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细胞WT1基因的表达机理

白血病细胞WT1基因的表达机理

王婧[1]2014年在《地西他滨对白血病细胞WT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的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白血病患者肿瘤细胞、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给予地西他滨(5-aza-2deoxycytidine,DAC)前后WT1基因的表达与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的改变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观察U937细胞株、K562细胞株、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给予地西他滨前后凋亡的改变。探讨通过地西他滨的去甲基化作用来激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表达沉默或低下的WT1基因,从而刺激供体来源的WT1特异性CTL增加,增强移植物抗肿瘤效应的可能性。方法1.Real-time PCR法检测两种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以及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WT1基因mRNA表达量并比较区别;2.亚硫酸氢盐测序法(BSP)检测两种白血病细胞株及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WT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状况并比较区别;3.流式细胞仪测定经过不同浓度的地西他滨处理后两种白血病细胞株以及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凋亡率;4.给予地西他滨去甲基化处理后再次检测两种白血病细胞株WT1基因mRNA表达和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并比较区别;5.采集临床使用地西他滨抗肿瘤疗法的患者使用地西他滨前后的外周血标本,测定其WT1基因mRNA表达和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况的变化。结果:1. U937细胞株WT1mRNA的相对表达量多次测定均为阴性;K562细胞株WT1mRNA拷贝数为(5015±450)copies/10000copies;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WT1mRNA拷贝数为(13±10)copies/10000copies;2. U937细胞WT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89±5.9)%,K562细胞WT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4±0.2)%,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WT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率(2±0.1)%;3.地西他滨均可引起U937、K562细胞株的凋亡,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作用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后凋亡率较低,并且未体现时间依赖性;4.给予不同剂量地西他滨后U937、K562的WT1mRNA表达量均上升,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且U937上升程度较大;给予不同剂量地西他滨后U937的WT1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下降明显,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K562给药前后WT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无明显变化。5.四例临床患者使用地西他滨后,WT1mRNA表达水平上升,且WT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有不同幅度下降。结论:1.在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中,WT1基因mRNA表达和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呈负相关,而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上WT1基因表达阴性,且启动子区域低甲基化。2.地西他滨对于白血病细胞株U937、K562促进凋亡,并且促凋亡的效应强于对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促凋亡效应。3.地西他滨对于白血病细胞株U937WT1启动子区域去甲基化作用显着,并有效提高WT1基因mRNA表达量。在临床患者体内也有相似效应。

郑玉婷[2]2016年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中WT1基因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和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WT1基因的表达并探讨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对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和意义。方法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5例初诊AML患者(非APL)治疗各阶段骨髓WT1基因、内参因子(GADPH)及其他相关基因的拷贝数,染色体的检测采用R显带法。以NQ比值=WT1基因拷贝数/内参基因拷贝数来计算WT1表达水平,分析WT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相关的临床参数及危险因素的关系。2.将所有患者据WT1基因表达水平的不同分为WT1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诱导化疗后的完全缓解(CR)率、1年内复发率及死亡率、2年总生存率(OS)及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差别,并分析治疗中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与2年OS的关系。结果75例初诊AML患者WT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98.7%;初诊时WT1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年龄、性别、FAB分型及预后分组等情况无相关性(P>0.05)。WT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不同危险分组,高危组中WT1高表达人数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P<0.05)。初诊组、复发组及未缓解组患者WT1基因的中位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与缓解组比较时差异均显着(P<0.05);复发前组分别与缓解组、复发组患者WT1中位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诊时WT1高表达组患者的CR率为65.4%(17/26),低表达组为93.9%(46/49),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着(P=0.004);两组患者1年内的死亡率高表达组高于低表达组(P<0.05),但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别;两组患者2年总生存与无事件生存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表达组OS及EFS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治疗后约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WT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初诊时下降1个数量级以上的,其患者两年总生存率相对较高(P<0.05)。结论:1.WT1基因在AML患者骨髓中表达阳性率很高,且在疾病进展及治疗不同时期呈动态变化,因此有助疾病的诊断及可用于AML患者微小残留病变(MRD)的监测。2.WT1基因高表达组CR率及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因此WT1基因可作为评估AML患者(非APL)疗效及预后的有效指标。3.治疗中WT1表达水平变化的监测有助于评价预后及指导治疗。

