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隐喻与转喻论文

浅析隐喻与转喻论文

浅析隐喻与转喻

张培伦 大连外国语大学

隐喻,转喻研究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期。亚里士多德在《诗学》和《修辞学》中对隐喻进行了阐释。历史上无论是亚里士多德的“比较论”还是昆体良的“替代论”。隐喻研究始终归属于传统修辞学领域。

直到 1980 年,认知语言学之父 Lakoff与 Johnson 在《我们外衣生存的隐喻》中首次构建起概念隐喻,转喻理论框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赖以生存的认知思维方式。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的两个核心理论,且都被认定为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式。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和语言密切相关但又绝不等同于语言,隐喻在语言和言语上的本质表现就是说假话。究竟何为真何为假,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给出了明确的回答:把是说成是,把不是说成不是就是真。把不是说成是,把是说成不是就是假。亚里士多德还认为,有些事物虽然存在,而其所显现的事物实际上不存在或者似有实无,难以落实,那就是一种“假”。美国哲学家马蒂尼奇说“隐喻是语言的产物,就像人们所做的一切梦那样,对隐喻的解释既是对梦者乙方的反应,在同样成都上也是对解释一方的反应。”认知是隐喻和转喻的共同本质之所在。那么现在的问题是,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两者应该如何界定呢?是平起平坐还是先后有别?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认知转喻研究才真正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并在90年代末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果的研究,大大扩展了转喻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总管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研究,其中心主要集中在两大类,一是概念转喻的理论性研究,而是概念转喻的适用性研究。Lakoff与Johnson率先提出了认知语言学下的隐喻和转喻定义,并对两者做了简单的区分。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映射系统”这一“映射论”的全新隐喻定义是闪光点。李福印讲两者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概括为八项核心内容。1隐喻是认知手段。2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3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映射系统。4映射遵循恒定原则5映射的基础是人体的经验。6概念系统的本质是隐喻的。7概念隐喻的使用是潜意识的。8概念隐喻是人类共有的。两者将转喻定义为转喻主要具有一种指代功能,它允许我们用一种实体代替另一种实体。同时,转喻也具有理解功能。

膀胱痉挛是前列腺电切术和比较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等,发生率为40%~100%[7]。膀胱痉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手术舒适度,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8]。传统的护理方法多重视病情观察以及注意事项的告知,对膀胱痉挛的预防不够。近年来,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方法预防膀胱痉挛的发生已经成为研究的特点。蔡丽娟等[9]采用综合性护理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的膀胱痉挛发现效果满意,其能明显缓解膀胱痉挛的程度,缩短膀胱痉挛的时间。农小珍的研究显示[3],综合性护理不仅能够减轻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的膀胱痉挛程度,而且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关于两者的区别,Lakoff指出转喻映射发生在单一认知域中,不涉及跨域映射。概念隐喻理论自问世以来开创性震撼了学界,与此同时,它也面临了来自学界异样的声音。Croft将转喻定于为:转喻映射发生在单一的认知矩阵中,不涉及跨域或跨矩阵映射。Radden将转喻定义为:转喻是在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式中,一个概念实体为另一个概念实体提供心理通道的认知过程。

Goosens率先在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关系上做出重要贡献。它的研究指出,尽管隐喻和转喻是两种不同的认知过程,但两者之间并不相互排斥,反而是在语言中常常融合在一起,并穿造型的提出“转隐喻”概念来指称两者间的相互作用现象。Barcelona提出了一个假设:每一个隐喻映射都预设一个概念上更早的转喻映射。同时,Barcelona把“为隐喻提供依据”理解为“作为隐喻的概念的先决条件”。Barcelona认为隐喻和转喻的互动可以归纳为两大类1纯概念层次的互动。2同一语言表达中隐喻和转喻的纯文本的相互示例。前者更为重要,可以细分为两类。一是隐喻转喻性概念理据。二是转喻的隐喻性概念理据。

概念转喻同概念隐喻一样是人类所共有的认知模式,在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中,转喻思维是人类语言文字,基本词汇,科学概念得以产生的根本方式,也印证了千人提出的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转喻先于隐喻的观点,转喻是比孕育更加赖以生存的认知工具。弗朗索瓦指出,隐喻的距离以一种隐现的方式说明它所引述的现实,而又不去定义或者表现它。也就是说从同一性的角度来观察它,它显示的是事物的内涵,而不是本质。反观转喻,转喻在言语和语言表达上首先是从“真”出发的。特别是对于幼儿阶段的人来说,说假话要比说真话难得多,说假话需要相当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逻辑思维水平,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维特根斯坦也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相反,我们可以得到他的逆命题,一个人若一无所有,即使想撒谎也无能为力。也正是因此,人天生不能随心所欲的驾驭隐喻,更不能天生的将其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人类是从说真话开始学习使用语言的。

2)捷联惯导动态试验。将九轴捷联惯导固定在高精度三自由度旋转台(精度为0.01°)。首先打开捷联惯导,静置1 min后开启旋转台,使方位台每次正转2°等捷联惯导稳定后采集数据,连续采集21组。数据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如图13所示。

隐喻能力是随着人的成长,认知能力的发展而渐渐提高的。转喻思维始于“真”的表达,所达到的彼岸却非真的本质,这与隐喻恰恰相反。这也再次证明转喻比隐喻更基础。

标签:;  ;  ;  ;  ;  ;  ;  ;  ;  

浅析隐喻与转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