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胡宇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胡宇

胡 宇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目的 对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46例普外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肠外营养物质输液,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然后再将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营养指标等进行对比。结果将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4.3%要明显低于对照组34.8%,观察组各项营养指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肠外营养物质输液有助于普外手术后患者的康复,并且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从而使得患者早日得到康复。

关键词:普外术后患者;肠外营养;疗效

肠外营养,是指从静脉供应病人所需要的全部营养要素,包括充分的热量、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使病人在不进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以2012年5月~2014年1月的46例普外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各23例。在观察组的23例患者当中,男13例,女10例,在对照组的23例患者当中,男12例,女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均在40~70岁之间。将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情资料等进行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的前3d,进食情况均为低渣饮食,并且需要口服维生素和肠道抗生素,在手术的前1d,需要口服适量的甘露醇和等渗糖水。对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肠外营养物质输液,营养物质主要包括葡萄糖溶液、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对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发现在观察组的23例患者当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有1例,发生切口裂开、静脉炎和造瘘口感染的例数为0,在对照组的23例患者当中,发生切口感染的有1例,切口裂开的有3例,静脉炎的有2例,造瘘口感染的有2例。将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1手术患者的身体代谢所需要的能量高于正常人,需要消耗更多的脂肪,一旦患者体内的脂肪不足就会分解蛋白质,进而引起负氮平衡,削弱患者的营养指标,影响治疗和恢复。加强普外科患者的术后营养支持对于其临床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普外术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

2.1 维持机体正氮平衡:临床试验中,肠外营养通过注射营养液可以维持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由于术后病人处于一种应激状态,其所需的能量高于正常情况下维持新陈代谢所需的能量。肠外营养中注射的营养液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提供热量,维持病人术后的正常代谢。

由于一般术后都要求禁食三天,仅靠葡萄糖维持人体能量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即使三天后可以进食,但病人仅能食用流质食品,对热量的需求仍然得不到满足。因此,病人一直处于负氮平衡的状态。但是通过将特别配置的营养液进行肠外营养,可以根据机体的不同情况,为病人提供氮以及瘦肉类物质,进而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机体所需的热量,且可以很快的将病人的代谢调转为正氮平衡。

2.2 提供多元营养素:肠外营养注射的营养液中包含氨基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相对于单纯的注射葡萄糖更能保证机体的健康代谢。人体进行生命活动不仅需要热量,也需要多种营养元素来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如蛋白质对术后病人恢复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伤口修复、正常代谢所必不可少的。再如维生素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至关重要,进而也关系到术后病人的伤口感染的有效避免。

传统的注射葡萄糖尚不能满足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热量,遑论提供各种营养元素。即使术后三天立即补充各种营养元素,但是术后机体最脆弱的时期已经过去,已经错过了最大限度地提高机体免疫力、维持机体健康状态的最佳时机。

2.3 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通过对比治疗以及临床观察,普外术后行肠外营养可以有效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进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的机率。

首先,肠外营养在时间上先于传统营养对机体各项元素的补充。肠外营养在术后即可补充各项营养元素,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但是传统营养在术后三天后才能为机体提供各项营养元素,且期三天内的能量提供也不够充分,因此极易造成病人免疫能力的下降,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死亡的机率。

其次,肠外营养可以根据集体不同情况,更加科学的满足机体对营养元素的需要,进而增强病人的免疫能力。而传统营养在三天后通过肠内营养为机体补充营养,极易造成某种营养成分过多而某种营养成分过少的状况,且各机体情况各不相同,肠内营养远源不能满足机体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

2.4 不利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与肠内营养相比,肠外营养不利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肠内营养合乎生理,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和胃肠激素的分泌,还可以为肠黏膜细胞提供所需要的组织特需营养,如小肠黏膜以及免疫组织特学的谷氨酰胺和结肠黏膜特学的短链脂肪酸等。此外,肠内营养更有利于将营养物质输送到肝脏,有利于内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解。肠外营养在肠道功能的恢复上仍有弊端。

参考文献:

[1]谷晓光.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研究.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140-141.

[2]姚益山.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8):2073-2074.

[3]沙金辉.普外术后病人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22)

论文作者:胡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9

标签:;  ;  ;  ;  ;  ;  ;  ;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胡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