度将根据当时的特定情况做出决断。六是大力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日本借口美国的战略需要,着眼防范中国和介入台海战事,不断发展超大型、超远洋和超远程性的海空军先进武器装备,使日本的军事涉台能力不断加强。

第五,建立以“防卫交流”为基本形式的战略对话渠道。目前,日台间已形成了两条固定的高层防卫交流渠道。一条是美、日、台“三边战略对话”,一条是日台间“直接安保对话”。2002年8月,美、日、台举行了首次“高层战略对话”,就进一步密切三方防卫交流、形成安保固定对话机制达成共识。第二次美、日、台三边“战略对话”已于2003年9月在日本举行。2002年11月12日至13日,首次日台防卫交流在台北举行。日本前陆上自卫队东北方面总监、前海上自卫队舰队司令、前航空总队司令等高级将领及军事顾问专家共13人出席会议,台湾方面出席者包括台“国防大学”校长、战略研究所所长等现役高级将领和专家15人。值得关注的是,2003年初日本政府做出决定,派陆上自卫队退役少将长野阳一到台北任驻台日本交流协会主任(注:台湾《联合报》2003年1月22日。)。这是自1972年日台“断交”以来第一位赴台常驻的军方要员。台湾当局也立即呼应,决定派于2002年12月31日刚刚晋升“中将”同时兼任“台国安局特派员”的王伟先赴日,就任台北驻日代表处主任。这样,日台在对方设置的常设机构就成为双方加强防卫交流、密切军事关系的大本营和重要渠道。

台湾问题已上升为中日关系中的突出矛盾

日台实质性关系的全面发展,使中日关系中的台湾因素日益突出和复杂,成为制约中日关系正常健康发展的重要矛盾。

日本对华战略的本质决定了日台实质性关系的发展将呈日趋密切之势。难解的历史冲突、特殊的利益关联和特定的地缘政治使日本对华战略在本质上有其特殊性,这就是在周边国家中,日本最不希望看到中国发展强大,最不希望看到中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日本对华战略的本质随着其对华政策的不断调整日趋暴露。冷战结束后,日本不断调整对华政策,加大对华战略攻势,日台关系也随之进入了重视政治交往的新阶段。进入21世纪后,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强国的步伐明显加快,对华的战略牵制力也不断加强。与此相适应,日台实质性关系逐步走出禁区,呈现全面发展的新动向。今后日台实质性关系将进一步密切。由此可见,中日关系平稳发展时期必将是日台关系的低迷时期;反之,中日矛盾摩擦时期必将是日台关系上升和发展的时期。因此,台湾问题是中日关系健康与否的重要“检测器”和“晴雨表”。

日本对台湾独特的“殖民情结”使其对台政策更具扩张性。日本统治台湾长达50年,对台湾有独特的“殖民情结”。这种“殖民情结”表现为军事上侵占台湾,政治上征服台湾,经济上控制台湾。时至今日,日本的“殖民情结”始终没有泯灭,并且时有膨胀。日本既是“台独”势力滋生发展的鼻祖,又是当今“台独”势力泛滥猖獗的重要国际后台。日本对“台独”势力的政策与美国有着明显的不同。日本既利用“台独”势力牵制中国,又希望“台独”势力的猖獗发展能导致台湾最终走向“独立”,实现其分裂中国的政治企图;日本既支持“台独”势力的无限膨胀,又利用“台独”势力加强对台湾的控制,以再现其“殖民政治”。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对“台独”势力的政策比美国更危险。近几年来,以李登辉和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子一直主张建构台、日、美三边安全框架,就是利用日美两国对台的政策差异,最大限度地拓展“台独”势力的政治空间,以增大与祖国大陆抗衡的筹码。这就是李登辉、陈水扁在提出“两国论”和“一边一国论”时事先不告知美国而告知日本的真正意图。

日本对台湾的全面渗透将使其在中日关系中更多地打“台湾牌”。中日邦交正常化30多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不断加强对台关系,进一步加大对台湾的全面渗透,是日本政府对台的既定方针,是日台关系发展的基本走向。日本对台的全面渗透是与对华战略密切相联的。今后,日本在对华交往中将频繁地打“台湾牌”,使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中的分量明显加大,成为影响中日关系健康顺利发展的突出矛盾。

日本军事涉台动向的加强将使台湾问题对中日关系更具危害性和冲击力。全面扩充军备,加速走向世界军事大国,已成为21世纪日本基本的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日本军事染指台湾的动向日趋明显。一方面,日本军事实力的膨胀具有明显针对中国的战略企图。2000年日本的《防卫白皮书》首次公开宣称,“中国是对日本的最大威胁”,认为“中国拥有的‘东风’导弹,包括日本在内的亚洲地区都将被纳入中国导弹射程之内。”(注:新华社东京2001年7月5日日文电。)

2001年的《防卫白皮书》更是加大了对“中国威胁论”的渲染,单是评述中国军事形势的篇幅就比2000年多了3页。中国已成为日本兵力配置和武器装备部署的重要对象,成为日本搜集军事情报的重点国家,成为日美加紧研制和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日本以“台海战事”为背景,加紧从战略和战役层面做好各种军事准备。台湾问题已成为日本依据《周边事态法》在亚太地区应对紧急事态的重要关注点,台海局势已成为日本按照《防卫合作新指针》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所针对的重点对象,台海地区已成为日本进行军事情报搜集的重点目标,台湾已事实上被纳入日本版的导弹防御系统范围内。干预台湾问题,介入台海局势,已成为日本调整防卫和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随着日本涉台军事动向的不断加强,台湾问题将成为今后中日关系中最具破坏力的敏感问题。

标签:;  ;  ;  ;  ;  ;  ;  ;  ;  ;  ;  ;  ;  

日台关系的新发展_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