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后,不会动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_国际金融中心论文

香港回归后,不会动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_国际金融中心论文

香港回归后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会动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际金融论文,香港回归论文,地位论文,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香港回归祖国日益临近,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能否继续保持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香港的这一地位不但不会因其回归而发生动摇,相反还会有所增强。

一、香港现有的金融优势和雄厚实力,是保持和增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可靠基础。过去150多年时间里,尤其是在70年代末期,香港充分而又正确地把握西方主要工业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发挥本地的优势,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加工贸易出口之路,进而又抓住时机在工业化城市演进的同时,大力发展金融业。如今香港现有的金融优势和雄厚实力,成为继续保持和增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可靠基础。

1.香港金融机构众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据统计,全球一百家最大的银行中有80家在香港开业。至1993年底,在港的持牌银行有172家,有限持牌银行57家,接受存款公司为142家。众多的金融机构、雄厚的资金实力,使香港的金融业与纽约、伦敦齐名,这就为资金的迅速集散奠定了基础。

2.香港银行业经营作风稳健,经营基础稳固。由于香港奉行“积极不干预主义”政策及没有中央银行,所以香港对金融业的监管没有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因此不注重运用经济或行政手段,对金融业进行直接调节或干预。但是,香港却十分强调金融法制化管理,通过制定并不断完善各种金融条例、法案,定出金融行为的准则;通过建立官方监管机构,从行政上保证金融法规的实施;通过非官方或半官方机构,引导金融业实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3.香港黄金市场是套汇、套利的理想中转站,有良好的国际声誉。进入80年代以来,尽管世界黄金市场金价暴跌,一度出现停市危机,但香港的金银业贸易市场由于有一套传统的、独具特色的交易方式,依然照常营业,成为全球主要黄金市场中唯一没有停市的市场,为香港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另外,香港的黄金市场处在纽约、伦敦地区中间,是金商套汇、套利的理想中转站,加上香港金市的营业时间是在纽约金市收市后至次日伦敦、苏黎世金市开市前这段时间内,正好填补了欧美主要黄金市场营业时间的空档,使国际黄金买卖可以在香港不间断地进行。同时香港又是一个自由港,外汇、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对国际金商来港交易,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因而成为世界四大黄金市场之一。

4.香港外汇市场规模大,海外存贷业务多。由于香港发达的银行业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香港外汇市场不仅在规模上得到空前的发展,而且也迅速实现了国际化。目前世界各大银行几乎都在香港外汇市场上进行外汇交易,使香港成为全球24小时不间断外汇交易在远东地区的一个交易站。至1995年6月底,香港外汇黄金的资产总值高达4500亿港元,其中外币资产有530亿美元,位列全球第7位。

5.香港股票市场繁荣活跃,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筹资者。1986年,香港组成联合交易所,接着又进行了几项重大改革,香港联交所正式设立中央结算和交收系统,从而使香港股市更加完善,也更符合国际标准,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筹资者,为90年代香港股市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至1995年底,香港股票总市值就达2.3万亿港元,被列为世界五大股票市场之一。

6.香港还具有发达的金融衍生商品市场和其他有利条件。香港除了已具有日益国际化的发达的银行体系,从事大量的国际金融业务外,还具有金融衍生出来的其他商品市场和有利条件。例如,货币可自由兑换,法律体系健全,并拥有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和结算系统,这些都成为资金迅速、安全集散的保障。

二、香港独特的地理位置、金融体制和政策,是保持和增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强劲优势。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令世人瞩目的新加坡。这是被人们认为构成香港最有竞争力的城市。新加坡金融业的发展具有了较大的规模,甚至个别金融市场的规模超过了香港,并且在提高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方面具有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加之东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其提供了较好的经济环境,新加坡政府已将金融离岸业务的税率降低为10%,保持与香港相当的水平。尽管新加坡的金融业发展很快,但要完全替代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则不太可能。

1.区位优势不同。香港地理位置独特,这是无法取代的,也是新加坡所不能比拟的。香港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它与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大陆有着紧密的经济联系,虽然新加坡所处的东盟地区的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也需大量的资金,但是与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前景和资金需求相比,东盟地区显然逊色得多。

