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联合治疗艾滋病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2例临床分析论文_杨俊

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联合治疗艾滋病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2例临床分析论文_杨俊

(云南省弥勒县人民医院感染科 云南 弥勒 652399)

【摘要】 目的:分析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联合治疗艾滋病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12例艾滋病并新型隐球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进行联合治疗。结果:本组12例患者,9例治疗后恢复情况良好,且未出现异常状况;另外3例因经济困难,治疗到中途放弃治疗导致死亡。结论: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氟康唑,能提高艾滋病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治愈率,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是目前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艾滋病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6-0206-02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艾滋病人晚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疾病,如果不进行规范的治疗,病死率极高。我科自2011年1月~2014年7月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治疗艾滋病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现将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艾滋病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41.5岁;12例均有冶游史,同时有静脉吸毒史者3例。所有病例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认HIV抗体阳性,艾滋病诊断符合《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的诊断标准[1]。CD4细胞计数≤50个/uL 6例,CD4细胞计数在51~92个/uL 6例。

12例患者入院后均取脑脊液培养和用脑脊液作普通墨汁染色查找新型隐球菌,所有患者均因在脑脊液中培养出新型隐球菌而明确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诊断。

1.2 临床表现

本组12例均有较剧烈头痛,出现呕吐10例,多为喷射状呕吐;4例出现抽搐,3例出现脑疝;12例均出现高热;颈抵抗12例;消瘦12例;视乳头水肿8例。合并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4例,其中1例同时合并耶氏肺孢子菌肺炎,合并马尔他布鲁菌1例。

1.3 辅助检查

本组12例脑脊液压力均明显升高,压力220~460mmH2O,脑脊液外观无色清亮,白细胞数正常2例,10例白细胞升高在0.02~0.36×109/L之间,均以单核细胞为主;12例脑脊液中葡萄糖和氯化物均明显降低。12例患者脑脊液均培养出新型隐球菌,其中9例同时作普通墨汁染色中查见新型隐球菌。12例均送血培养,其中有5例在血中培养出新型隐球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例肺CT有块影其内可见空洞。

2.治疗方法

本组12例患者确诊后,在应用脱水剂降颅内压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均联合应用了两性霉素B脂质体和氟康唑静脉给药;两性霉素B脂质体第1天用量为5mg,第2天10mg,以后每天加10mg,以每日40mg维持静脉滴注,疗程为12~16周,两性霉素B脂质体累积治疗剂量为3900~4100mg;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第3~5天,每天在静滴两性霉素B脂质体之前给静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3~5mg,两性霉素B脂质体要求避光静滴,每次静滴时间不少于6小时,静滴两性霉素B脂质体期间每日补充10%氯化钾4~6g;氟康唑每日静滴用量400mg,在疗程结束后改为每日口服氟康唑400mg直至CD4细胞计数≥200个/uL停用。治疗期间每3天监测1次肾功和电解质。

本组12例在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2个月后及时服用了艾滋病抗病毒药物。

3.转归

9例治愈,脑脊液常规检查正常,多次做脑脊液培养及墨汁染色均未查到新型隐球菌,临床症状、体征消失。3例在治疗过程中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死亡。

4.讨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是晚期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常发生于CD4细胞计数<100个/uL的晚期艾滋病患者中;当艾滋病病人出现发热、头痛、颈抵抗,且CD4细胞计数<100个/uL时一定要警惕新型隐球性脑膜炎,及时腰穿送检脑脊液(培养和墨汁染色),查找新型隐球菌。本病脑脊液特点是压力高,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升高,但一般小于0.5×109/L,且以单核细胞为主,本组12例脑脊液中葡萄糖和氯化物降低。诊断明确后立即给抗真菌治疗,本组12例均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2-3]静脉滴注,序贵口服氟康唑治疗,9例治愈,3例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死亡。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有效成分为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属多烯类抗真菌药,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结合,使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导致真菌细胞死亡;两性霉素B几乎对所有真菌均有抗菌活性;但副作用相对大。两性霉素B脂质体既保留了两性霉素B的高度抗菌活性,又降低了其毒性[4]。氟康唑作为三唑类第三代抗真菌药,具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性,对真菌细胞膜上的细胞色素P-450的选择性极强,从而使真菌膜上的细胞色素P-450激活和酶的功能丧失,这种过程是不可逆的,而且氟康唑毒性低,不良反应少。联合应用可降低两性霉素B的用量,减轻患者不良反应。本组病例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坚持完成疗程的9例患者均治愈,提示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组.艾滋病诊疗指南(2011版)[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1,12(6):321.

[2]张福杰,尚红,吴昊.艾滋病诊疗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7-350.

[3]Powerly W G.Cunent approach to the acute m anagenm ent of cryptococal infections[J].J ofInfect,2000,41(1):18.

[4]张象麟主编.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73.

论文作者:杨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2

标签:;  ;  ;  ;  ;  ;  ;  ;  

两性霉素B脂质体、氟康唑联合治疗艾滋病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12例临床分析论文_杨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