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行胆囊摘除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取胆相比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方面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患者54例,另回顾性分析既往行开腹手术进行胆囊切除患者56例,对其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结果: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心率、血压情况相比于对照组,更加稳定;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均较对照组相比缩短;术后抗炎时间、镇痛时间也均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术中麻醉情况稳定,术后镇痛时间短、恢复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摘除术;麻醉;镇痛;恢复。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160-02
1.前言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是肝胆外科较为常见的两种疾病[1],目前通过非手术药物治疗的方式尚且无法达到治愈及排石的目的,因此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是经确诊后,采取外科手段进行胆囊切除术[2]。传统的开腹取胆术式虽然能够较好的达到治疗效果,但是对于患者的损伤较大,都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负担。近些年来腔镜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它以创口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占据了优势,逐渐成为肝胆外科的主流术式之一[3]。本研究对以往施行传统开腹手术取胆和近年来通过腹腔镜技术取胆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我院确诊为胆囊结石或者胆囊息肉,并施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患者共54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28例,年龄18~80岁,平均(48.33±12.25)岁,设为腹腔镜组;另选取以往进行开腹手术取胆患者56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24例,年龄18~82岁,平均(52.16±12.50)岁,设为对照组。
1.2 方法
1.2.1术前准备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抗感染治疗,并根据患者不同的自身情况及合并症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术前电解质、维生素的补充,待患者各项指标稳定1周后,进行手术。
1.2.2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进行常规检查,主要记录术前心率、血压情况;术中监测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结束后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并记录抗炎药物应用时间、镇痛时间及镇痛药物应用情况、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
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取0.05,P值小于0.05时则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腹腔镜组、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基本一致,包括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可认为不同患者之间的自身差异不会对本研究结果产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
在相同的麻醉方法,不同手术方式在术中、术后各项指标观察中,其中包括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后抗炎药应用时间、镇痛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本研究均发现腹腔镜组较传统的开腹手术方式相比存在比较明显的优势,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72.79±2.55 VS 138.7±6.47;t=9.484,P<0.001);关于麻醉时间方面,腹腔镜胆囊摘除术在胆囊取出之时,手术即将结束,因此在此时即可停用麻醉药,以免造成患者术后苏醒延迟;而开腹手术则必须在胆囊摘除之后继续给予麻醉药,否则患者过早躁动、腹肌紧张等情况出现,妨碍手术,因此在麻醉时间方面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对照组(79.23±2.73 VS 152.9±6.71,t=10.16,P<0.001);在术后抗炎药物应用时间、镇痛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腹腔镜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
3.讨论
腔镜技术近些年来的兴起和发现,以其创伤小、对脏器功能损伤较轻、患者术中痛苦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逐渐成为主流,获得越来越多外科医生的认可和青睐,在越来越多的科室和手术种类中应用广泛,尤其是肝胆外科手术中应用极其普遍[4]。胆囊结石是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以往胆囊切开取石后极易复发,有相关文献报道胆囊切开取石术后复发率高达35%[5],因此胆囊结石患者目前均采用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无论是在术中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的稳定方面,还是在术后患者恢复方面,腹腔镜手术方式均占有明显的优势。
在本研究的统计结果中,术中指标主要观测血压、心率两项指标,在患者术前准备充分、血压及心率控制稳定后进行手术,但仍然会出现术中血压、心率等不稳定情况出现,这可能使由于术中对患者机体创伤而引起的刺激有关,而在腹腔镜组不稳定情况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因此可说明腹腔镜对患者的损伤明显降低。腹腔镜手术时,取出胆囊即意味着手术结束,即可停麻醉药,整个手术过程历时平均在70分钟左右,而开腹手术整个过程历时2个小时以上,因此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更短、麻醉药物使用更少。在术后镇痛方面,由于腹腔镜手术仅仅需要打孔,故术后镇痛药的应用剂量及应用时间也明显缩短。腹腔镜组患者恢复快,发生术后感染的患者数量少,程度低,下床时间早,住院时间短,减轻患者负担。
综上所述,腹腔镜技术及治疗方法优势明显,并已经逐渐成为外科的主流术式之一,值得我们广大医务工作者应用和推广,熟练掌握腔镜操作技术,严格控制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广大患者减轻负担。
【参考文献】
[1]黄悦,杭燕南.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的应用[J].临床麻醉性杂志,2010,22(8):294-295.
[2]王泉云,王健,罗方武.两种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气腹血液动力学和应激反应变化的作用[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8):456-458.
[3]谢文杰,张欣,谢长访等.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临床疗效[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35):6946-6948.
[4]王平,孙北望,谢嘉奋等.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治疗复发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8):3499-3501.
[5]李杭,季巧金,胡章彦.硬膜外阻滞麻醉及术后镇痛对结肠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5):224-225.
基金项目:广西自然基金:青年基金No. 2014jjBA40209;广西教育厅:一般项目KY2015YB071
论文作者:杨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腹腔镜论文; 时间论文; 手术论文; 胆囊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论文;