张倩[3]2016年在《WT1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回顾分析初治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WT1基因在AL分型中的表达特点;比较WT1基因与其他标志基因在病程阶段中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判断两者间的相关性;同时为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 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对自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初治的127例AL(包括M15例,M244例,M324例,M47例,M519例,M64例,M72例;L11例,L220例,L31例)患者进行检测和动态观察WT1基因及几种常见的标志基因(BCR/ABL,PML/RARα,AML1/ETO,CBFβ/MYH11)在病程中的表达水平。比较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两组中WT1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各组不同亚型之间WT1基因的表达水平,WT1基因表达的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第1次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及分析WT1基因与常见标志基因在不同病程阶段中的相对表达水平的变化,判断两者间的关系。同时独立探究初治WT1基因阳性的患者在AML的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表达水平,以作为MRD监测的手段。结果:1.初治AL患者WT1基因表达的总阳性率为81.1%(103/127),AML和A LL患者WT1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7.6%(92/105)、50%(11/22),两者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8.09、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ML各亚型(M1-M7)间WT1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M180%(4/5),M286.4%(38/44),M3100%(24/24),M471.4%(5/7),M584.2%(16/19),M675%(3/4),M7100%(2/2)。统计学无显着性差异(P>0.05)。WT1基因的中位表达水平分别为M18.18,M28.74,M318.88,M46.02,M53.54,M63.37,M7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L患者中WT1基因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第1次CR率分别为49.1%和58.8%,无统计学差异(P>0.05)。4.在初治、缓解、未缓解、复发时,WT1基因与常见标志基因(BCR/ABL,AML1/ETO,CBFβ/MYH11)表达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对一致性,统计学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5.独立分析初治WT1基因阳性的患者在AML不同疾病状态下的表达水平,发现初治组(8.610)、未缓解组(11.690)、复发组(8.065)与缓解组(0.105)在WT1基因的表达水平上差异有显着性(P<0.05),但初治组(8.610)、未缓解组(11.690)、复发组(8.065)叁者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可作为一种MRD的监测手段。结论:1.WT1基因在AL中高度表达,且髓系表达高于淋巴系,但在两者各自的亚型中,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不大,结论尚需大样本的临床资料论证。2.初诊时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对AL的预后评价还有待进一步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分析。3.在不同的病程阶段中,WT1基因与常见标志基因(BCR/ABL,AML1/ETO,CBFβ-MYH11)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对一致性,可作为临床评估AL发生发展、及监测MRD的指标。

王全顺[4]2004年在《白血病细胞WT1基因的表达机理》文中研究说明WT1基因位于染色体11P13上,被认为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编码产生一种具有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在正常造血及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WT1基因表达能部分地抑制维甲酸或维生素D3诱导的白血病细胞系的分化过程。WT1基因在正常骨髓及外周血中的CD34~+CD33~-细胞中表达,但表达水平很低;多数急性白血病均有WT1基因表达,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无表达。 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DNA超甲基化常抑制基因表达,文献报告一些实体瘤WT1基因发生了甲基化,但并未影响其表达;白血病细胞WT1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以及甲基化与WT1基因表达的关系尚未见文献报告。我们在甲基化敏感PCR(MS-PCR)的基础上进行改良,结合内切酶消化的新技术对白血病细胞系WT1基因启动子区DNA的甲基化水平及DNA超甲基化对WT1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研究了去甲基化处理及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TSA对WT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了WT1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研究结果。 本研究共叁部分,第一部分:探究WT1基因在正常血细胞及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该部分针对以前关于WT1基因表达上的一些误区进行了研究,结果纠正了以前关于WT1基因在正常骨髓和外周血细胞表达认识上的一些失误;第二部分:探讨白血病及正常血细胞WT1基因启动子区DNA的甲基化状况,研究了一些白血病细胞系、急性白血病初治病例骨髓单个核细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和急变期病例骨髓单个核细胞及正常人骨髓细胞启动子区DNA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甲基化与WT1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提示:正常血细胞及某些白血病细胞WT1基因发生了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博士学位论文甲基化,单纯基因启动子DNA的甲基化并不能抑制其表达:第叁部分,研究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酞化与WTI基因表达调控,该部分应用去甲基化药物、组蛋白去乙酞化酶抑制剂TSA研究了WTI基因的表达机制,结果发现去甲基化与TSA协同处理可以诱导正常WTI基因不表达的白血病U937细胞系重新表达WTI基因mRNA。

