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促进文化交流的使者论文_陈志楠 王超 许灿

郑和——促进文化交流的使者论文_陈志楠 王超 许灿

十五世纪的前三十年,即1405年至1433年间,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出现了我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下西洋,使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郑和是(阿拉伯语被称为哈吉·马哈茂德·沙姆斯)我国杰出的回族航海家,郑和使团中有些重要成员是穆斯林,郑和下西洋又多次访问了亚州沿海几乎所有的伊斯兰国家,而且早在郑和下西洋时期,他就秉持着包容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交流。所以当时海上丝绸之路获得较大的发展,与郑和航海促进了伊斯兰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的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

包容互鉴

中华民族和阿拉伯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明,早在两千年前,丝绸之路就将中华民族与阿拉伯民族联系在一起。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说“求知、哪怕远在中国”。

郑和下西洋时肩负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使命。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是中华文明代表性成果,郑和将这一已经应用于航海的伟大发明展示给各国,开始了他的文化交流之旅。以四书五经、书画等为代表的中华书籍,成为文化交流重要的精神产品。此外,中国丝绸、锦缎等纺织品,茶叶、瓷器、纸张还有纺织、造纸、印刷等物产,都是可以引以为豪的文明之果,郑和船队正是装载着大量具有中国文化基因与鲜明地域特色的中国特产,这些中国特产为他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所需要,因此能够顺利地开展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郑和在下西洋过程中不仅只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是严格遵循互相学习的初衷,同样学习阿拉伯世界的文明成果,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强大融合能力的民族,能够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此不断完善自己文化实力和文明。

郑和虚心借鉴或引进外来先进文化成果的事例同样举不胜举。郑和所处的15世纪初,与亚非许多国家比较,中国已是高度文明发达的国家,而亚非有些国家和地区则是相对落后的。但同时,郑和清楚地知道,埃及文明(象形文字)、两河文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古希腊文明(希腊字母)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亚非各国也有自己的先进文化,例如,阿拉伯人在航海上发明了一些航海技术,便为郑和学习吸收,并被运用到了航海中。借助这些方法,使郑和船队有效地解决了船舶在海洋上定位的大问题。

在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日到来之际。前几年曾引起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的新疆罕见袖珍《古兰经》被专家认为是郑和下西洋时期从阿拉伯世界带回来的,从而使这部世界上最小的《古兰经》成为郑和对中国文化、世界文化贡献的珍贵文物和历史佐证,在"和平之旅"中传播伊斯兰文化方面扮演了历史性角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日前召开的"郑和下西洋与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指出,郑和作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中国穆斯林的优秀代表、伟大的世界和平使者,将伊斯兰教中的相互包容思想内诚于心,外化于行,与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邻为善的美德合为一体,并传播到他所到之处,郑和对于传播伊斯兰文明、促进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结合做出的巨大贡献,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精神。 根据史料记载,郑和船队他每次出使西洋都有伊斯兰活动,均得到朝廷的认可,这大大提高了伊斯兰文化的知名度,促进国人对伊斯兰文化的了解和汉文化对于伊斯兰文化的认同。船队曾经带到麦加的许多宝物最后流入了开罗城。在开罗城附近的福斯塔特遗址发现过郑和时代的青华瓷片。而当时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在阿拉伯世界已有袖珍《古兰经》出版供王室成员使用,因印制数量极少,郑和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传播者,阿拉伯国家就将此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远道而来的客人。

文明的活力在于互相交流。历史上,中华文明和阿拉伯文明互相来往。在当今时代我们要更多向对方汲取智慧和营养,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双方优秀的文化来促进双方文明的发展。

和平合作

在丝绸之路上,我们坚持和平合作,以促进中阿共同繁荣进步。中阿友谊源远流长,中阿两大民族虽相隔遥远,却亲如一家。郑和下西洋时,与阿拉伯地区在贸易和文化上进行友好往来,和平相处。

我们在古丝绸之路上“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并肩奋斗、患难与共,在各自国家建设事业中相互支持、互利合作,谱写了合作共赢的灿烂篇章。历史和实践证明,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难险阻,中阿始终是互惠互利的好伙伴、同甘共苦的好兄弟。

互利共赢

阿拉伯世界地理条件优越、能源禀赋突出。与西洋各国在文化交流的同时,开辟通商之衢,进行经贸交流是郑和下西洋的另一大要务。郑和下西洋开展的经贸交流可谓盛极一时,前所未有。由于交易公平,双方诚信,对外经贸交流还含有民间贸易的成分,船队的官兵常携带一些家乡货物到海外出售,并从国外换回一些物品。这也是郑和下西洋贸易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中阿双方优势互补、利益交汇,两国发展战略可以友好对接,让两大民族复兴之梦紧密相连。

阿拉伯谚语讲,“语言是叶子,行动才是果实”。中国古人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让我们发扬丝路精神,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目标前行,为实现中阿两大民族伟大复兴、推动建设中阿利益和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努力!

论文作者:陈志楠 王超 许灿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  ;  ;  ;  ;  ;  ;  ;  

郑和——促进文化交流的使者论文_陈志楠 王超 许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