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的改变分析论文_陈红霞

陈红霞

(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四川 眉山 610000)

【摘 要】目的:探讨针刺对功能性便秘(FC)肛肠动力学的疗效。方法:将78个纳入研究的病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0人(B组),观察组38人(A组),B组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 A组在B组基础加用针灸治疗;观察患者症状积分、结肠传输、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感觉痛阈的改善情况;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便秘均改善,但A组疗效更显著;在结肠传输、肛门直肠压力方面:两组均改善,但A组疗效更佳,P<0.05;直肠感觉痛阈方面,B组干预前后未见显著差异,A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B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对FC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肛肠动力学的情况,费用低廉,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刺;功能性便秘;肛肠动力学改变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50-02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FC on the change of Anorectal dynamics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anorectal dynamics with acupuncture. Methods: 78 cases were arrangethe .control group(40),the other was 38. Group B took Lactulose Oral Solution. Group A added with acupuncture.Observe symptoms integral,colon transmission, anorectal pressure, rectal pain threshold and adverse reaction.Results: In colon transmission and anorectal pressure,the effect of group A was better; Rectal feel pain threshold, group B did not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ile group A changed much;No adverse reaction.Conclusion:The curative effect of group A was better,which could improve symptoms and anorectal dynamics.It’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acupuncture;Functional constipation;change of Anorectal dynamics

FC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为主要表现。女性是高发人群,发病与饮食结构的变化、缺乏运动及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由于反复发作,常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便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由于长期便秘,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且增加大肠癌的患病风险;由于毒素不能及时排出,皮肤血液循环障碍可引起各种皮肤疾病;对于老年人而言,便秘的危害很可能是致命的,便秘可导致患者排便时间延长,腹压增高,增大了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1]。乳果糖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通便制剂,多暂时缓解病情,且长期的使用增大了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笔者应用针刺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在此汇报成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7月确诊的患者(参照罗马III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数据表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组,A组40例,男14例,女26例,年龄41.65±9.00岁,病程21.65±9.02月;B组38例,男13例,女25例,年龄41.86±9.05岁,病程20.36±8.15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具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并已知情同意者;②自身无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③年龄18-75岁者。

1.3排除标准:

①不符诊断标准者;②女性患者哺乳期或妊娠期,不便纳入者;③严重精神病不配合者;④受试药物过敏者;⑤存在其他可引起便秘的疾病。

1.4治疗方法

B组:乳果糖(北京韩美药业)100ml*1瓶,10ml/次,3次/日,口服。

A组:B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均用华佗牌一次性银针进行操作,进针前嘱患者平卧,安抚并消除其紧张及顾虑,以免发生晕针。定穴以“通腑降浊、调和阴阳”为原则以合谷、天枢、上巨虚、太渊四穴为基础穴位,并根据病情辩证配穴。四穴均直刺进针,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周3次,14d一疗程[2]。

1.5观察指标

(1)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结肠传输、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感觉痛阈的改善情况,并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2)症状评分: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选排便费力、排便间隔、排便程度、大便干结等4个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记为0、1、2、3分,记录患者症状积分改善情况。

1.6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症状积分、肛门直肠压力、直肠感觉痛阈改善情况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症状积分

患者症状评分均有所改善,但A组疗效更佳,P<0.05。详见表1。

3 讨论

FC的治疗方法较多,对于病情尚轻的缓解可通过饮食生活干预,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部分由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便秘的患者,可适当进行心理干预,其中生物反馈疗法基于便秘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是非药物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一般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可考虑药物治疗,乳果糖作为粪便软化剂,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故本研究将此作为对照药物[4]。

便秘隶属于中医“脾约”、“大便涩结”范畴,不少论著均对此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且提出了不少颇有疗效的中药方剂。中医认为,便秘与肺、脾、肾、大肠的关系最为密切,其中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的气机是否顺畅与肺的肃降功能密切相关;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不足,肠失濡养;肾为先天之本,年老体衰,肾气亏虚,肠道推动乏力,故而大便秘结[5]。本研究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取合谷、天枢、上巨虚、太渊四穴为主,天枢为大肠募穴,是治疗便秘最直接有效的穴位。从神经节分布特点来解释,天枢为T10,而大肠的神经节段分布为T10-L3,可见两者相互对应。上巨虚为大肠经下合穴,对于肠胃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通腹降浊功效显著,因而常用于便秘的治疗。合谷是大肠经原穴,具有行气通腑,太渊则能调理肺气,肺气顺畅,则糟粕可下。经针刺干预后,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症状评分、结肠传输、肛门直肠压力改善方面,A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B组;直肠感觉痛阈方面,B组干预前后无显著差异,A组则差异显著,组间比较,A组疗效更佳,且未发现不良反应。金洵[6]采用针刺治疗FC疗效显著,但研究时仅对患者的症状评分改善情况进行了评价,对于肛肠动力学的改善情况则未讨论;高激泳[7]应用针刺治疗干预治疗,但对肛门直肠压力进行了的研究,以上两个研究结果与本研究基本相符,但均存在不足之处。

我们认为,乳果糖等通便制剂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患者症状,但对乏力、焦虑、口苦等伴见的症状则无显著效果,针刺的治疗能很好地解决该难题,且有助于降低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且费用低廉,适于临床普及。本研究基于临床实际,结合以往研究指标针刺治疗对于便秘肠动力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证实了针刺治疗的优势,为本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任驰,钟峰,周思远,等.针刺治疗FC的随机对照实验现状分析和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38-140.

[2]付兆媛,颜青鲁.针刺治疗老年性便秘30例疗效观察[J].2012,29(2):35-3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1 -133.

[4]盛红梅,吴生兵,曹健,等.近5年针灸治疗便秘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 (1):95-96.

[5]李娅琳,范红,温伟波.中医辨证论治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肛肠动力学影响[J].2009,32(4):43-46

[6]金洵,丁义江,王玲玲.针刺治疗慢性FC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0,30(2): 97-100.

[7]高激泳,彭建民,邓金梅.针灸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0,21(11):105-106.

论文作者:陈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2

标签:;  ;  ;  ;  ;  ;  ;  ;  

针刺对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的改变分析论文_陈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