秦洁[5]2009年在《Par-4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促凋亡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前列腺凋亡反应因子4(Prostate apoptosis response-4, Par-4)是从凋亡的前列腺肿瘤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促凋亡基因,是第一个被证实的WT1(Wilms’tumor suppressor-1)的分子伴侣和抑制因子。WT1基因在各类白血病中异常高表达,而且过度表达的WT1基因与正常细胞恶性转化有关。本实验拟采用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首先观察Par-4基因、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及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在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然后构建人Par-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白血病细胞K562,观察Par-4基因表达对WT1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改变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本课题将为白血病的发病机理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为白血病的基因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靶点。方法1.荧光定量RT-PCR检测人Par-4及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制备Par-4基因、WT1基因及β-actin阳性标准品,建立荧光定量RT-PCR扩增体系。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及23例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Par-4、WT1mRNA的表达。同时探讨Par-4、WT1基因表达水平与完全缓解率的关系。2.检测As_2O_3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Par-4及WT1基因表达的变化用不同终浓度叁氧化二砷(2-10umol/L)处理K562细胞24-72h,细胞涂片,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Par-4、WT1基因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Par-4和WT1蛋白表达的变化。3.构建人Par-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以pDNR/Par-4质粒为模板,PCR扩增Par-4基因, T-A克隆,亚克隆至pIRES2-EGFP上,并对重组表达载体进行酶切、测序鉴定。构建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IRES2-EGFP/Par-4。4.转染Par-4基因对K562细胞WT1基因表达及生物行为的影响用最佳配比的质粒pIRES2-EGFP/Par-4(或pIRES2-EGFP)和转染试剂Superfect的复合物转染K562细胞,分别于转染前及转染后48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转染效率。经流式细胞仪分选EGFP阳性细胞,荧光定量RT-PCR检测Par-4、WT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ar-4、WT1蛋白表达水平。pIRES2-EGFP/Par-4转染K562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Annexin-V/PI法检测细胞凋亡。同时设立未转染组、空质粒(pCon)组作为对照。5.人Par-4基因对K56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研究pIRES2-EGFP/Par-4质粒转染K562细胞48h,加用小剂量(2umol/L)As_2O_3,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同时设立未转染组、未转染加As_2O_3组、Par-4质粒转染未加As_2O_3组作为对照。结果1.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Par-4及WT1基因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示:Par-4基因在7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与23例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都有表达,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表达量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在缓解组Par-4基因表达增强,与初治组和复发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初治组和复发组之间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Par-4基因表达水平与CR率无明显关系(p>0.05 )。W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高表达,正常对照组WT1基因低表达(p<0.05 )。在缓解组WT1基因表达下降,与初治组和复发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初治组和复发组之间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不同WT1基因表达水平与CR率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2. As_2O_3诱导K562细胞凋亡过程中Par-4及WT1基因表达的变化不同浓度As_2O_3作用于K562细胞,随浓度增加能明显抑制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同时Par-4基因mRNA表达和Par-4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增加;而WT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逐渐下降。3.构建人Par-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经酶切、测序鉴定,pIRES2-EGFP/Par-4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4.转染Par-4基因对K562细胞WT1基因表达及生物行为的影响4.1 Par-4质粒转染采用1.5μg pIRES2-EGFP/Par-4质粒DNA,DNA与转染试剂SuperFect为1:4的比例转染生长状态良好的K562细胞(2×106/ml)。随着时间的延长,转染效率逐渐增高,在48h达到峰值(75.34±5.8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4.2转染Par-4基因对K562细胞WT1基因表达的影响转染48h流式细胞仪分选EGFP阳性的细胞,纯度可达98.0%±1.2%,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及pCon组相比, Par-4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而WT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4.3 Par-4基因表达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Par-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转染K562细胞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显示:转染Par-4质粒及空质粒组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 >0.05);经流式细胞仪对EGFP阳性的细胞采用AnnexinV/PI双参数法进行细胞凋亡分析,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相比,转染Par-4质粒及空质粒组K562细胞凋亡率无显着性差异(P >0.05)。5.人Par-4基因对K562细胞的促凋亡作用研究5.1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相比,各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μmol/L As_2O_3作用后,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较未加药组逐渐升高,随时间延长差异出现显着性(p<0.05);Par-4质粒+As_2O_3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各个时间点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5.2流式细胞仪检测Par-4基因表达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未转染组K562细胞S期细胞比例较高。与未转染组相比,Par-4质粒未加As_2O_3组及未转染加As_2O_3组G1期细胞比例略有下降,G2期细胞比例略有上升,但S期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而Par-4质粒+As_2O_3组G1期及S期的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G2期的细胞比例明显上升,出现G2/M期阻滞(P<0.05)。5.3 AnnexinV/PI双参数法分析K562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与未转染组相比,各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μmol/L As_2O_3作用后,各组细胞凋亡率较未加药组逐渐升高,随时间延长差异出现显着性(p<0.05);Par-4质粒+As_2O_3组细胞凋亡率各个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1采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证实Par-4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低表达,而WT1基因高表达,二者成相反的表达模式。Par-4基因表达水平与CR率无明显关系。2高浓度As_2O_3能明显抑制K562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在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Par-4基因的表达上调,而WT1基因的表达下调。3成功构建了人Par-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4通过采用SuperFect高分子树脂转染试剂,成功介导了Par-4基因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Par-4基因表达对WT1基因无明显抑制作用,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无直接作用。5 Par-4基因表达上调可以加强小剂量As_2O_3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及凋亡作用,引起K562细胞G2/M期阻滞。

