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对比论文_梅颖洁 戴宇斌

梅颖洁 戴宇斌

(嘉兴市康慈医院;浙江嘉兴314500)

摘要:目的:对比帕罗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B组口服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对比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0.48%,B组总有效率为88.10%。AB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8周后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1周、2周后A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艾司西酞普兰比帕罗西汀起效更快。

关键词: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老年抑郁症,疗效,不良反应

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之一。该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损害,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临床通常采用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我院在临床实践中,对比了帕罗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这两种常见的抗抑郁药物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老年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2例,其中男 20例,女22例,年龄61~86岁,平均年龄(68.3±4.3)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7±2.1)年。B组42例,其中男21例,女21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67.9±4.3)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7.1±2.0)年。AB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大于60岁;2)临床确诊为老年抑郁患者,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版(HAMD-17)评分>17分;3)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患有其他严重疾病,肝肾功能异常;2)用药期间有服用其他药物;3)依从性差,不遵从医嘱。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心理干预进行人性化护理。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采用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进行治疗,起始用药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5mg,随后再按照患者实际反应情况,适度调增药物用量到每日1次,每次10~20mg,4周为一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B组患者采用口服帕罗西汀片进行治疗,起始用药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20.0mg,随后再按照患者实际反应情况,适度调增药物用量到每日1次,每次30~40mg,4周为一个疗程,服用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对患者HAMD评分进行记录,并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

1.3 疗效评价

通过HAMD减分率评价AB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标准如下。 治愈:治疗后患者HAMD减分率大于75%;显效:治疗后患者HAMD减分率为51%~75%;有效:治疗后患者HAMD减分率为25%~50%;无效:治疗后患者HAMD减分率为小于25%。

1.4 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后A组9例痊愈,20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48%,B组8例痊愈,20例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10%。AB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AB两组患者HAM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

**AB两组患者HAM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

2.3 不良反应统计

两组患者均仅有口干、恶心等轻微不良反应发生,且随着治疗的进行消失。

3 讨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除了心理方面的障碍之外,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躯体化障碍等问题,给患者身心造成较大的影响,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是临床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常用手段。

帕罗西汀是一种苯基呃啶衍生物,可选择性地抑制5-HT转运体,阻断突触前膜对5-HT的再摄取, 延长和增加5-HT的作用,从而产生抗抑郁作用,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抗老年性抑郁症药物之一,具有较为理想的抗抑郁效果。

艾司西酞普兰是西酞普兰外消旋混合物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能够有选择性抑制中枢神经元5-HT运载体对5-HT的再回收,同时又增加5-羟色胺的释放,提高突触间隙5-HT水平,显著提高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的功能。对抑郁症状的改善和焦虑情绪的缓解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在临床抑郁症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都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而HAMD评分的统计显示,艾司西酞普兰比帕罗西汀起效更快。不良反应统计观察则显示,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后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相当。

综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和帕罗西汀在治疗老年性抑郁症中均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而艾司西酞普兰相对来说见效更快,在临床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优先使用。

参考文献

[1] 白树新,王德斌,李广玉.等.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2):230-231.

[2]凌先传.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2,7(1):42-43

[3]吴蒙.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2):164-165.

[4] 李晓青,安娜,李峰,等.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进展[J].精神医学杂志,2013,26(2):158-160.

[5]徐联州.老年抑郁症运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9):1181-1182.

论文作者:梅颖洁 戴宇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  ;  ;  ;  ;  ;  ;  ;  

帕罗西汀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效果对比论文_梅颖洁 戴宇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