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活血清热法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理论探微论文_罗勇,陈熙军,鲁毅,蒋坤

补虚活血清热法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理论探微论文_罗勇,陈熙军,鲁毅,蒋坤

射洪县中医院肾内科 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对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及治法进行探讨,认为气虚热瘀为紫癜性肾炎发病的重要病机。正虚为发病之本,瘀血贯穿疾病始终,热邪为不可忽略之因素,补肾活血清热法是治疗紫癜性肾炎的重要治法。

关键词:紫癜性肾炎;补肾活血清热法;中医药治疗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可累及全身的坏死性小血管炎,损害累积肾脏时会导致紫癜性肾炎(HSPN)[1]。中医学认为紫癜肾的发生发展多责之于“热、虚、瘀”等多种因素,故补虚活血清热法在本病的治疗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1追本溯源话病因,祖国医学关于HSPN的疾病范畴的认识

祖国医学中无过敏性紫癜病名,关于“紫癜”概念提出,最早见于《圣济总录诸风门》。古代中医文献中对“过敏性紫癜”相关记载,可见归属于“葡萄疫”、“肌衄”、“斑疹”、“血证”、“紫斑”中,如果并发肾脏损害,也就是紫癜性肾炎,则参考“血尿”、“尿浊”、“水肿”论治。历代众多医家对本病的认识不一,大体认为热、虚、瘀参与其发病。热为阳邪,易耗血动血,从而成瘀,如《金匮要略》云:“热伤血脉……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叶天士亦曰“外感热病入血分易致血热血瘀”,王清任“血受热则煎熬成块”,更形象的说明了热邪导致瘀血过程;同时,王清任于《医林改错》指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而为瘀”,提出“气虚致瘀”的观点;《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紫癜肾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疾病日久不愈耗损正气等所致体虚不足密切相关。因此,气虚、血瘀、热邪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循序渐进论病机,中医对HSPN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认为紫癜性肾炎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症。在紫癜性肾炎急性进展期,热毒灼伤脉络,或热盛迫血妄行,而致血溢脉外,火热之邪煎熬津液致血液黏稠,血行不畅而成瘀热,故此期证属热毒血瘀者多见。到疾病中后期,由于紫癜性肾炎反复发作,耗伤正气,易出现气虚之象,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成瘀或气不摄血溢于脉外亦致瘀;更有甚者,久病及肾,或因过度使用药物而致肾阴亏耗,阴虚而致络瘀,故疾病中后期以气虚血瘀、肾虚血瘀证多见。由上可见,紫癜性肾炎与热虚瘀关系密切,贯穿于疾病发展的全过程。

2.1正虚为紫癜性肾炎发病之本

所谓“久病及肾”紫癜性肾炎日久不愈或反复发作,必导致肾气、肾阴阳不足,肾脏功能失常。中医认为蛋白属人体“精微”物质。肾虚则封藏功能失司,精关不固,精微物质随小便排出,产生蛋白尿。肾主水,调节全身水液代谢,主水功能失常,则出现水肿。紫癜常因外感而发,肺气虚则卫外功能下降,易感外邪而发病,且气虚难以祛邪外出,疾病日久不愈。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脾虚不能统摄血液运行于脉管内,则出现出血性疾病,血尿、便血、紫癜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脾气虚则运血及统血无力,可导致血溢脉外及血瘀;肾气虚易出现精气下泄;血溢脉外,精气下泄则皮肤出现紫斑,血尿或蛋白尿。该病在小儿中多发,小儿的脏腑娇嫩,元气不充足,形气未充,再加上脾气受损,容易感染外邪致脾肾亏虚而发病 [2]。张金虎[3]也认为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根本原因在于正气虚弱,外邪入侵后发病,病情反复不愈,正气更加亏虚,以脏腑亏损为主要表现,其中以肺脾肾亏损为主。

2.2热邪为紫癜性肾炎不可忽略因素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多表现为皮下出血、尿血、胃肠出血等,属于中医血证表现。《丹溪心法》云:“斑者,有色点,无头粒,疹者,较小而有头粒者。”这成为后世斑疹鉴别的标准,因此紫癜属于古籍中的“斑”。古代文献多次提到热致发斑。《丹溪手镜·发斑》中载:“发斑,热炽也”。《证治汇补》提到:热邪伤血,血热不去,实邪在里,外出肌肤发为斑。《景岳全书·血证》也记载了:“血属阴精,不可妄动,动则为病……而动者多因火热,火盛迫血外溢脉管。”张锡纯说:余平生所治之发斑皆为阳证,未见阴证发斑,可见其少见。从古代医家的记载中,可见热邪是紫癜的常见病因。热邪伤血,“阳络伤则血溢脉外”,渗于皮下则发为紫癜。“阴络伤则血渗于里”,可见胃肠道出血、尿血。现代医家聂莉芳教授[4]认为紫癜性肾炎初发时,其出血多属实热证,肺、胃、膀胱有热,热迫血妄行,导致肌衄和尿血。因此临床上治疗紫癜肾,尤其是急性期,紫癜初发,其色红,可用清热凉血法,效果较好。

2.3瘀血贯穿紫癜性肾炎发病始终

瘀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血证论》有云:经络之中,有瘀血停滞,则新血不能正常运行,最终必导致血液妄走而致吐溢。紫癜是出血性疾患,血离经脉而行,必致瘀血。《血证论》也指出:“疾病有伏邪逢时必发,何为失血之伏邪,瘀血也,故反复发者,其多体内素有瘀血也”。指出瘀血是其反复发作的病因。现代医家也认为瘀血是紫癜发作的重要原因。刘晓鹰[5]结合西医关于本病的认识提出,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症为特征的病理改变,有血小板参数异常的变化及微循环血栓形成的倾向,因此其认为瘀血证不只发生于本病的末期,而是贯穿于全程,区别在于程度的不同。丁樱教授[6]也认为本病早期以风热、血热等热邪为主,热易耗气伤阴,病程日久气阴耗伤,可见阴虚、气虚,而瘀血则存在于紫癜性肾炎的全程。瘀血不消,新血难生,紫癜难愈。瘀血也可导致蛋白尿的产生。瘀血阻滞脉络,肾精输布失常,不归常道外溢,精微下注,随尿而出,产生蛋白尿。

3小结

虚、热、瘀三者在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中均为重要的病理因素,正虚为发病之本,热邪为不可忽略之因素,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理变化的始终。三种病理因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作用,交互转化的。在治疗上不可片面施法,应把握疾病发展的进程,根据患者的切身情况相应采取补虚、清热、活血等治疗方法,力争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

[1]Kong X,Ma Y,Chen J,et al.Evaluation of th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epidemiology collaboration equation for estimating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J].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3,28(3):641-651.

[2]楚海峰,窦逾常,郭君等.过敏性紫癜肾炎患儿免疫球蛋白E低亲合力受体的检测[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01):78-79.

[3]张金虎,王玉君.归脾汤加减治疗小儿过敏紫癜性肾炎35例[J].陕西中医,2007(03):266-267.

[4]聂莉芳.血尿名医妙治[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87.

[5]王林群,刘晓鹰.刘晓鹰活血化疲法治疗小儿紫薇性肾炎经验[J].吉林中医药,2011,31(12):1154-1155.

[6] 刘玉清,丁樱.丁樱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2):103-104.

论文作者:罗勇,陈熙军,鲁毅,蒋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补虚活血清热法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理论探微论文_罗勇,陈熙军,鲁毅,蒋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