成枫[6]2010年在《WT1基因及蛋白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WT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初治及复发的AML患者治疗前及K562细胞系、正常志愿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WT1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观察WT1基因及蛋白产物表达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结果:WT1基因及蛋白在45例AML初治患者中分别有39例(86.7%)和38例(84.4%)表达阳性,在6例复发患者中两者均全部阳性,在16例对照组中两者均表达阴性;初治患者中WT1基因和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初次化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2.4%和40.6%,WT1基因和蛋白表达阴性患者的初次化疗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3.3%和85.7%;AML患者WT1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277,P<0.05);WT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的外周血象及骨髓原始细胞数无关;AML各亚型间WT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别;WT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初治AML患者首次化疗的完全缓解率有关,WT1基因相对表达量≥1预示初治患者预后不良(x2=4.356,P<0.05),6例复发患者WT1相对表达量均≥1,再次诱导缓解率低。结论:检测AML患者WT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其临床预后的一种手段,同时WT1基因及蛋白产物表达的相关性提示WT1蛋白的表达可以作为AML免疫治疗的靶点。

顾伟英[7]2005年在《WT1基因及其异构体在白血病中表达与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和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不同病程阶段、不同亚型之间骨髓细胞中WT1 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预后、监测微小残留病(MRD)的关系;尤其是白血病患者接受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骨髓细胞中WT1 的动态表达水平在监测MRD 中意义。同时探讨不同白血病细胞株及不同亚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WT1(+17AA)/(-17AA)异构体表达,以及WT1(+17AA)/(-17AA)异构体表达的改变与NB4 细胞诱导分化的关系。探讨WT1 肽特异性CTL 对白血病细胞体外靶向免疫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实时定量RT-PCR 方法,采用LightCycler PCR 仪检测了15 例初诊CML 患者、108 例不同病程阶段AL 患者、15 例白血病患者allo-BMT 前后(111例次)和23 例非白血病患者骨髓中WT1 及内参GAPDH 的表达水平,以WT1N =(WT1 拷贝数/GAPDH 拷贝数)×10~4 计算WT1 表达水平,详细记录所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检测NB4 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WT1 及WT1(+17AA)异构体动态变化,计算WT1N(+17AA)值,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B4 细胞表面抗原CDllb 的变化。采用MJ PCR 仪检测K562、SHI、Jurkat、NB4、NB4/WT1A、NB4/WT1D 等白血病细胞株及79 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WT1 基因和WT1(+17AA)异构体表达水平,以ABL 基因作为内参,计算WT1(+17AA)/WT1 比值。WT1、WT1(+17AA)异构体及ABL 基因引物及探针序列均由Primer Priemer5.0 引物设计软件。合成一段针对HLA-A*0201 的WT1 特异性9 聚肽(CMTWNQMNL),负载树突状细胞(DC)后体外诱导产生WT1 肽特异性、HLA-A*0201 限制的细胞毒T 淋巴细胞(CTL),MTT 法观察其对白血病细胞株及原代白血病细胞体外杀伤效应。采用SPSS 10.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呈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Median)描述,采用非参数分析各组间差异(Mann-Whitey U 检验和Kruskal Wallis Test),非参数相关分析(Spearman)WT1 基因与相关变量间关系;重复实验数据采用一元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各组之间差异,以P<0.05 为显着统计学差异。以WT1 基因高表达的K562 细胞株为阳性

