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寄宿制管理有效性研究论文_肖银才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寄宿制管理有效性研究论文_肖银才

(四川省会理县岔河小学 四川 凉山 615100)

【摘 要】 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进行寄宿制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作者深有体会,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教学经验,特作以下深层次探究,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寄宿制管理有效性进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考勤 安全 军事化管理 言行 未来 心理 寄宿制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7)03-092-01

一、完善和落实教师考勤体制

1 请假制度

教师遇到一些需要紧急办理的事情需要提前书面申请,由学校主管领导审核和潜质,假如教师身患重病可以电话通知学校领导或者委托同事和家属到学校请假。,教务处在备案的同时安排其他教师替代,然后请假教师才可以离校。紧急事务处理完后回到学校要及时申请取消备案。

2 工作会议和出勤制度

在会议开始前十分钟内到场,禁止开会期间晚到和早退。在参加一些集体性事务时。比如:升旗仪式、晨跑、课间操等等要按时参加,在会议期间,严禁交头接耳,手机铃声乱响,干扰会议秩序和影响学校管理工作正常部署。

二、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1 完善岗位体制,做好安全预防工作

安全法规常态化,加强师生安全意识,尤其是教师对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事故预防体制,层层落实责任,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各个部门和班级的安全第一人要明确,安全职责分明。形成各个角落有人管,安全问题人人抓的良好氛围

2 注重安全教育,传授安全常识

学校管理者要将班级、宿舍、办公室、食堂等等场所的水、电、卫生等等纳入到教师考核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秉承预防为主,加强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利用黑板报、校广播、学校墙体、标语等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充分举办一些知识竞赛、班会、课外活动等等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尽量避免安全知识的单一性和乏味性,力求安全知识的新颖性和趣味性

3 强化安全设施,侯建和谐安全育人氛围

强化安全设施,尤其是在楼道拐弯处、提高护栏的高度,在墙上粘贴一些安全警示标示,对学生进行谦虚礼让和遵守秩序,尤其上下学,严禁在楼道上打闹或者你追我赶,最大限度避免一些群体性安全事故,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要开办医务室,定期和定时为学生检查身体状态,加强一些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理工作,门卫要负起职责,严禁一些社会无关人员走进校园,实行来客登记,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4 强化安全责任,关注校园食品安全

校园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生命健康和家庭财产安全,因此,学校要格外管子,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食品卫生安全体制,常规化检查和不定时抽查,加强医务室和食堂的良性互动,,此外,强化家长监督和社会监督。

三、开展军事化管理

学生在入校时进行军训,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自我约束、迎难而上和干净利索等等优良品质。一般而言,军事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完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对学生定时睡觉、定时起床、定时做课间操、定时上课、主动参加学校班级举办的一些集体活动、定时上夜自习、定时午休、讲卫生、定时洗脸、洗脚。洗衣服。洗被子、洗碗筷、吃饭前洗手、勤俭节约、此外,军事化管理还体现在专业化和人性化上,对学生一些言行上的规范、衣服、被子、碗筷等等生活用品摆放干净和整齐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言行

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寄宿制管理存在很大难度。为此,要求每位学生遵守一些行为准则。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性格爱好、接受能力等等方面制定一套适合本学校现状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言行。此外我们学校还应多教师和学生的一些言行进行规范。

五、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寄宿制管理的未来

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寄宿制管理问题众多,这不紧紧是学校一方面的事情,更需要学生配合、家长支持和社会关注。未来更好的完成学校管理的各项任务和保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高效化管理必不可少,为此,我们学校要专门成立一支寄宿制管理团队,将寄宿制管理工作常态化。此外,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管理效果因素众多。比如:社会认可程度、学生配合程度、家长支持程度、风俗习惯、学校领导能力、教师尽责程度等等,因此,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地区寄宿制管理体制对于提高本民族文化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六、关注寄宿制学生心理问题

许多寄宿制学生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爱,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些学生独立能力、交流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学习严厉等等方面严重不足,导致许多学生变得性情孤僻、情绪消极、性情暴躁、养成一些盲目攀比、不注重自身卫生、偷盗、等等,此外,由于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和社会竞争日常激烈,这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学习负担,这些学生由于缺乏交流合作,彷徨、无助、焦虑等等心理问题众多。为此,学校要关注寄宿制学生的这些不良心理问题。打造一支专业性心理疏导队伍,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和场所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此外我们教师要积极主动的走进这些学生身边,多交流。通过细致观察,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身情感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积极构建一种和谐的教育氛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言而总之;以上六点只是作者的一些点滴工作经验,由于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和认识有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还望诸位同仁不吝指教。

参考文献:

1薛媛;农村小学寄宿生与走读生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杨清溪;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标准化寄宿制学校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论文作者:肖银才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0

标签:;  ;  ;  ;  ;  ;  ;  ;  

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寄宿制管理有效性研究论文_肖银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