2.经营模式不同。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模式采取的是内外完全统一的自由集成性模式,而新加坡金融中心的模式则是“境内管制,境外自由”。显然,香港的模式比新加坡更具竞争性。

3.发展趋势不同。新加坡和香港在金融业务上各有优势,主攻方向上各有侧重。新加坡主要发展亚洲美元市场,而香港主要发展为“银团贷款中心”。这两个城市发展的不同特点在金融中心发展过程中具有相互补充的一面,而无替代的迹象。这对稳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是十分有利的。

其次,再分析一下被有关专家称为香港重要竞争对手的东京。东京是被公认为亚洲第一大金融中心和世界上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第三大金融中心。东京金融中心的继续发展和日本经济战略的转变,给香港金融中心的继续发展不无压力,但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亚洲地区还保持着自己的特色。

1.管理体制不同。在金融体制上,日本对金融市场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这与香港的自由金融政策相比显得较逊色。

2.业务操作不同。日本对东京的金融市场采取境内业务与境外业务严格分离的原则,而香港实行的是境内与境外自由集成性一体的经营模式。香港模式对投资者和筹资者的吸引力比日本模式更大。

3.服务区域不同。香港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主要服务于东南亚地区及中国内地,辐射范围广,同时,它又与内地在经济交流方面具有语言、文化、人员等方面的优势。而东京市场主要服务于东北亚地区,回旋余地小,同时,它又缺乏香港使用英语和汉语的优势,这就决定了东京难于替代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

4.金融品种不同。东京和香港的金融市场所经营的金融品种不同,发展的重点不同。东京主要集中于外汇交易,而香港则是一个综合性金融交易中心。

三、香港的贸易、航运、服务、信息中心地位,是香港保持和增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亚太地区经济的迅猛增长,香港已成为全球最活跃、最有生气的热点地区。经济社会的内在联系必将产生出很性的互补效应,其他中心地位的作用,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运作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与此同时,香港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尤其是与周边国家地区在经贸方面的密切联系,已成为亚太地区贸易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桥梁。在经济体制上,香港长期奉行自由贸易、自由投资、自由经营、自由通航、自由竞争的政策。这就必然使香港继续发挥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作用。

四、中国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香港保持和增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有力支撑。香港与内地的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可说是唇齿相依。1996年,香港经济在调整中逐步看好,稳定上升,现已走出疲态,经济增长已超过4.5%。特别是香港的对外贸易,在与内地有关的转口贸易中,在过去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仍然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并继续成为香港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乃至整体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既反映了新一轮经济景气的开始,又预示着港人对香港经济发展的信心。在内地,经过前几年的努力,以抑制严重通货膨胀为主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已基本到位,且已达到预定目标。作为香港发展广阔腹地的内地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将为香港金融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更有利于巩固和提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五、香港和内地建立的金融合作关系,是保持和增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切实保证。到1996年底,香港对内地实际投资额已占内地吸引外资的60%;1996年内地筹措的银团贷款,90%是经过香港安排的;内地企业在海外上市,90%选在香港。在金融业务往来中,香港和内地互设的金融机构也逐步增加,特别是内地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举措,将直接为香港金融界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引人注目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在必要的时候为香港金融稳定提供支持。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内地企业将以不同形式在香港股市上市,未来的股票数目将不断增强,这不但为香港股市注入新的活力,且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六、《基本法》和《中英联合声明》是保持和增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政治和法律保障。《基本法》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自行制定货币金融政策,保障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的自由经营,并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同时,香港特别行政区将继续依照法律,参照国际标准,负责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督。内地金融机构在香港不享受任何特权,并要接受香港金融当局同一标准的监督。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外汇管制,港币自由兑换,继续开放外汇、黄金、证券和期货市场,并保障资金的流动和进出自由。由此可知,香港原有的吸引外资和发展国际金融业务的优惠条件依然存在,这就使香港继续保持和增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有了充分的法律保障。

标签:;  ;  ;  ;  ;  

香港回归后,不会动摇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_国际金融中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