李晓燕, 张擎, 李艳, 袁田, 田征[8]2012年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HtrA2和WT1基因的表达》文中提出本研究通过检测HtrA2和WT1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变量的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应用RQ-PCR方法检测104例初诊AML患者的HtrA2和WT1基因表达水平;比较其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的差别,并分析与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诊断分型、预后分型及治疗疗效的关系;比较治疗前后表达量的变化,分析HtrA2与WT1二者相关性。结果表明:AML患者骨髓细胞中HtrA2表达量显着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WT1则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者表达量与患者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无关;HtrA2在不同的NCCN预后分组中表达量无显着差异,而WT1在预后良好组表达量明显低于预后中等组(P=0.003);无论完全缓解(CR)组还是非完全缓解(non-CR)组HtrA2表达量在治疗后均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而WT1表达量只有在CR组治疗后才低于治疗前(P<0.01),non-CR组治疗后虽然也低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trA2与WT1的表达水平呈弱负相关(r=-0.249,P=0.011)。结论:HtrA2和WT1表达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上调HtrA2基因的表达和干扰WT1基因的表达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靶点。

李艳, 李晓燕, 王琳, 田征, 饶青[9]2010年在《Wt1基因与Ph~+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生物学特性》文中提出Wt1基因是与造血调控、白血病发生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的双功能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呈高表达,且与预后呈负相关,已用于临床微量残留病的监测。WT1蛋白不同亚细胞定位发挥不同生物学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Ph+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w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定位,wt1抑制剂——姜黄素(curcumin)对K562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wt1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 blot观察WT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药物处理后表达水平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法观察药物处理后wt1及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wt1 mRNA及蛋白在K562细胞高表达,姜黄素及格列卫均能降低w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增殖;姜黄素使K562细胞停滞于G2/M期,而格列卫使其停滞于G0/G1期。结论:wt1基因表达改变可以影响Ph阳性细胞—K562的生长、增殖,调控wt1表达有可能成为Ph阳性白血病的新的治疗策略。

