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过程中,我国大部分城市均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与城市化建设相关的工作,其中便包含市政道路项目,其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城市发展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政道路是行人及各种车辆通行的场地,通常情况下均利用沥青混凝土材料来开展市政道路施工,但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使用之后,此类路面会显现出诸多质量方面问题,如变形、裂缝、表面缺损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总体形象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出行。本文将针对现今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发生率较高的几点问题,提出相应的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措施,以从根本上提升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年限。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将沥青材料掺入矿质材料当中进行铺筑的各类型路面即为我们通常所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此种路面在道路建设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路面平整、不易受损、经久耐用、不透水、少尘、耐腐蚀等诸多优点。在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市政道路所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要。因此,在对市政道路进行施工的实际过程中需更加重视路面的质量方面问题,利用更具科学性的施工技术手段来控制市政道路工程全过程的质量,以充分发挥城市市政道路的应有功能,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可靠性与出行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
一、当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发生率较高的质量问题
(一)路面裂缝
以导致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区分,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疲劳裂缝与反射裂缝,其中疲劳裂缝的产生原因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因荷载、温度等原因所产生的裂缝;反射裂缝的产生原因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半刚性基层开裂所产生的裂缝[1]。因此,在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问题进行防治的实际过程中需充分注意沥青混合料的设计配比,并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度符合相关标准。
(二)车辙病害
在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当中发生率最高的一项质量方面问题即为车辙病害,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经受了长时间车流车辆荷载后,其表面十分容易产生永久的竖向变形。因此,在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病害进行防治的实际过程中需从根本上提升其高温稳定性,并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度符合相关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路面发生车辙病害。
(三)路面沉陷
若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路基结构受到破坏,则该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会发生路面沉陷病害,从施工方面来说,若想有效杜绝出现此类情况,相关施工人员就必须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对下承层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检验,以有效确保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承载能力,避免其在投入使用之后发生路面沉陷病害。
(四)路面水损坏
脱皮、坑槽、松散、麻面等均属于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坏的主要表现形式,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层内部有水分渗入是导致其发生路面水损坏病害的主要原因,并且,车流荷载会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一定泵吸作用,路面积水也会长期冲刷沥青路面,加剧了沥青路面水损坏病害的发生[2]。
二、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
(一)施工原材料控制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际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应用沥青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人员在选择施工原材料的实际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其质量,充分了解、掌握施工现场的交通条件与气候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选取针对性强、适用性高的沥青材料,通常情况下,B级沥青一般应用于次干路面与下道路面,A级沥青常应用于一般路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同时,市政道路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原材料选择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具备生产许可证的采石场或生产单位,以从源头上确保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使施工材料质量更符合施工的具体要求。
(二)沥青混合料拌制
目前,热拌冷铺与热拌热铺是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主要应用到的两种沥青混合料拌制方法,其中热拌热铺方法的应用率更高。在热拌热铺方法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需用到试验检测室与专用拌和站,即在拌和场当中利用试验检测室来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一般情况下,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为70摄氏度左右,而专用拌和站所起到的主要作用即为均匀拌和施工所需用到的材料。
(三)沥青混合料运输
在运输沥青混合料之前,施工人员需利用植物油洗洁剂对车槽进行薄薄的覆盖与涂刷,且在装料之前,车厢底部不应存在多余残液,以避免混合料与汽车地板发生粘连。在装料的实际过程中,施工人员需确保装料顺序为“一后一中”,以避免混合料在移动装料过程中出现离析问题。在施工材料装满运料车之后,为避免沥青混合料过快降温,施工人员还需利用篷布对装载车进行绑扎与覆盖。
(四)沥青混合料摊铺
在摊铺沥青混合料之前,市政道路施工人员需清扫干净所需摊铺的路段,并在路段表面喷洒足量的透层油,以提升施工路段上下层的黏结性。在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实际摊铺过程中需用到非接触式平衡梁自动找平装置摊铺机,在该机械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施工人员需实时测量摊铺路面上的沥青混合料厚度,将松铺厚度偏差控制在0-3mm以下[3]。需注意,沥青混合料未经过压实之前应禁止施工人员对其进行踩踏,若沥青混合料压实之前遭受踩踏,市政道路施工人员需视实际情况采取人工找补或更换混合料的方式对其进行补救与修正。
(五)沥青混合料碾压
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工序结束后,需对沥青混合料进行碾压,沥青道路的实际平整程度与碾压工序中所采取的碾压技术及仪器设备息息相关。为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碾压质量有效提升上去,市政道路施工人员需严格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施工原则。在利用钢轮振动压路机对路面进行初压与复压的实际过程中需注意对路面碾压温度进行控制,最后利用胶轮压路机碾压路面,在胶轮压路机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需注意碾压速度的均匀与和缓。
(六)路面接缝施工
路面接缝处理对施工技术的要求较高,一旦处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则会严重破坏路面的完整性。通常情况下,可应用冷接缝处理技术或热接缝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处理。若路面摊铺结束后,路面存在由摊铺机所导致的接缝问题,可利用冷接缝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切除问题物料之后再碾压路面;若摊铺过程中出现接缝问题,需利用热接缝技术使接缝形成重叠的物料层,之后再对其进行碾压,以确保路面的完好程度。
结语
施工单位需于市政道路施工的全过程中充分重视其质量方面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在沥青混合料的选取、拌制、运输、摊铺、碾压及路面接缝施工等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流程中严格依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充分落实与之相关的各项技术要点,充分把握各项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尽早防范并规避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将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水平提升上去,保障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实际应用中的安全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岳斌.试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4(17):1848.
[2]刘天然.探究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20(28):272-273.
[3]尤哲.试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中国科技投资,2018,15(17):47.
论文作者:胡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混凝土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过程中论文; 裂缝论文; 病害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