陈阳[10]2017年在《Robo4及CXCR4基因在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拟检测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Robo4及CXCR4基因的表达量,并探讨其与AML患者临床实验室特点、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而对AML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1、收集初发成人AML患者骨髓标本及正常对照骨髓标本。2、从Gene Bank检索Robo4及CXCR4基因RNA序列,应用primer5.0软件设计引物,经BLAST进行同源检索后,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合成,并对引物进行验证,以β-actin做为内参基因,运用SYBR Green荧光染料法对Robo4及CXCR4基因进行实时定量PCR分析,使用2-△△CT法计算Robo4及CXCR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3、收集AML患者的性别、年龄、髓外浸润情况、疗效、无复发生存(Relapse free survival,RFS)时间等临床资料,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WT1基因表达水平、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突变及融合基因等实验室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做预后随访。4、根据Robo4及CXCR4基因的中位表达水平进行分组,采用SPSS-21统计软件对各组患者之间的临床实验室特征、疗效及RF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75例成人初发AML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24例,中位年龄为43(15-72)岁,其中69例接受了诱导化疗,6例患者放弃治疗,接受治疗的69例患者中40例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8例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21例未达缓解。对达到缓解的48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1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为8.3(0.5-11.5)个月,至随访截止日期,有19例患者疾病复发,中位RFS为6.2个月。2、Robo4基因中位表达水平在AML患者为37.66(0.005-74502.44),正常对照者为0.774(0.135-25.36),AML患者Robo4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CXCR4基因中位表达水平在AML患者中为3.40(0.002-37.40),正常对照者为0.935(0.241-6.463),AML患者CXCR4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以Robo4基因的中位表达量37.66为界限,将AML患者分为高表达组(38例)和低表达组(37例),Robo4基因的表达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中位数分别为135.67和15.73,P=0.004);Robo4基因高表达组血红蛋白浓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均数分别为83.60g/L和72.78g/L,P=0.032);高表达组的低危患者比例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分别为13.16%和32.43%,P=0.046)。4、以CXCR4基因的中位表达量3.40为界限,将AML患者分为高表达组(38例)和低表达组(37例),以CXCR4基因作为分类变量进行分析,高表达组中具有不良的染色体核型患者比例为23.68%,明显高于低表达组0.0%,P=0.04%;高表达组的高危患者比例为36.84%,明显高于低表达组的13.51%,P=0.043;高表达组WT1基因中位表达水平为760.0(7.4-301001.0),明显低于低表达组2596.0(0.0-20812.0),P=0.042;高表达组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患者的比例为7.89%,明显低于低表达组27.02%,P=0.029。当CXCR4基因表达水平作为连续变量分析时,髓外浸润患者的CXCR4基因中位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浸润组(中位数分别为10.52和3.54,P=0.021);染色体核型不良组的CXCR4基因中位表达量明显高于预后中等组和良好组(中位数分别为7.81、3.54和0.92,P=0.003);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组的CXCR4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组(中位数分别为0.92和4.06,P=0.010)。5、Robo4基因中位表达水平在CR组为34.78(0.001-5431.0),明显低于NR组的290.17(3.48-74502.0),P=0.028;CXCR4基因中位表达水平在CR组为3.06(0.001-37.40),明显低于NR组的6.94(1.72-24.17),P=0.039。此外,将Robo4和CXCR4基因表达水平联合分析时发现两者均高表达组的NR率明显高于两者均低表达组(分别为44.0%和15.0%,P=0.037)。6、对47例获得缓解的患者进行了RFS分析,将Robo4和CXCR4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单独分析时,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在RFS上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Robo4和CXCR4基因表达水平联合分析时发现两者均高表达组的RFS(预计中位RFS为6.0个月,95%CI 4.65-7.34),明显短于两者均低表达组,P=0.030。(由于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至随访截至时间,低表达组累计复发率未达到50%,故未得出预计中位RFS时间)。结论:1、初发成人AML患者中Robo4及CXCR4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2、Robo4基因表达水平与危险度分层低危及CR率呈负相关,提示Robo4基因高表达可能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3、CXCR4表达水平与WT1基因表达水平、CR率呈负相关,与髓外浸润、不良染色体核型异常及危险度分层高危呈正相关,提示CXCR4基因高表达可能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4、将Robo4和CXCR4基因表达水平联合分析时发现两者均高表达组的NR率明显高于两者均低表达组,两者均高表达组的RFS明显短于两者均低表达组,提示Robo4及CXCR4基因联合检测对于预后判断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地西他滨对白血病细胞WT1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的调控研究[D]. 王婧. 苏州大学. 2014

[2].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骨髓中WT1基因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和意义[D]. 郑玉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16

[3]. WT1基因在成人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研究[D]. 张倩. 大连医科大学. 2016

[4]. 白血病细胞WT1基因的表达机理[D]. 王全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4

[5]. Par-4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促凋亡作用研究[D]. 秦洁. 山西医科大学. 2009

[6]. WT1基因及蛋白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 成枫. 青岛大学. 2010

[7]. WT1基因及其异构体在白血病中表达与临床应用[D]. 顾伟英. 苏州大学. 2005

[8].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HtrA2和WT1基因的表达[J]. 李晓燕, 张擎, 李艳, 袁田, 田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2

[9]. Wt1基因与Ph~+白血病细胞系K562的生物学特性[J]. 李艳, 李晓燕, 王琳, 田征, 饶青.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0

[10]. Robo4及CXCR4基因在成人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D]. 陈阳. 山西医科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  ;  ;  ;  

白血病细胞WT1基因的表达机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